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软硬”都不吃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47513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软”并非说一车好话或者给一大堆好东西,“硬”也不是打屁股或者罚站之类的处罚。任何有效的办法都必须是“到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事与愿违。

生活情景:

软硬不吃的洋洋

洋洋是个5岁的小男孩,特别调皮,在幼儿园里不是抢人家小朋友的玩具,就是有事没事招惹其他小朋友。老师跟他讲道理,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且还会大哭大闹地耍赖。有时候,老师为了激励洋洋,对洋洋说:“洋洋,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友好,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大大的红五星。”换做其他小朋友,肯定会很兴奋地点点头,可洋洋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家里有好多好多五角星呢!”在家里,更是了得,仗着有爷爷奶奶护着,不管爸爸妈妈对他多“凶”,他都不怕,而且还故意挑衅:“我才不怕你们呢!”真是个软硬不吃的小家伙……眼看再一年,洋洋就要入学了,这样子可怎么能行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着急,但不知怎样做才好。要改善洋洋软硬不吃的状况,必须要明确为什么洋洋会软硬不吃。

原因一:“软的不软,硬的不硬,我当然都不吃了。”

这是洋洋软硬不吃的第一个原因。真正的“软”是软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觉得得到了所需要的,改变是聪明而值得的,而真正的“硬”也是硬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觉得不改变是不可能的。而对洋洋的“软”和“硬”很可能因为流于表面而变得无效。

比如,对于洋洋“抢人家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而言,其真正的需求并非“故意让小朋友哭或生气”,而是“想和小朋友玩,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所以如果老师或者家长只和洋洋讲一番“和小朋友要友好”之类的“软”道理,对洋洋当然没有什么实质帮助,洋洋自然也不会或者难以听从了。

家长和老师需要仔细想想,平时教育孩子的“软”和“硬”是否到位了,是否能让孩子为之所动。

原因二:“大人一会软,一会硬,我也不知道该吃哪一套。”

“软”和“硬”配合运用非常重要。对于孩子而言,既要讲“软”道理,也要用“硬”规则,二者如果能巧妙结合,效果当然会好,但如果二者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洋洋这样的感觉“大人一会软、一会硬”的混乱感觉。之所以会出现混乱,往往是因为大人的情绪化,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当心情好的时候,对洋洋的不合理行为常常“宽大处理”,说几句就好了;而心情烦躁的时候,对洋洋同样的不合理行为则会“狂风暴雨”一通,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材”。原本“软”和“硬”,都是为了让洋洋懂得行为规则,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控制;但这样的“软硬兼施”,只会让洋洋觉得行为结果取决于大人的情绪,与自己怎么做无直接关系。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一致性”的问题,不仅“硬”要强调一致性,“软硬兼施”也要讲究一致性。

原因三:“爸爸硬的时候,奶奶不让,我当然就不吃‘硬’的了。”

大人之间意见的不统一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行为缺乏执行的标准。这一点很好理解,想想看:本来老虎是很让人敬畏的,但如果被关在了铁笼子里,还有几分威慑力呢?生活中,如果爸爸对洋洋来“硬”的,其他的家庭成员(比如爷爷奶奶)却一个劲劝阻爸爸,那还能怎么“硬”呢?这其实是洋洋最得意的心底话了——“因为有‘笼子’挡着,我才不怕你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