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型企业家的六大突破瓶颈
领导型企业家的六大突破瓶颈
作者:赵连军
“领导”一词,最早在西方管理学的著作中出现,但真正在国内流行并实现效应还要从美国GE公司总裁杰克.威尔奇的领导开始传播。在近几年的咨询业、培训业、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中,不知所以的出现了“领导”、“领导者”、“领导力”、“领导执行力”等风靡世界的流行词。在此,我不再论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及领导的功能型导向,单纯从“领导”一词来看,在企业家或企业经营者身上主要体现在“引导企业的方向性突破”。对于此点,国内企业经营者却并非能如常所愿,这也决定了国内企业中,称为企业家的经营者可谓数不胜数,但真正能并入企业家行列的却寥寥无几。
我们知道:在经济实力体现国力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企业的综合实力则根本上体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家的实力较量。所以在企业经营中,企业家个人的突破瓶颈就尤为重要。
每个人都有成为企业家的可能,但是成为企业家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或许这又需要用什么哲学观点来证明,在此,我想谈到的是,每个企业的投资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家,也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具备企业家精神,但是,孕育企业家的土壤和风水却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会撞上。也许谈到企业家,我们会感觉很神秘,在此,我想阐述一个观点,就是任何企业家都是人群中的一个,他同样具备人性的共有性格,也有一些不同于我们的性格,我一直认为个性能够制造突破或创新,共性在于维持和谐和稳定。所以我认为,一个处于创业过程中的企业家,无论是创业初期还是变革阶段,或者成功之后,要想成功,除了机遇、环境、产品、市场、政策、科技等多个因素外,与企业投资人个人相关的,而且直接决定其成与败的六个突破性瓶颈上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经营家要实现领导企业实现变革性突破,必须突破以下瓶颈:
从投资型经理人向投资型领导人的转变
很多企业的投资人,特别是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投资者作为企业的直接收益人和责任人,经营和管理企业无可厚非,但是往往出现的状况是陷入经营和管理的混水之中,要么经营很重要,就一味的抓经营;要么管理很重要,就埋头抓管理。在中国家族和私人企业崛起的时代,不免遭受以下四大陷阱:经营者本身方向模糊;经营者本身盲目自信;经营者和企业本身方向模糊;企业带动经营者盲目自信。
对于经营者本身素质和个性决定的专断式企业,有的经营者是经营权和管理权合并一人来管,这样的企业经营者,可称为企业家型职业经理人,只不过是拥有绝对资产的职业经理人而已,在当今时代,倡导企业发展则根本不可能,要么停滞不前;要么方向飘摇;更有甚者就是推出市场。这类经营者盲目信仰和盲目自信地紧抓人事、财务、经营大权于一身。
而我们知道,企业要发展,做强、做大、做壮,在个人素质受制的情况下,就必须运用授权,我在授课中曾经偏激的说过一句话:“老人是打江山的,高人才是守江山的”,这个时候,真正体现企业变革的不是文本化的管理系统,也不是要求工作人员穿什么统一的服装,而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经营者本身的身份和资格转型。即大胆启用能人,并完善监管制度。
这种权力与权利的分离,就导致了投资型的领导人角色出现,而真正实现领导企业突破的必定是经营者本身的全身心经营方向性事务。
在中国企业届经营者的群体中,我们可以随时列举众多企业的现状却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当企业的员工可以论人头计算的时候,你可以当山大王,但是到了一个人管不了的时候,我们这些企业的投资者却还是认为自己能把企业经营好,也能把企业管理好,当然,这并不以为着所有大企业就没有这个毛病,也并不是说所有企业的投资人都不能做好,但是个别和少数永远不是决定规律和规则的人。所以这些投资人一头做经营,一头做管理,繁忙是肯定的了,自己感觉吃力,下面的人更感觉吃力,因为下属能否出业绩完全取决于这个投资家的性格、教育、胸怀、个性、远见等等,换句话说企业很危险,因为专断的创新永远超越不了集思广益的创意。
从有形经营到无形经营的转变
一个企业家,经营的初期是个人的名望和产品的名望;经营的后期必然是体现群体信仰的信念。日本企业“经营之神”说的一段话可以引发我们的深思:“当我有100名员工的时候,我要站在员工的前面,让员工随我冲锋;当我有1000名员工的时候,我要站在员工的中间,和他们一起冲锋;当我有10000名员工的时候,我要站在员工的后面,感谢我的员工为我冲锋;当我有10万名员工的时候,我要每天顶礼膜拜,拜求我的员工为我冲锋。”换言之,企业所有的有形产品,只能帮助企业树立市场地位,而真正要企业实现不败之地并勇往直前的必然取决于企业散发给社会和顾客及内部员工之间的无形的东西的数量和高度。包括企业对外界的承诺;企业经营的风格;企业用人的理念;企业管理的风气;企业与外界的关系;企业人员的角色和待人接物的习惯;企业的薪酬政策等。
很多遭遇挫折的经营者,永远站在有形产品的阵线上应对市场的各种危险性变化,所以这种状况下的经营者的角色是名副其实的投诉处理专家,只能片面体现管理的高度和素质,而不能体现领导的艺术和经营的艺术。
一味地在股东和管理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协调短期的得与失。永远赢得不了所有这些关系的对应方的忠诚和认可。
而只有坚守信仰,实现个人绝对资产最大化向企业资产最大化转变的时候,企业经营方向才与可能实现由欲望向艺术的转化。
所以,成功的企业,其经营者所倡导的信念永远很神秘:海尔让真诚到永远;麦当劳用温情征服天下。失败的企业,其经营者永远是为产品、销售、技术、人才所拖累,最终淘汰出局。
我们要倡导经营者的信念和个性实现牺牲性突破,企业的发展愿景必然近在咫尺。
从认人惟亲到认人惟贤
有人曾说,世界上所有民族中,有三件最可怕的事情:一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二是永不磨灭的犹太精神;三是中华民族的同化力量。或许有点偏激,但是不无道理。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中,众多的外族和列强所采取的种族灭绝和文化消灭政策,都没有消灭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却最终融合了其他文化和血液,使得自己更强大,这是一种强大文化融合征服力量。
这是中国人的民族的优势,也是民族的劣势;中国人喜欢演绎和推论,中国文化也充满了演绎的色彩。在中国人的族群中,我们会发现任何新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被任何中国人演绎变化为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合理的观点。
在中国土地上诞生的企业中,特别是在用人导向上,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认人惟亲。谁是我的亲戚,我相信谁;谁和我关系好,我相信谁;谁有利于我,我相信谁。换句话说,谁听我的,服我的,我就用谁。与此相反,谁不利于我,看不顺眼,就罢谁。一言以概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这些因素体现在中国企业的用人问题上,就产生了:把绝对服从理解为忠诚;把嫡系亲属放到关键性的岗位;建立自我信任线,划分派系;宁可用能力地低,服从性强的人,亦不用能力高的人;盲目听信亲信,绝对排斥人才;孤立能人,拉拢老人;轮资排辈;经营者个人掌握用人大权。
这都不重要,关键在于三个突破:企业要效益还是要关系;企业要创新还是要传统;企业要结果还是要过程。
但是,根据众多企业经营者的经历和企业用人实践,体现了一点:高能力的人才,不容易信任;高信任的人就有高能力。所以出现了,用经营者的性格和内部嫡系的“心”来评断人才的品德和能力;而不是依照条令和监管制度来发挥所用人的精华和优势。
所以,一个企业的用人风格与政策直接决定了该企业的成长速度,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
人心难测,用自我感觉来经营和管理是中国某些企业家的再突破。
从盈利性经营到社会性经营
作为每个企业的投资人或股东,都想实现利润,更想实现大利润。但我要强调的是:个人利润和资产的集中,只能说做成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成长并壮大,必须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股东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平衡:
每个创业者都希望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从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来看,理应如此。但是,企业如果从个人变成了一个集体,就要考虑所有者的定位和所有者的利润分配问题。我在做企业咨询中一直接触企业经营者的一个共同话题:员工怎样才能把企业当家。在这个问题背后,我们的经营者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把员工当家人来看。这是相符相成的。一味追求投资人的个人利益最到化,而变性处理员工待遇和员工薪酬,既不能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也不能实现投资人个人的利益。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不是让人拿着胡萝卜造飞机,而是既让你造飞机,还要让员工坐飞机。这种员工与企业双赢关系平衡和开发才是我们每个企业经营者应该牺牲实现的一点。当然这并不意为着企业可以无谓增加人工成本。而是我们在操作人力绩效工具时候,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
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的有机体,既要会吸收养分,也要能释放能量。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就是如此。一味的排斥社会其他有机体和消费者,只能赚取短期利润;只有坚守社会利益和顾客利益稳定提升的情况下,企业才能谋取长期发展。消费者不是上帝,但消费者是决定:把自己的钱给谁的人?这就是现在的环境。
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平衡:
任何企业当效益好的时候,都会很自信,也会很乐观和很舒服;当效益不好的时候,很多企业会缩小阵营,会很消极和悲观,但是一味过激地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虽然符合企业季节性的经营,但是一旦掌握不好,就容易损害客户端的利益,并影响企业整体运营策略和长期形象。
从效益营销向服务营销的转变
其实这一点并不难于理解,就是股东服务运营家,运营者服务管理者,管理者服务员工,员工服务客户,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贯穿的都是一条服务线,这类企业的高度和素质自然可知,但是在目前很多企业中,并不是如此,要么我们只重视客户,要么我们只重视员工。如果如此,也还好,但是这些也做不好。
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如果不能遵守企业制定的法律,无法用自律性个性来领导企业,企业的管理层就无法真正指导工作和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如此这般,企业员工要真正把服务体现在顾客身上也根本不可能。
开会老板可以接听电话,开会老板可以独裁专断,老板可以不兑现承诺。我们可以想象“猪八戒照镜子”很容易学的。企业的风气怎么样,要看经营者个人的风气怎么样。用无形服务的方法来赚钱,即使管理和领导有问题,也容易让大家信服。
从经营个人到经营企业的转变
一个企业要成功,需要有风云人物,更要有风云人物的精神,如果一个企业无论什么时候都讲究风云人物的威望,这个企业将会充满官僚气息,有这个人,但没有这个人的精神。同时企业领导人的精神体现在经营和管理的日常生活小事中,多了就成为共性,久了就成为习惯。所以这个人不重要,关键看精神是正还是邪。不要弄个故事来包装,行动比语言更让人感动。
以上六点是各位企业家应该审视和参考的。也许能够突破,也许很平淡。不管是豪言壮语还是轻声西语,我敢保证企业的员工不敢说,也不敢总结。希望企业家能从中学会两个字“醒悟”。
注:参考《大河报》(2004年8月份)、《职业经理人》(200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