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兼论我国特色的心理咨询原则
肖余春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思维及学生的整个生活层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已经注意到人的心理素质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领域。心理咨询的兴起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法。心理咨询如何与我们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体系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就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一
当前对学生心理咨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强调心理咨询是独立于思想政治工作之外的独立学科,片面夸大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完全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认为无论是把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对立起来,还是等同起来,都不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一下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首先,心理咨询重在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强调个人内在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个体为定向,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则主要解决人的发展方向问题,使个人按我们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朝共同的目标前进。两者都是教育学生的手段与方法,前者是微观的,带有具体操作技术的要求,后者是带宏观性的,含指导性极强的原则和方向性要求。具有宏观性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微观性的个体心理咨询具有指导作用。且带宏观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也离不开微观的个体工作这个基矗
其次,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可供描述的人格倾向,如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及个性心理特征。咨询的内容涉及面极为广泛,如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障碍、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等。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人的发展方向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是着重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以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环境陶冶与实践锻炼等。一方面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往往与缺乏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这些问题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也可促进正确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两者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都是对学生施以教育的过程,其立足点都在于通过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解决,而某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予以排除。实际上,目前我们学校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主要是在做思想诱导工作,而一些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也起到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二
尽管实践证明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在实践工作中两者常常又很难有机结合起来。原因在于:
(一)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出发点不同导致心理咨询的思考角度和工作方式各异。目前,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有三类人员:一是政工干部,二是教师,三是校医。政工干部常从学生的思想行为、德育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咨询教育活动。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则重视在应试教育、不当的家庭教育和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自信心不足、意志薄弱、求知欲低下、学习令漠、心态浮躁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多以个人的经历、经验对学生予以启发和诱导。学校医务工作者虽然开始强调“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目前仍多从医理的角度注重学生的身心问题。
(二)目前,我国广大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心理、思想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一般的说教、灌输或者凭教育者主观愿望出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他们中一部分人本身还缺乏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更未经过心理咨询的专门训练,难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心理咨询概念还未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完全认识。这就给实际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带来混乱。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只要在教育中涉及心理问题就称之为心理咨询,一些理论工作者更是将“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概念等同起来。比如,某教师发现自己的学生行为异常,找其倾心相谈,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教师的解释恰如其分就被视作心理咨询。甚至也有党务工作者因为在党务工作中成功地应用了心理学的理论而被称之为心理咨询的。事实上,心理咨询的定义应是指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员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的一种磋商行为。
三
综上所述,既然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和培养学生过程中殊途同归,两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又各自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把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十分有利于建立我国特色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和提高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观念上接受两者的科学方法,针对具体对象和实际情况,找准契合点,力求相辅相成。要做到这一点,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活动压力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心态浮躁,要么眼高手低,要么妄自菲薄,压抑、焦虑、自卑使他们陷入个体内心世界的狭小天地,而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倾向又使他们对个人以外的世界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是十分重要的。
实践锻炼就是学生在学习、社会活动、劳动以及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体验实践的甜酸苦辣而接受教育的一种方法。比如,鼓励或组织他们到尚未脱贫的山区农村调查,看看农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到工厂、建筑工地参加劳动,体验工人忘我劳动的动人场面;到野外或单独在家独立生活,知晓生活的甘苦,事实上的心理咨询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源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个体过于封闭,把生活理想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承受能力差。因此,实践锻炼对于全面发展的个性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实践锻炼,可以使学生所获得的道德观、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实践,才会使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知识的效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交往的能力。而且,从方法上说,实践也是心理咨询中可供借鉴的重要途径。我们谁都不否认,实践出真知,丰富多彩的学校课外活动,参加创造性劳动对我们健全的人格培养该是多么地重要!
(二)本土化原则。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咨询重在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的心理咨询模式。实际上的学生咨询过程中西方心理咨询中的一些理论难以对我国学生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西方理论中强调个体无意识、主张解除个体的欲求等模式在当前我国学生的心理咨询中就存在许多困难。我们认为根据我国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借助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克己”与“修心”等思想,建立一种我国本土化的心理咨询体系更切合实际。这不仅为心理咨询实践所证明,也为我们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所证明。
(三)教育性原则。
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适应和发展,因而具有教育性。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是殊途同归的。但我们有些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把心理咨询狭隘化,单纯强调个体心理的调节,从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潭。而且,从技术上讲,这种心理障碍就是有所改善,日后复发也在所难免。事实证明,心理咨询一旦失去教育的功能,在我国将是步履维艰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有益做法所起的教育意义对此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因为,一个把自己溶入集体、热爱祖国、有远大志向、心胸开阔的人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心理障碍,在实践生活中也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总之,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兴起为我们做好人的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我们在认真研究和运用心理咨询专业化技术和手段的同时,应该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把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原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