父亲,请别使用冷暴力
“当他(父亲)在一页一页地翻阅那本书之时,詹姆斯一直提心吊胆,惟恐他会突然抬起头来望着他,对他说出刺耳的话……詹姆斯想,要是他如此蛮不讲理,我就拿起一把刀子,直捅他的心窝。”
读到这段文字,你是不是有些心惊肉跳,你是不是觉得诧异:这对父子怎么啦?
这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长篇意识流小说中的一个细节。詹姆斯是父亲拉姆齐先生8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如果残暴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打骂形式,那么拉姆齐先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对他施加“暴力”。
我以为,拉姆齐先生长期施于孩子的是一种冷暴力。具体表现就是,平日里对孩子仿佛视而不见;当孩子怀着极大的喜悦发现什么新事物时,常常以所谓“实事求是”的话语来扼杀他们的积极情感,“带着一种讽刺挖苦的表情咧着嘴笑,他不仅对儿子的失望感到满意,对妻子的烦恼也加以嘲弄,而且对自己的精确判断暗自得意……”;总是对孩子用命令的口气、无情的强迫、随心所欲地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损伤他们的自尊……
父亲对子女的冷暴力,在我国,可以说有社会历史文化渊源。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往往让父亲觉得“孩子的事情是婆婆妈妈的事,是女人的事”,对子女缺乏温情流露,比较“冷”。
现代社会,大家的观念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我与大、中、小学生的咨询接触中,发现极少是父亲带来的;很多孩子在谈话间显示出对父亲不亲;有的甚至非常厌恶,一问到就马上说“唉,不用提他啦”。曾经有个考上南京某大学的男生,现在提到父亲一贯的专制、尤其是填大学志愿时的越俎代庖,还是声泪俱下。
作为父亲,怎么才能防止对孩子施加冷暴力?
我想首先要有做父亲的思想准备和责任心。这样,才可能避免婚后像拉姆齐先生般,感情生活一直沉浸在两人世界中,迟迟进入不了真正的父亲角色。现在有的年轻父亲,行为举止仍然像个男孩,整天守着电脑打游戏,或者还保持未婚前的生活习惯,深更半夜才回来,怎么让孩子喜欢你?
其次,做父亲,一定要懂些儿童心理学知识,知道大凡孩子,都是好奇、好合群、好游戏、好野外活动的;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在懂得孩子各个心理年龄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基础上,了解自己孩子的气质、性格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再次,作为父亲,要通情达理,先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父亲如果情绪莫名其妙地大起大落,孩子的精神常常会处于紧张状态,自然产生厌恶、痛恨之情。
另外,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也很重要。与孩子说话,目光兴奋一点;要求孩子做什么事前,尊重孩子的知情权,和孩子商量,激发和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命令式地强迫孩子,只会让他的活泼精神被抑制。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父亲别和孩子争夺他们母亲的感情;更不要企图去寻求另外女人的感情。一个男人这样做时,必定是愚蠢地将自己推到孩子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