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赖班族”现象正常吗?
导语:明明已过了下班的时间点,许多人却偏偏“赖”在办公室不肯回家。继“上班族”、“月光族”等现代“族群”之后,都市又悄然兴起了“赖班族”,且“赖班”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了解,目前至少有三成上班族有下班晚回家的现象。原本“盼着下班赶紧开溜”应该是很多上班族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可为何“赖班”现象会越来越盛行,都市上班族到底怎么了?针对都市“赖班”现象,39健康网专门采访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科住院部张学芳主任,且听听专家如何解读“赖班”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
本期专家:张学芳
专家简介:主任医师,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科住院部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5年,对婚姻家庭、亲子沟通以及各种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多次参加过有关认知、精神分析、婚姻家庭、性心理等全国性心理治疗高级学习和研修班。擅长婚姻家庭、亲子、人际关系、心理障碍、青少年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治疗。
“爱”上赖班 只因没有家的感觉
“赖班族”指那些下班还不走,一直赖在办公室电脑前的人,他们待在公司的时间比在家以及其他社交场所还要多,这群人主要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上班族。
不过,张主任从另外的角度给我们解析“赖班族”。张主任说,都市的上班族很多都是离开故乡,只身在外工作的人,如“北漂”、“南漂”族,其中以年轻人居多。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加上社会环境、生活、医疗、保险等因素的影响,安全感普遍较为缺失。另外即使有许多人已在所工作城市安下另一个家,因种种因素的限制和人的最初归属感的影响,第一个家总是最温暖、最令人牵挂。
张主任还指出,那些“避开交通高峰期”、“家庭婚姻不幸福”的“赖班族”,归根结底也是“没有家的安全感”。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会给人一种“被迫感”和“未知感”,以致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较以前低,以都市人群尤为严重。
解析“赖班族”两大心理
逃避心理
下班应该说令许多人期待的事,可“赖班族”为何却无动于衷呢?张主任说,其实“赖班族”并不是真正的无动于衷,所谓“赖班”是一种主动的“赖”心理,他们的真实心理是逃避。张主任指出,“赖班族”只是想通过“赖班”的方式去逃避,如逃避孤单无聊,逃避交通的高峰期,逃避生活的压力,逃避心理的某些缺失等等。
“赖班族”人群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为避免乘车高峰期的赖班族;二是寂寞赖班族(单身人士害怕寂寞);三是办公室水电免费、环境“优”过家;四是工作量太大(短时间内要赶项目)。
泄压心理
现代都市人群的压力问题普遍上升,“赖班”也不自觉成为一种泄压方式。张主任指出,下班后人的紧张忙碌感很大程度上会消失,甚至不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而“赖班”族逃避生活中种种烦恼的同时,也给“泄压”提供了环境。“赖班”其实是紧张工作后的一种放松,无论是上网聊天、玩游戏、还是聊天,都是“赖班族们”钟爱的泄压方式。
专家提醒:泄压方式不科学易引起心理疾患
“赖班族们”下班后都“赖”着什么呢?上网、聊天、继续忙碌工作等等,都是“赖班族”钟爱的方式。不过,张主任指出,这些方式都局限在一个环境和空间里,如此泄压和逃避并不可取。人都需要和渴望与人交往,而“赖班族”长期将自己局限在办公室的狭小空间里,易造成压力越来越重、自我封闭、抑郁、不良社交等不良现象,更严重者会引起性格缺陷、精神不稳定甚至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疾患。
赖班族手册 提倡正确的释放方式
“赖班族”长期呆在固定的空间和不科学的泄压,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隐患,那么赖班族们应该怎样做呢?张主任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要学会走出去。赖班族一般待在公司的时间比在家以及其他社交场所还要多,张主任指出,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容易造成自我封闭、抑郁、不良社交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赖班族自身没有走出办公室这个小圈子,自我封闭所致。因此,张主任建议赖班族们要学会走出去,通过一些娱乐活动及朋友间的交往、家人团聚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社交圈子,从而摆脱种种不良状态。
然后,要提倡正确的泄压方式。张主任认为有压力要学会及时释放,而且要通过科学的正确的方式释放压力。人的承受能力有限,长期积累的压力一旦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解决,便容易产生一些列的心理问题。
张主任介绍,宣泄压力一般有三种形式,即病理性宣泄、不宣泄和正常宣泄。病理性宣泄的结果就是会导致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的出现;不宣泄也会引发种种精神问题,如压抑、自我封闭等。而通过调节生理心理平衡的正常宣泄最有益于身心健康,如通过各种业余活动、与人交往等方式来释放自我压力,让自己得到放松。这种方式是最健康最科学的泄压方式,也是最值得“赖班族”提倡的泄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