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信 任
班上来了个2岁半的小男孩,名字叫“小浪底”。他长得很恬静,再加上这么个不一般的名字,我忍不住格外关注他。
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小浪底”刚来的几天里总是哭,特别是早晨妈妈离院时,他撕心裂肺的哭声总让妈妈一步三回头。妈妈走后,他能逐渐恢复平静,但除了让老师抱外,拒绝与任何人交谈。
我试图接近他。在任伺一个能见到他的机会都向他微笑。渐渐地,他也向我报以微笑。他的笑很有意思,笑容收得特别快,但非常纯真。
那天吃午饭时,我发现“小浪底”孤零零地坐在小桌旁,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小朋友,当他把目光转向我时,我向他招了招手。令我惊喜的是他也向我友好地招招手,动作很优美。我又向他回报了一次招手,他也回报了我一次,并向我这边走来。
那天以后我开始与他交谈。他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适当的场合,我们以招手传递彼此的信任,那感觉真好! (闫华)
孙瑞雪:
对儿童来说,初到一个新环境,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哪些地方安全?哪些人友好?哪些人可以信赖……当他感觉某个人值得信赖时,就会亲近这个人,追随他,允许他抱。因此,面对每一个新来幼儿园的孩子,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熟悉环境,比如首先要熟悉卫生间。
成人到了新环境也是这样。大学生也会由于调整班级、毕业等变动,感到闪失、烦恼、揪心。只是由于经验和理智,他们的感受没有儿童那样强烈而已。成人也都曾感知结识新朋友的重要。那让你的心安定,给你精神慰藉。
我是孙悟空
2岁半的胖胖是我们班的新生,他最大的兴趣就是模仿孙悟空,初次见面我就领教了他的这个本事。
“你好,我是你的老师,你可以叫我徐老师。”胖胖睁大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我,好像没听懂我的话。不一会儿,他竟然舞动着金箍棒找妖精去了!这可把送他来的“亲友团”急坏了,赶紧把他追回来,重新把我隆重地介绍一遍:“胖胖,她是你的老师,就像唐僧是孙悟空的师傅。”胖胖果然一点就通,立刻叫了我一声“师傅1
新来的孩子第一天情绪都不太稳定。还好,我们这天坐车到火车站上戏剧课。一路的景色让胖胖暂时忘却了离开家人的苦恼,我亲了一下怀里的他:“哈哈,被我亲到了吧!”我以为他会开心地笑,没想到他一语惊人:“妖精才会哈哈地笑,孙悟空是哼哼地笑1
胖胖每天带着金箍棒来幼儿园。他认定自己就是孙悟空,把打妖除魔视为己任。一天,娄域带着奥特曼的面具在后院里玩,被胖胖追打得满院跑,说是要打妖怪。平时胖胖的一言一行也都模仿孙悟空,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就说:“看俺老孙怎么收拾你1回家时则对我说一句:“师傅,老孙告辞了!”
为了帮他建立正确的概念,我反复跟他说这个世上没有妖怪,也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告诉他“你是胖胖,不是孙悟空”。刚开始他并没有理会,可大家都这样说的时候,他一下子委屈地哭了。那一刻,我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正确,我不能肯定他的状态是一种单纯的模仿,还是一种神游。(徐颖)
孙瑞雪:
儿童向往神通广大。很多儿童喜欢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神通tn广大。大多数孩子都曾想像过自己是孙悟空,有些孩子收集孙悟空的书,画孙悟空,反复看电视剧《西游记》。
儿童有神的敏感期,崇拜神、热切地认识神,搜集神的故事;想像神,进一步夸张和设想神,编织神的神话;希望神在现实中出现、想像自己和神在一起,想像或期待自己就是神,神游天下。
当儿童不能把自己和故事分开时,就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个神。
把这个现象称作神游最名副其实。根据儿童发展是人类发展缩影的理论,我们可以从现存的神话和宗教以及一些供奉神的原始部落印证这一点。
4、5岁或者更早一点,儿童就会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去崇拜一些偶像。通过观察我发现,那些成长在强权中的儿童崇拜强大的、有暴力倾向的神,这有点像人格替换,借助强大的神去面对强大的父母和老师;那些生长在平和环境中的孩子,会崇拜智慧和美丽的神。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身份确定的敏感期,他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我常常听到这些话。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我们推想胖胖也可能正处在这一时期。
这个敏感期过去后,你再这样一叫他,他可能会不高兴,会说:
“我就是我。”
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度过人类的童话期,帮他走向成人。
学舌
乐乐2岁6个月了,大约三十天左右的时间里,他见谁学谁说话。
妈妈:“乐乐,请你不要打扰我,到外面活动活动好吗?”
乐乐:“乐乐,请你不要打扰我,到外面活动活动好吗?”
妈妈:“乐乐,讲完故事去睡觉好吗?”
乐乐:“乐乐,讲完故事去睡觉好吗?”
妈妈:“多喝水,就不容易生玻”
乐乐:“多喝水,就不容易生玻”
奶奶:“乐乐,你尿完没有?”(奶奶带她去大小便)
乐乐:“乐乐,你尿完没有?”
老师:“乐乐,你真勇敢,真棒。”
乐乐:“乐乐,你真勇敢,真棒。”
老师:“乐乐,我们一块去洗手吃饭好吗?”
乐乐:“乐乐,我们一块去洗手吃饭好吗?”
财务室,乐乐想玩一件办公用品。他问出纳。
乐乐:“阿姨,可以让我玩吗?”
出纳:“哦,让我看看有用吗?”
乐乐:“哦,让我看看有用吗?”
出纳:“哦,没用,你可以玩。”
乐乐:“哦,没用,你可以玩。”
这段时间,他还经常趴在妈妈耳边说悄悄话:“妈妈,我给你说悄悄话。”之后妈妈只听到最后一句:“你知道了吗?”妈妈只好回答:“嗯,我知道了。” 乐乐对接电话也有浓厚的兴趣。铃声一响他就飞奔到电话旁,拿起电话:“请问找谁?再见,拜拜。” 挂断电话。
孙瑞雪: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儿童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不断重复使用语言,在使用中把语言内化。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或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残缺了的威化
中午加餐时,老师为小朋友分发威化饼干。2岁半的毛毛看着她盘子里的威化突然大哭起来:“我不要这个,我不要这个!”老师定神一看,原来那块威化残缺了一角,赶忙给她换了一个完整的威化,毛毛这才平静下来。
上厕所时,毛毛要求将卫生间冲洗干净,否则坚决不上厕所;食物必须干净完好才愿意享用。(王晓琴)
孙瑞雪:
食品要完整,厕所要干净,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这个时候,大人容易l心烦。完美的东西毕竟不多。如果理解了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该子的要求当作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尽可能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沙和孩子们的成长
儿童对可以变化的玩具兴趣大,而人的想象力有限,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沙和水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幼儿园里有四个沙池,每个孩子入园时,无一例外都留恋沙子,这种留恋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带着孩子们到湖边、海边、植物园玩耍时,还是沙子抓他们的心。玩沙和玩水是连在一起的,孩子玩沙玩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玩水。
小欧来幼儿园的第一天,进了沙池,抓起一把沙,沙从他的小手指缝中流出,落在手臂上,再从手臂上落下,这感觉让他惊喜万分。李宗林刚进幼儿园时,好动得不得了,但只要一进沙池,马上就变得宁静下来,能在沙池玩好几个小时,半年后,专注的品质形成了。回想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很难找到一个不爱沙子的孩子。
沙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有人说沙发展了孩子的数学心智,我还没有琢磨出其中的道理。我的发现是:儿童对可以变化的玩具兴趣大,而人的想象力有限,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沙和水就是大自然赐予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沙如水一般,既是固体的,又是流体的,它变化无常又易被掌握,它那无穷尽的形态和用之不尽的玩法,从本质上满足了儿童创造和想像的本性。除了水之外,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比得上沙的奇妙,也没有任何一种玩具能如此多方面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最后,无一例外,孩子总是将水和沙融为一体,在沙水之间找到新的玩法。
我常常看到,孩子们拿着各种小容器,一趟趟穿梭在班级和院落之间,一次只盛一点点水、一点点沙,几个小时乐此不疲地来来回回,那情景如天国一般。
实际成人也乐意玩沙,在海边,大人踩在沙上,用这样的方法亲近自然,满足人那原始而永不会放弃、也不能放弃的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