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74114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太听话的孩子可能因为过于服从而丧失自主性和生命的活力,但是孩子完全不听话就意味着父母失去影响力(当然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如果孩子不听从我们,我们的教育要求再合理也没有用处;如果孩子不是从内心信服我们,我们的压制往往让事情更糟。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听从又信服我们呢?这取决于我们对孩子而言是否具备威信。父母的威信是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一前提。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
三种经验
那么,如何在孩子面前建立我们的威信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感受一下威信是什么。请跟随我的思路,来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几种经验:
第一种经验
人们是否听从一种建议,往往不在于建议是什么,而是在于建议是谁提出的,在于我们对这个人的信服程度。医生对我们健康的建议我们是肯定听从的,成功者的经验我们是听从的,那些长者、过来人对我们的忠告我们也是愿意听的;相反,假如给我们提建议的人不是专业人士,不是成功者,不比我们更智慧、更成熟,我们一般就不予理会。
第二种经验
即便建议是正确的,而且提供建议的人也值得信服,但是我们仍然未必听从这个人,因为当我们的理智败于感情,败于我们的惰性的时候,我们就会放任。所以,孩子不听我们的话,但是听老师的话;所以爱人要求我们不吸烟我们办不到,但是办公区禁止吸烟,我们就能够忍住我们的烟瘾。简而言之,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该做什么,但是做不到,我们明明知道不该做,可是管不住自己,这个时候,就需要威慑。
第三种经验
即便建议是正确的,而且提供建议的人也值得信服,而且这个人对我们也有威慑作用,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听这个人的建议吗?不一定。假如我们讨厌甚至憎恨这个人,那么即便我们知道这个人说的对,知道不这样做对我们自己有威胁,但是我们依旧会不听这个建议,因为为了向这个人证明我们讨厌他或者憎恨他,我们会逆反,会反抗。
上面这三种经验包含了威信的秘密。它们分别代表构成威信的三种基本要素:信(信服因素)、威(威严因素)和情(情感因素或者说好恶因素)。
换而言之,我们要想让孩子对我们心悦诚服,我们需要让孩子信服我们、让孩子感到我们的威慑,还要让孩子喜欢和亲近我们。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信服
构成父母威信的第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信服因素。孩子对父母的信服有双重的含义,其一是对父母精神特质的追从、向往;其二是孩子对父母的信赖。
孩子渴慕和欲求的人格、思想、能力、境界等,在家长身上具备,孩子自然产生信服并效仿,这就是追从。追从是一种亚信仰。通俗点讲,就是我们身上要有让孩子佩服的地方,而且越多越好。孩子爱玩电脑,我们是程序设计员,孩子怎么会不向往我们?孩子渴望坚强,我们意志坚如磐石,孩子怎么会不信服我们?孩子崇尚智慧,我们对很多问题都能有独到的深刻的见解,孩子怎么会不愿意听我们的意见?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文化水平或者社会地位低,其实知识或者地位并不是威信的必要因素,只要家长处事谨慎、爱动脑筋、人格高尚,就可以获得孩子的敬佩。最怕父母自身缺乏修养又不思进取。事实上,为了孩子而自我提升是每一个父母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
“信”其实指的是家长的精神内容。假如家长精神内容过于贫乏,比如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待人原则和人生追求,假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找不到优秀的榜样可以效仿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孩子精神空虚、内心无着落。我们经常见到那些出身最下层的孩子,由于家庭处于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贫困中,导致孩子没有追求、不懂礼仪、追求低级趣味、做事缺乏原则等,就是这个道理。
假如家长的精神内容过于浩瀚而且境界极高,既可能给孩子一个很高的起点以及丰富的精神给养,也可能导致孩子感到无法超越,而选择退缩、转移或者反向。比如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不学文学,不爱哲学,而对科学充满兴趣,最后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就是这道理。因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父母是一座高峰实在无法超越的时候,与其忍受这种失望,不如另辟它途。当然,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在普通家庭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