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辩论:如何思考更清楚?表达更明确?
在上一次课里,我们介绍了价值辩论的讨论方法,我称之为“延长线思维”。这种方法可以让你的思维拓展、认知开放。辩论除了让你思考开通,另外一个功能,会让你思维缜密。今天,我们将会向你介绍另外一类辩论,政策辩论,并从中提取出帮助我们优化决策的方法,让你的思维更缜密,表达更清晰。
首先,什么是政策辩论呢?我作两点说明:第一,政策是什么?政策当然可以是一个公共政策,涉及国家、社会、社区,但它也可以是一个行动议题,就是该做还是不该做某一个具体行为。比如说,衣服买还是不买,房子换还是不换,工作辞还是不辞,老板怼还是不怼……当然,不是说在决定所有的行动的时候,都需要用政策辩论这个框架,而是说你可以选择使用它,让你的决策更为清晰、更理智。所以,在这里,政策辩论中的“政策”二字不应该被狭义地理解为公共政策。应该把“政策辩论”理解成,一种优化沟通思考路径的整体方法。
第二,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政策辩论的分析框架,受到美国俄勒冈州“辩论结构策略”的影响,所以我们也称之为“俄勒冈辩论”。在这种讨论模式或辩论活动中,它要求辩手分为四个步骤去讨论政策问题,而在现场,对方辩手也会在这四个维度和你发生攻防。
这四个步骤分别是“需、根、解、损”。需:需求性,我们有没有麻烦、痛苦、滋扰,以至于需要采取一个新的行动或对策;根,根属性,即产生这个麻烦、痛苦、滋扰的原因是什么;解:解决力,这个新的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损:损益比,损害和益处——这个政策,它的好处、坏处、利好、利空各是什么。需求,确定麻烦;根属,寻觅原因;解决,评估效应;损益,衡量得失。
在政策讨论中,“需、根、解、损”能提供给我们的立体的沟通策略框架。
我先引入一个沟通场景,让你有些体会。
假如我是一个地区的教育局官员,我深感孩子们课业压力非常巨大,我要在一次向领导的汇报中说服大家,让大家同意颁行一个新的政策,就是在我们这个辖区,让小学生不再做家庭作业。接下我来演示一下沟通过程,而你也想一想在你自己的单位,在你所在的行业,是不是也遭遇过这样决策过程?
我跟各位说:各位领导辛苦,关于减负,今天想向各位领导做一个汇报,我们希望推动一个新政策,就是在我们辖区,小学生一、二、三年级不做家庭作业。
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我们的孩子实在太辛苦了,基本上是没有青春年华,没有自由成长,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天天就做作业。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局、教育的主管部门不看实际情况,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作业都给免除,这个恐怕也不现实,因为毕竟同学们有高考和中考的压力,所以我们认为,到了高中和初中高年级做这件事情恐怕还是有一些风险,这一点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已经有过比较充分的考虑。
正是因为这样全面的评估和调研,我们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小学,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同学也有一些压力,我们建议,把主要的减负目标定位在小学一、二、三,三个年级。所以在我们这个辖区当中,如果这个政策通过,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将不再允许学校向他们布置家庭作业,也让他们有自己的一些时间,有更快乐一点的青春。
不知道这样一个政策,各位领导觉得妥当吗?这个政策,以及这个政策作出的过程,妥当吗?
其实我不是在问现场的领导,我是在问现在收听课程的你。我问你,你觉得有问题吗?我停顿几秒钟,先让你思考一个依赖自己直觉与经验形成的初步答案。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不是发现了问题,而是也许你隐隐约约觉得有问题,但你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儿。好,那接下来,我们用政策辩论的思维,把整个沟通过程做一次复盘。
需:需求性
第一个要素你还记得吗?叫需求性。换言之,需求性是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麻烦,我有必要拟定一个新的政策,采取一个行动去解决这个麻烦,那现在这个麻烦是什么?叫孩子课业压力大。好了,需求性解决了吗?真的解决了吗?其实没有啊。
我想提醒你,在需求性这个指标当中,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是孩子课业压力大是不是个问题?注意,这里说的问题不是question——疑问,而是problem——麻烦,让我们产生痛感的麻烦。
我再问你一次,孩子课业压力大,它是个问题吗?你会说是个问题呀,没有青春、没有生活、没有自由——来,我们换角度想一想,孩子课业压力大,有没有可能不是一个问题呢?
当然可能。如果你对孩子的期待是考名校、是出人头地,抱歉,我要告诉你,这时候课业压力大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因为他就应该吃苦,他不吃苦,他不去做作业,如何在应试考试和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他怎么更有把握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所谓“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不怕吃苦,吃苦一阵子”。
你看,课业压力大,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不是。这个问题在我们刚才再现的,教育局的传统决策沟通中,完全就没有讨论。就这样,模模糊糊地过了。
我们在讨论某个决策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到需求性这个思维维度,我们没有真正辩证地思考过,我们以为的那个“问题”,它到底是不是个“问题”—— problem。
所以啊,我们首先做的,不是直接提出问题,而是检查和探究价值观认知的差异,并努力寻找共识。对应刚才的案例就是,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我们对孩子的愿景、期待、目标,对这个期待有共识,然后,我们才能判断“课业压力大”到底是不是个问题。
根:根属性
说完需求,我们看第二个要素,根属性。
假如我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在这个问题上不矫情了,我们都同意,课业压力大是个问题——那么,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就叫根属性。那我问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是小学一、二、三年级布置了很多家庭作业呢?你仔细想一想恐怕不是吧,因为如果学校里不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是不是很有可能家长们还是会给孩子,布置很多家庭作业呢?所以导致孩子课业压力大的原因不是学校,而是“望子成龙”的社会氛围。所以“根属性 ”是在找真正的原因。
解:解决力
好,讨论完根属性,我们再进一步。我们认可,课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氛围,但布置作业也是原因之一啊!但问题是,你的对策,不是去处理主要的原因,社会氛围,而只去处理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次要原因,那么,你的对策,恐怕只能有限地解决这个问题吧。
“解决力”就是我们评估,某个对策多大程度上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如果你推行了这个政策,免掉了一、二、三年级孩子的作业,但最终的成效极为有限,那这个新政策,真的还有必要实施吗?
损:损益比
最后,给孩子们减负免去小学一、二、三年级家庭作业,我们承认,可能压力大是问题,我们承认布置作业是局部原因,我们评价减少作业可以解决压力大的问题,那还有最后一步,损益比。
世间万物都是辩证的,兴一利则必兴一弊。我们让孩子不做家庭作业就会有什么弊端?随便说一个。比如会加重父母亲的负担。孩子没作业了,父母会去找老师、找资料,甚至找市场资源给孩子们进行辅导。所以,这不是问题的解决,这是责任的转嫁。这个政策让父母受损。
你看,如果我们在“需根解损”这四个维度重新对减负的这个政策予以全面的评估,你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洞察?我在这里并没有直接的结论,并没有认为这个决策好还是不好,我只是想提醒在之前你的决策过程中,你模模糊糊地就划过去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并没有受到认真地对待和真实地检讨。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辩论之于沟通的价值,不仅仅是训练口才,更重要的是延宕思维,优化决策。让清晰的眼睛,窥见本来混沌世界中的明媚脉络——用优化决策的政策辩论,用“需根解损”审视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你才可以看问题更加通明,因此,才能把沟通进行得更加透彻。
对于沟通而言,如果我们追本溯源,我们会认识到,思考如果清楚,表达才会明确。我们在这里和大家介绍政策辩论的方法,是希望你获得一个“证成性”的思考系统和表达方法,让你能够更有效地思考问题和影响别人。
总结一下,今天这一讲我跟你讨论了政策辩论,政策辩论不局限于研判政策,更可以帮助我们决定行为。我们在政策辩论当中给你介绍了,“需根解损”这个基本框架——需求,确定麻烦;根属,寻觅原因;解决,评估效应;损益,衡量得失。
请注意:这四个词的顺序不能改变,因为当前一个问题没有分析完的时候,你完全没有必要分析后一个问题。需求性是对问题的判断,但如果根本没有问题,你没有必要去分析问题的原因。如果你发现某一个政策,根本就没有办法针对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你也不需要去分析它解决的可能以及损益的比较,所以“需根解损”是一个完备的决策工具,是一个表达的口诀,希望你,多多练习。
NSDA“SDcamps”全国英语演讲与辩论大赛(大学组)/SDcamps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大会(中小学及幼儿组)/美式辩论赛(以下简称大赛/大会)现诚招全国省市合作伙伴或城市合伙人,共同进行推广NSDA赛事品牌、举办赛事及培训活动、开展素质教育、美式营地项目等多方面合作。
我们希望认同NSDA理念,有赛事组织经验,或有教育资源,特别是有理想有热情的机构或个人一起携手,共同推广NSDA品牌、赛事及素质教育。以机构的形式,或以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均可。具体的赛事组织、盈利模式,欢迎电话或微信咨询。
微信:001213359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