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班干部却被全班同学讨厌怎么办

我发誓再也不当班干部了

二丫头

小学六年级,我12岁。那一年,我就决定,以后再也不当班干部了。

从三年级的中队长、班长,到六年级的大队委兼班长兼数学课代表,我一直是班里乃至年级里的“风云人物”,用现在的话说,叫“政治可靠,业务扎实”。收作业,登记学生考评分数,写大队日志,帮老师看自习课,组织各种文艺演出……这些琐碎的工作换来了年级里各位老师的认可,当然,还有一些“小恩小惠”——屈指可数的演出门票、游园会票,仅有一张的班级合影,各式各样的“雏鹰奖章”。

在五年级以前,我一直行使着班主任赋予的“最高权力”,并享受这种权力带来的快感:我可以随便训斥班里爱搞怪的男生;老师让我汇报工作,我便一五一十将班级动态及“舆情信息”上报;自习课上,为了让教室安静下来,我用板擦狠命拍黑板直到粉笔灰呛到自己咳嗽出来……

威望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四年级选举,全班42人,我得了38票;新年,我永远是同学中收到贺卡最多、最漂亮的那一个;值周排岗时,班里最受女生欢迎的男同学总是围在我的位子旁转——只是为了让我给他们安排一个可以边值日边写作业的岗位。那时,班里的同学对我又敬又怕。现在想想,他们敬的和怕的都不是我,“我”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但我渐渐不再享受这种权力带来的快感了。一次值周,我去楼道里查岗,一个男生正懒洋洋地站在那里。我悄声走过去,猛地从背后拉起他的胳膊,“胳膊要贴紧”,我翻着白眼儿训了他一顿。这时,从旁边经过几个六年级的学姐,我听到她们小声地说:“这个小姑娘可厉害了,他们班同学都特怕她。”

四年级的一个中午,我和刚转校过来的男同学打架,我们互相摔了对方的铅笔盒后,他恶狠狠地举起手里的勺子对我说:“他们怕你,我可不怕你!”那一刻,全班同学都没有说话,他们仿佛用沉默表了态,我气得趴在桌子上哭了一下午。

一个人往往在群体中才能得到安全感。我不喜欢被别人怕,不喜欢被孤立的感觉。我尝试着改变。老师再让我汇报工作,我开始支支吾吾,结果被批评“没有立场”。同学也并不领情,我的“小批评大帮忙”在他们看来,还是与阶级兄弟不在一条战线上。

六年级再次选举班干部时,我只得了24票,同班一位善解人意的中队委则以36票高居首位,但在老师的力荐下,那一年的班长还是我。

但是,我已经能感受到同学们不和谐的眼光。六年级,课业繁重,班主任经常让我翘掉体育课,帮她判作业。班里的女生认为,我在利用职权不上体育课,趁此机会写作业;我被老师叫起来批评时,下面也开始有了哧哧的笑声。

这一切终于在六年级的教师节前爆发。这是小学时代的最后一个教师节,我和文体委员A协商,全班筹钱为班主任买一份礼物,大家约在放学后商量买什么样的礼物。

按学校规定,放学后是不可以在教室内多停留的,我建议大家到校外讨论。那一天傍晚,当我们聚在校门外商讨此事时,生活委员B再次建议回教室讨论,我几乎和他吵了起来。

“放学后再进学校,是要被扣分的!”“我有钥匙,想进教室的跟我走!”“扣分的话你能负责吗?!”

这时,文体委员A站出来为生活委员B打抱不平:“他只不过想让大家能坐着讨论,你干吗这么凶?”

全班同学站在旁边,除了我们3个人,没有一个人说话。

第二天,我被告知,教师节的活动不需要我参加了。“反正她在的话我们就都不参加”,A对别人说。当我从好友口中得知此事时,只是笑了笑。接下来是一节体育课,做着做着广播体操,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我做错什么了?我只是不想让班级评比时被扣分,我错了吗?

明明是我发起的活动,凭什么最后不许我参加了?

为什么平时和我关系很好的同学,这时都用沉默表态?

下课后,我哭着冲进班主任的办公室,撕下胳膊上的“三道杠”:“老师,这个班干部我不当了,您让A、B他们去当吧!”

“策反”风波最后在班主任的干预下,以我和A、B的和解告终。但在那一刻,我真的发誓再也不当班干部了。上了初中,因为小学班主任在学生手册上的评语写得“太好了”,我再次被选为班长。但这一次,我信奉“无为而治”,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期中换届选举时,我如愿以偿地卸任。此后近10年的学生生涯中,除了小组长和课代表,我再也没担任过其他职务。从“高压脊”转型为“低压槽”,我的田园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即使是担任组长、课代表这样的“小官”,我也小心翼翼和同学们处好关系。一次,高中语文早自习,我带着同学们默写。我知道底下很多人都在抄,实在看不下去了,深吸一口气后说:“大家差不多就行了。”本来沸反盈天的教室一下安静了,同学们停下笔,抬起头看着我。我想了想,吐出了后半句:“大家注意点儿策略,抄也抄得有点儿水平,别都抄得一个字不差。”大家听了,会意地笑了,教室里又响起嗡嗡声。

我也笑了,但直到今天,想起自己说过的这句话,还是会难过。

当了三年班长却被全班同学抛弃

米芫

初中同学又聚会了。

花花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是好几天之后了,而且,还是她自己从校友录的照片中看到的。毕业10年了,数不清的同学聚会,花花一次都没参加过——不是她不愿意去,而是,她永远接不到邀请。甚至连那些隔三差五的小规模“腐败”活动,也几乎看不到她的身影。

就这样,从毕业那天开始,当了3年班长的花花,被全班同学“抛弃”了。

其实,如果单纯用“优秀班干部”的标准来衡量的话,10年前的花花绝对称得上认真负责——

自习课,老师不在,班里同学交头接耳闹成一锅粥。这时候总是花花站出来,拍着桌子厉声喝道:别说话了,上课呢!同学们被吓了一跳,顿时安静了下来。但没过多久,嬉笑声再次响起,进而升级。没办法,花花搬着椅子坐到讲台前,一边写作业,一边不时抬头扫视,并把个别“捣乱分子”的大名写在黑板上。

每天早上交作业,总有几个不自觉的人想投机取巧。通常的情况是,人家正抄得起劲儿呢,花花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抄起作业本就走;要是对方不给,她也有办法,“你不交我就不要了呗”,扭头抱着一摞本子给老师送去。“本来抄作业就不对,”花花理直气壮:“决不姑息!”

还有,那些上课说话的,做值日偷懒的,课间操装病的,小测验时传纸条的,统统逃不过花花的眼睛。只要她在,这些“假恶丑”就无处遁形。如果事后班主任老师问起来,花花也很少隐瞒,总是如实汇报,并且还一二三四地列举出一干人名:谁是主谋,谁谁是帮凶,谁谁谁是毫无是非观跟着看热闹的……

渐渐地,同学们开始疏远花花,觉得她根本不是自己人,尽管每次她看上去都那么有道理那么有原则,那么,正义。是啊,现在想想,学生时代的“革命情谊”,十之八九都是在抄作业、传纸条的时候结下的,可这些乐趣,花花一丁点儿也没得到。

她也委屈啊:既然让我当了这个班长,我总得负责吧?难道眼看着他们违反纪律不管?

说实话,花花能感觉得到自己跟同学们挺疏远的,她也为这事苦恼过,甚至开始尝试着改变。比如,自习课再维持秩序的时候,如果名字被记在黑板上的同学表现好了,花花就赶紧给抹掉——下课的时候,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没多久,那些“捣乱分子”就摸清了花花的新思路,又开始有恃无恐起来。

“这样不行,没威信了。”索性,花花放弃尝试,恢复了铁面无私。

班主任对花花这个班长很是满意,每个学期的评语翻来覆去都是这样几句话:在同学中有威信,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合格的班干部、老师的好帮手……

这个“合格的班干部”跟班里每个同学的关系都还过得去,见了面打个招呼闲扯几句绝对没问题,但这种关系总让人感觉若即若离,3年时间,花花连一个交心的朋友也没留下。

后来,上高中了,花花总算逃离了这种尴尬的处境。她明白过来,当班干部决不是个轻松差事——如果让同学们接纳自己,就要跟大家保持一致,必要的时候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要让老师和自己满意,要“认真负责”,就势必站在大多数同学的“对立面”,得罪人是难免的,还费力不讨好。

想到这个,尽管新学校的老师反复劝说,花花还是毅然“罢官”了。这3年,她只想优哉游哉地做个平头百姓。至于初中的经历,除了翻看同学录的时候心里酸酸的,平时,她绝少提及。

建立威信引发同学排斥

维护平衡合理定位角色

据新闻报道,上海一所学校三年级某班的干部名单由以下人员组成:1名大队长、10名中队长、20多名小队长,共计35人,一个班中竟有九成学生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虽然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就业市场的要求,还是青少年成长中综合素质的培养,领导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担任班干部则成为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领导能力无论是在目前还是在将来,都让人受益匪浅。如果能在班里表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那要比表现出较高的智力或考出更高的分数,更能准确地预示着一个人的成功。

也正因如此,做好班干部并不容易,需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许多班干部由此产生诸多苦恼。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不说,更重要的是,很有可能会破坏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处于被孤立的地位。

作为班干部,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非常重要。班干部首先是一名普通学生,能够得到同学认可的基础是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班干部并非拥有替代老师去管理学生的权力,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不过要付出更多,因为要为同学服务。需要建立民主意识,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探讨后再做决定,才会得到同学的支持。如果仗着自己权势大而管理“平民百姓”,会使同学产生排斥心理。正如文中所说“他们敬的和怕的都不是我,‘我’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其次,班干部作为班里特殊的“领导”,要懂得协调、平衡,成为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纽带。要使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自身的需要相协调,处理好遵守规则与维护人缘的平衡。班干部让同学遵守规则的前提是先试着和更多的人交朋友,关系和谐了,工作便会水到渠成。那时,或许一个温和的微笑,就能起到声嘶力竭的呵斥都无法起到的作用。同时也要多理解同学,公开场合以表扬为主,私下时再劝说,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提醒。

以上两篇文章中的班干部能力都很强,但都没有真正领会协调与平衡的艺术,只兼顾一方,不是使自己被同学孤立,就是放任同学,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最后使自己委屈又收不到成效。

很多同学都觉得做班干部必须建立威信,但是建立威信并非让同学“怕”,更要让同学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不怒自威。做班干部的过程中行动永远比语言更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信任的一个基础是以身作则,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能做到并做得比一般同学好,用实际行动使同学们受到感染和影响。信任的另一个基础是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同学,班干部与同学间关系有亲疏远近,一视同仁才能真正得到支持,同学们也才会心悦诚服地听从劝告。信任的第三个基础是责任意识。责任大于能力,班干部不仅需要有领头雁般的领导气势,更需要有老黄牛般的踏实负责。

作为班干部,需要记住:即使你做了所能做的一切,你也不可能让所有人认同和喜欢。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恰恰是他在压力下的变通性。不被认可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坦然面对,澄清误解,从头再来。有句话说“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失败得还不够多”,一个优秀班干部的特质也正在于自信和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乐观精神。领导才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在与人打交道中获得,酸甜苦辣的经历会让人逐渐走向成熟。

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班干部既非衡量人能力的标准,也绝非唯一锻炼自身能力的方式。可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也可以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或进行社会实践……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优秀班干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有时,认清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