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关键的社会年龄
0岁
刚出生,还保持着胎儿状态,表现为自我封闭,不与外界发生关系,见于孤独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无法建立治疗关系,无法进行心理治疗,只能采用药物治疗。
2岁
与外界已经取得联系,甚至形成强烈的依恋,但这种联系是情感的、肉体的,而不是语言的,这种情况称为“情绪化”、“躯体化”。这个年龄的孩子是真正的小皇帝,他的要求就是圣旨,父母无不依从,而父母对他只有无私的奉献,别无所求。癔症、躯体形式障碍和心理生理障碍患者往往处于这个社会年龄,可采用催眠疗法和暗示疗法,治疗关系以权威型或传统型为宜。
5岁
游戏的年代,自我中心、冲动、控制能力差、爱幻想,常把幻想和现实混为一谈。多动症、学习困难、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强迫症患者多处于这个社会年龄,比较适合游戏疗法。这个年龄的孩子懂得了男女差别,对性比较感兴趣。
10岁
小学阶段,最听教师的话,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对老师盲目崇拜,同时能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游戏规则,懂得如何适应环境,如何适应环境,但思维方式是具体的、线性的,非此即彼,以点概面,具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认知特点。对于这些病人,行为治疗(奖罚)、认知疗法(说理)、团体治疗(人际交往)、生活技能训练(学习)都是比较适用的。
许多专家把心理健康定义为良好的社会适应,按社会年龄来看,那只是小学水平而已。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能够适应学校生活,就能适应社会。而且,有人发现,从一个人在小学里所扮演的角色可以预测他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20岁
本来应该是工作年代,但许多人还在继续上学。这个年龄的人开始对抽象的东西感兴趣,喜欢思考哲学问题。但是,由于抽象的程度有限,缺乏辩证思维的能力,容易把现实和可能性混为一谈,过分关注“意外”和万一,具有强迫症的思维特点。对于这种病人,跟他讨论概率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这个年龄的另一个特点是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理想而奋斗,具有英雄主义的色彩。理想与价值观关系密切。青年期的价值观以真、美、金钱和权力为主。这个年龄的第三个特点是浪漫主义,这与爱情心理有关。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忠诚。他们忠于事业、单位、团体、党派,忠于领导和伙伴,忠于所爱的人。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忠诚合于一身,这就是“骑士”风度。
30岁
结婚的年龄,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生活的重心从工作和单位转向家庭和社区,工作不再是为了金钱、归属感和尊严,而是为了家庭。对家庭和社区的关注导致价值观的改变,逐渐代替真、美、金钱和权力。
温州有句俗语:“老婆未讨,年年廿九”,说明未婚者是难以进入这个社会年龄的,其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程度也难以达到相应的高度。当然,结了婚的人也未必都能达到这个高度。
50岁
孩子渐渐长大,即将进入社会,他们会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成什么样子呢?于是,许多父母开始关心起社会问题来。所谓社会问题,其实就是道德问题。心理医生一般都不愿意谈论道德问题,认为心理障碍与道德无关,心理咨询和治疗应该保持价值中立。这种观念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有关,而大多数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价值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心理障碍涉及到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价值问题。甚至有人认为,心理障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和结果,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恰恰是为病人开脱责任。
100岁
人生的最高境界,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无法了解的,只知道罗杰斯称之为“超心理健康”,其特点是心灵不防设、超越二元对立、高度的整合。马斯洛原先把超心理健康理解为自我实现,后来认为,它实际上比自我实现还胜一筹,是一种超越自我、超个人的状态。所谓超个人,我们的理解就是“不只一人”、许多人、人民或人们,也就是社会和人类,超越的方式和手段是语言和文化,而不是某种神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