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在“指责”中长大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47417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一名年轻的妈妈在网上育儿论坛里向其他的父母诉苦,5岁的儿子越来越捣蛋,在幼儿园里经常闯祸,她和丈夫几乎每周都会因为儿子招惹是非而向其他家长道歉。她说:“我们这么爱他,可是他实在让我们太累太失望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爱孩子了。”其实,孩子出问题,根源在父母。这里向家长介绍一下全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的观点。
上周六,孙瑞雪在上海举办“爱和自由”科学教育公益讲座,上海财经大学大礼堂楼上楼下座无虚席,很多家庭是年轻父母和祖父母一同前来。孙瑞雪说,成长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爱,一样是自由。爱绝不是表现在你的头脑里,爱不是你想这样爱孩子就是爱孩子。爱表现在你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个姿态,表现在你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千万别让孩子在“指责”中长大。
不是每个父母都会正确地爱孩子
一个上午三个小时,孙瑞雪一直站着演讲,还时不时邀请家长上台扮演 “被指责的孩子”、“被表扬的孩子”,让爸爸妈妈们亲身体验一下当宝宝的感觉,看到自己平时并不经意的错误行为时,很多家长沉默了,甚至有妈妈流下了眼泪。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在给孩子爱。
孩子考试没考好,你会这样说,“你怎么又考60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天天玩游戏这样能考好吗?” “你丢人不丢人……”你是否和孩子一起坐下说: “妈妈和你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概念不清、思路不清,还是孩子的认知年龄、心理年龄不到学这些的时候?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孩子尚未到抽象思维的时候?
但你什么都不想知道,就知道一点:孩子不好。说这么一大堆话之后,你转过身对别人说,“我为他着想才会这样说他,为这个孩子我操碎了心。 ”这个道理充足还是不充足?充足的,只在你的角度上充足。但这样说的结果是,孩子不会听你的,他会指责你,抱怨你。心态是:“你不是不让我玩吗?我偏要玩给你看;你不是让我学习吗?我偏要不学习给你看。 ”孩子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潜意识是这样抵触的,但导致的结果是这样。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我们跟孩子的对话都变成了这样,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从小就在被指责中长大的。我们从小是被权威斗争出来的孩子,我们成人之后,自然会沿用这套模式,我们变得都不会跟孩子说话了。
爱孩子,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人类有一个最根本的愿望就是获得爱与被爱,关注与被关注,认同与被认同,自我价值感,尊重以及安全感,这几样东西是人类最基层的需求。儿童只有在0-12岁期间,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爱,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在幼儿园里、学校得到了这样作为人的尊重。这种爱、这种价值感才会牢牢地建构在自己的生命中。他才会确定:我本身就是高价值的,我本身就是可爱的,我本身就是重要的。你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爱你就是因为你是你,不因为任何别的原因。我不因为你故事讲得好,我不因为你考试考了100分,我不因为你今天做了什么事情,我因为你本身,你本身就足以让我来爱你了。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 ”这不是爱;“这个东西你怎么又弄坏了?”这不是爱;如果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我拉着她的双手对她说:“妈妈爱你,但是这个事情不可以这样。 ”这是爱;如果我的压力过大,自己开始发脾气,控制不了自己了,我对孩子说:“妈妈现在情绪不好,妈妈需要独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但妈妈的情绪跟你没有关系,不是你的错。是因为妈妈工作的压力。 ”这是爱。
学习如何跟我们的孩子相处,是所有父母要学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