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眼泪
李光耀的眼泪
作者:杨亚雄
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性格刚毅,却也有伤心流泪的时候。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为自治邦。此后不久,36岁的首任总理李光耀,致力于让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因与其他政党和民族在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矛盾愈演愈烈,1965年8月9日,合并不过两年的新加坡,遭到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驱逐。
最初,李光耀不认为独立自主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好事。他始终觉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族人民,在地理、经济以及血缘上密不可分,理应携手走上富强。所以,被无情抛弃的时候,他号召国民务必面对现实,保持冷静,自己却在电视里几度哽咽,不停地用手帕拭去不听话的泪水,最后,不得不睁开红肿的双眼,问演播室工作人员:“能不能暂时停止拍摄?”
稍平静之后,李光耀毫不掩饰内心地说:“二十年前立志当律师,只为谋得成就感和优厚生活,做梦也没想到学成二十年后,竟然必须为200万人的命运负起责任。”
当时,新加坡人口中75%是华人,周围的三万多个岛屿上,却居住着一亿多穆斯林。相比之下,华族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更为关键的是,除了主权纠纷、住房紧张、土地与天然资源极度短缺外,李光耀还必须面对高达12%的失业率。如何在重重包围中求得生存呢?
擦干眼泪之后,李光耀表现出一种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刚毅和果断。他下令出版政府宪报号外,刊登分家宣言,要求马来西亚总理在其声明上签名和会见外国使节进行通告,并呼吁各国政府承认一个全新的新加坡。理由很简单,既然分开另过,就不可藕断丝连,以后要各自过好自己的日子。在他的鼎力推动下,1965年9月21日,新加坡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成为联合国大家庭的一员。
随后,李光耀公开发表施政宣言:“作为总理,不是为了随着别人的音乐起舞,更不是讨好和听命他人,我要对几百万人的生活负责,只有这样,新加坡才能活下来,而且活的像个样子!”
于是,李光耀结合国情,博采众长,自力更生,铁腕执政,不徇私情,使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990年他卸任总理时,新加坡年人均收入由刚独立时的440美元,逐渐增加到1.23万美元。
在李光耀眼里,家庭的稳定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在英国剑桥留学时,他认识了年长他两岁的柯玉芝,两人结婚后相濡以沫63年。柯玉芝成为当之无愧的贤内助。2003年夏天,柯玉芝不幸罹患脑溢血,李光耀潜心照顾夫人,大部分时间都守在她的病榻前。
后来,柯玉芝再患中风,卧床不起,并失去语言能力。那两年,李光耀天天都会向她介绍国家大事,回忆以前两人共同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他认为:“我每天和她说话,经常朗读她喜欢的诗歌,还告诉她当天我做了些什么,我相信她肯定能听得懂。为此,她一定会为了我而保持清醒。”
2010年10月6日,87岁的李光耀参加夫人的葬礼,白发苍苍的开国总理,左手拿着一支深红色的玫瑰,缓缓走近夫人遗体,将右手手指放在自己唇上,然后再轻轻抚摸着已亡人的面颊,以示亲吻和惜别。
致悼词时,李光耀声音颤抖:“没有她,我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她度过了充满温暖和有意义的一生,我应该为她89年的生命感到慰藉。但是,今天在这个永别的时刻,用任何言辞也无法形容我内心的巨大悲痛。”话音未落,已是老泪纵横。
无情未必真豪杰,伟人也有落泪时,却丝毫无损其形象,反而显得更加真实、伟大和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