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辩论赛,新生代凶猛,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

在英语考级和英语演讲辩论这两个维度的赛道上,现在在校的这些小学生毫无疑问是凶猛的新生代。作为一个群体,在英语考级和英语演讲辩论方面,他们和现在的高中生乃至大学生比,战斗力爆表。

《新生代凶猛—— 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那场英语演讲辩论赛》

 

十年前,甚至五年前,初中生能过CAE的,凤毛麟角,现在3年级就有能过的了;在英语演讲辩论的赛场上,今年又发生了一次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比赛,一次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事件”。

 

这场比赛的选手,大学生中有几位本身就英语专业在读,说这些小学生英语水平超过他们肯定不是事实;这些大学生也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十强”,都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演讲及辩论的训练与练习,从英语演讲辩论的技术层面看,说小学生超过他们也是瞎说。

 

小学生能以压倒性优势胜出,不是因为英语水平,不是因为演讲辩论能力,而是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明显具有更好的英语思维能力。评委更愿意听他们讲故事,更愿意分享他们的想法;这个群体的观点、视角特别是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在更大程度上符合这些评委的选择标准。

 

登台的小学生,是新生代群体中的佼佼者;登台的大学生,也是比新生代年长10岁左右“前辈”中的佼佼者。这是两个群体主流力量的一次碰撞。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大概率就是这个新生代群体的父母。是的,你的孩子就是新生代中的一员。

 

这是中国新生代成长的里程碑;这是中国代际演进的标志。

 

01

 

“希望之星”每年在决出各组别全国十强后,CCTV中学生频道都要进行全国十强的电视节目录制。节目录制过程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比赛。以前的节目都是分组别录制,对抗性不强。

今年是“希望之星”的二十周年,组委会和导演组做了一些创新,打破原来按组别进行内部比的方式,把小低、小高、初中、高中、大学及成人组共5个组别的合计50名十强选手混组别后分两轮进行两两PK,并且从第二轮开始进入淘汰赛,两两对决后的输者直接下场。整个节目的录制过程,就是一个残酷的两两对决的PK过程,两轮都输的选手甚至连一次演讲的机会都得不到就要离场。

 

先看看六位评委:斯坦福大学的Glenn Kramon、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my Nichols 、巴斯大学的Peter Nuttall,还有3位来自美、英中学的招生官评委,其中中学的评委每次出场2人。

《新生代凶猛—— 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那场英语演讲辩论赛》

这些评委都在所在学校全职工作,参加所在学校的招生工作,说他们阅学生无数并不夸张。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Glenn Kramon,还是“an edito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for more than a quarter-century”。

 

就这样,小低组(1-3年级)、小高组(4-6年级)的小学生们就直接和中学生及大学生们站到一起进行PK了。整个过程,高中生前有狼后有虎,基本没什么存在感。只要抽签抽到一个组,除非你被直接PK离场,没有演讲机会,否则,小学生躲不过大学生,大学生也避不开小学生。一组只能PK出一个擂主,或直接或间接,总有对抗性的竞争关系。

 

两两PK的方式,是两个入场选手先分别进行30秒的演讲内容介绍,争夺演讲权,由场上5位评委投票,胜出者留下进行3分钟演讲,另一位下场;演讲结束后评委与演讲者交流问答,点评后再次投票,对演讲者和擂主进行取舍,胜出者留在擂主宝座,另一人离场。

 

擂主赛分成两轮,第一轮随机抽签分成12人(或14人)/组,共四组,每组顺次两两结对PK后决出一个擂主;第二轮,除去已决出的四个擂主,再随机抽签分成四组,再次决出四个擂主,然后这8个擂主再顺次两两对决,最后决出一个全国总冠军。

 

下面是赛制图:

《新生代凶猛—— 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那场英语演讲辩论赛》

 

《新生代凶猛—— 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那场英语演讲辩论赛》

《新生代凶猛—— 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那场英语演讲辩论赛》

《新生代凶猛—— 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那场英语演讲辩论赛》

《新生代凶猛—— 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那场英语演讲辩论赛》

6月8日“希望之星”全国总决赛结束后,当晚组委会和央视的导演组公布这个PK方案时,立即遭到小低、小高两个组别家长的严重抗议,大家都觉得这是拿自己的孩子当炮灰,小学生怎么去和大学生PK?!

 

组委会和央视的导演组安慰这些小学组的父母:小学生有“萌”的优势,说不定评委就会喜欢比较“萌”的孩子呢。

 

02

 

在这些评委面前,“卖萌”是没用的。评委对选手最大的尊重,就是不拿他们当孩子,不问弱智问题。这场跟“萌”毫无关系的PK开始了,结束了,决出的这个全国总冠军叫岑冠儀。岑冠儀是今年3月份刚结束的“21世纪杯”小高组二等奖的获得者,一个小学生。

不只是总冠军是小学生,在几天的擂主争夺过程中,大学生和高中生群体非但没占到一点儿年龄的优势,反而被这些小学组的孩子全面碾压:按赛制规则,选手登场后,首先进行演讲权争夺的PK,胜出者演讲并回答评委的若干问题后,再进行争夺擂主的PK。大学生争夺到的演讲权次数相对小学生比非常少,争到演讲权并能坐上擂主席的更是寥寥无几。

 

第一轮,第一组,最先登上擂主宝座的是小低组的张晓爱。她二年级时拿了“21世纪杯”小低组二等奖后,三年级挨个扫了一遍几大赛事,拿奖拿到手软。然后牟思熠登场,对,就是那个今年“21世纪杯”的小低组亚军,一个霸气的小男孩儿,攻上擂主席位后差不点儿坐到最后,他自己调侃“屁股都坐疼了”。

 

第一组的PK,高中组、大成组的选手全成了“炮灰”,连擂主席的座位都没碰到。然后第二组、第三组,仍然是被小学生初中生“霸座”。直到第四组,在穿着古装“穿越”的小低组选手郁子腾坐了半天擂主宝座后,终于出了一个大成组的擂主——梁怡,这个西北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三“大姐姐”,争到擂主打入八强,拿到了巴斯大学的推荐信。

 

主持人赵音奇当场调侃“你们村儿就剩你自己了”。

 

第二轮,重新随机抽签再分成第五、六、七、八共4组后继续PK。开场第五组的PK,抱着个半人高火箭模型的小低组杨阳登场PK后就稳坐在擂主席“霸座”,一直到小高组的谢佳彤登场,作了一个关于地震灾害的演讲,成功攻上擂主席并最后成为本组擂主。谢佳彤也拿过“21世纪杯”国赛的二等奖。

 

你是不是觉得,拿了“21世纪杯”国赛的二等奖,就能横扫“希望之星”了?那是你的错觉,还有拿过“21世纪杯”国赛一等奖的选手,两轮PK都没争到演讲机会,更有连“希望之星”十强都没进、没机会参加PK的。

 

“21世纪杯”、“外研社杯”、“希望之星”这三大赛事的赛制不同,获奖选手互有交叉,用一个比赛的成绩去衡量另一个比赛没有意义。这次节目录制的总冠军岑冠儀,在“希望之星”自己的总决赛十强排名也仅仅在第六位。

 

是“希望之星”的高中组、大成组十强水平弱么?我很认真地想过,把“21世纪杯”或“外研社杯”大学组的一等奖选手挪过来PK,结果未必有什么改变。

 

因为,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些评委最看重的,既不是英语水平,也不是技术层面的演讲辩论技能,而是选手的英语思维能力,选手分析问题的方法、角度。显然,更具有多元化视角、国际化视野及思辨能力、问题意识的小学生,更符合美英教育体系主流的评价标准。

 

从第二轮进入淘汰赛开始,年纪越大的选手,越怕被低龄的小学生“挑”出来PK,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赢了不光彩,输了丢人。整场决出的8位擂主主要是小学生、初中生。

 

最后,岑冠儀坐上年度总冠军宝座的那一刻,宣告了这场惨烈的对抗式PK淘汰赛的结束,整场比赛以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结果谢幕。

 

这期节目仍在剪辑制作,预计10月份后能完成播出,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留意收看。

 

03

 

整场比赛,两两PK,首先是话语权的争夺战:成功者获得演讲机会,失败者离场。小学生群体首先争到了更多的话语权;争到话语权的选手,再进行演讲的较量,这背后其实是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展示,是英语思维、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及各自观点、视角的碰撞。以胜负论,小学生完胜。

如果套用“国际化”这个已经不时髦的名词来衡量的话,显然,新生代的国际化程度最高,这个群体将远比他们的“前辈”更能融入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生代群体逐渐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新生代小学生在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大、中学校的评委面前,在对抗性英语演讲辩论比赛中全面碾压大学生,无疑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事件”。

 

心动不如行动,不管走多远,立即开始才是最重要的。多场英语演讲辩论赛的报名已经开始,不亲身参加这样的比赛,一定会有遗憾的!

《新生代凶猛—— 小学生全面碾压大学生的那场英语演讲辩论赛》

 

来源:SDcamps英语演讲大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