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空间

一个人的空间

今天,2岁7个月的桓桓把自己锁在了活动室里。一开始他在屋子里踱步,走了一会儿,来到食物架旁开始拿别的小朋友的水杯玩,又拿起宝宝的水杯喝水。我在窗外制止他:“桓桓,那是别人的东西,不可以动!”他跑过来关上窗户,想把我关在外面。紧接着,他似乎明白了我无法进去,便镇定下来,又跑到食物架旁拿淼淼的水瓶喝水。我告诉他:“桓桓,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请你把别人的东西归位。”他对我置之不理,我又说:“桓桓.你可以一个人呆在屋子里,但是请你把别人的东西归位,因为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他犹豫了一下,从嘴里吐出淼淼的水瓶,但仍然拿在手中玩着。

上完人体课,桓桓把一个嗅觉筒拿在手中,谁也不给,后来又把幼儿园的一把剪刀放入他的自行车后备箱。薛老师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他根本不听,在薛老师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要把嗅觉筒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吕景玲)

孙瑞雪:人有个体和群体两种状态:他进入群体,在群体中展示自己.显现自己的能力、形象、品格和价值,寻求交流、接纳、认可和给予;当他进入一个私人空间独处时,会放松、无所顾忌地做事,以释放自己。

儿童2岁多就出现了这个状态。在个人空间里让他有基本的自律、遵守基本的道德和法则,是一个人的底线。

淼淼的故事

奶瓶上的探险

2岁的淼淼是个早产儿,家长格外疼爱他、保护他,不让他做任何“危险”动作,这使他比较胆怯。

今天在活动室,我往淼淼的奶瓶中倒了180ml水请他喝,他的奶瓶盖是半圆形的,瓶盖与瓶口只有直线对直线才可以盖上,淼淼总是盖不上。但他一点也不急,反复地盖着瓶盖,重复了35分钟,最后终于盖上了(碰巧)。喝了一会儿,他请我帮他拧开奶嘴盖,他想直接喝。

我答应了。他小心地把瓶口靠近嘴边,双手慢慢抱起奶瓶,瓶里的水只剩一小半,抬高双臂也无法喝到水,一急之下,他把双臂猛地抬到一个过高的角度。水不仅流到了他嘴里,也灌进了他鼻子里。他立刻放下水瓶,紧张地大口呼着气,看我并没有反应,便放松下来,双眼盯着奶瓶,像品味什么似的笑了起来。这是我笫一次在他脸上看到放松的表情。

接着他又拿起奶瓶重复刚才的过程,虽有点紧张,但始终饶有兴趣地笑着。(吕詈玲)

孙瑞雪:儿童的每一个新动作都是探索,每一个新动作的成功都是探索的成功。对正常儿童来说,各种各样的探索和探索的乐趣组成了他们的生活内容。

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老虎和雕塑

对2岁的淼淼来说,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早晨一入园他就兴奋地给我讲马自达、雪佛兰、奔驰(车名).这是他近期钟爱的一本粘贴图书中的轿车。我问:“淼淼,你是不是想看轿车书?”他肯定地回答:“恩!”我说:“那你去书架上拿轿车书,老师给你讲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飞快地跑向书架。跑到离书架1米左右时他突然停住,向后退了两步又跑回我身边。我有点莫名其妙:“淼淼,你怎么又不去拿书了?”他紧紧地拉着我的手:“阿姨拿,阿姨拿。”顺着他恐慌的眼神望去。

我发现轿车书旁边的动物书上,一只凶猛的老虎怒视前方,这只假吓着他了。

我安慰他:“淼淼,那只老虎是假的,不要害怕,你是非常勇敢的1他重复着我的话:“不害怕,不害怕。”脚步却不移动。我说:“淼淼,老师陪你去拿,好吗?”他犹豫地“嗯”着,慢慢向前移动脚步。到了书架旁,迅速拿起轿车书,以最快速度转身离开书架。

讲完轿车书请他归位时,他又盯着书架对我说:“阿姨归位!”我说:“淼淼,老师陪你过去归位好吗?”他跟着我走到书架旁。毫不犹豫地把轿车书放在动物书上面,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午睡时淼淼做了一个梦。惊醒后出了一身冷汗,他哽咽地哭着,哭泣声全都埋在胸腔内,面部表情紧绷。我甚至能感到他的头发都一根根竖了起来。我抱起他,绐他穿裤子,他一只手紧紧抓住我的肩膀,一只手指着门外断断续续地说:“上…上那……”我拿起衣服抱他出了卧室。

下午淼森情绪较好。他在教室里扔弹力球,好几次都扔到离雕塑不远的地方。每次他都双眼紧盯雕塑,慢慢走向弹力球,拿到球后迅速起身,以最快速度跑到离雕塑最远的地方,继续扔弹力球。

我抱着淼淼与我一起摸雕塑:“淼淼看,这是雕塑,是假的。”看,这是它的胳膊,这是它的手。”他笑了起来:“老师再摸。”我叫他l:“淼淼,我们一起来摸好吗?”他犹豫地看看我,看看雕塑,尝试着摸了一下.情绪逐渐放松了。我把他从怀抱中放下,想请他摸摸雕塑的其他部位,但他却扭头跑开了……(吕景玲)

孙瑞雪:儿童有了害怕和恐惧的感觉,意味着他开始意识到危险,这是他自我保护的心理基矗但开始时,他还分不清真正的危险和假想的危险物。

如果很平常的东西让儿童害怕甚至惊惧,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受过惊吓,这个经历在一些情景下会勾起儿童的回忆,使儿童对相关联的事情害怕。

梦是潜意识的表述。如果儿童梦中有惊恐现象,也要考虑孩子是否有受惊吓的经历,这个经历会成为他的潜意识,并在梦中表达出来。

我们很难全面了解儿童害怕和惊恐的根源,但我们有方法治愈它们,那就是爱、真切的关怀、及时的释解和适当的调整。

对于曾经受过严重惊吓的孩子,必须小心谨慎地进行心理治疗和较长时间的调适,争取在童年消解掉这种潜意识。

三指抓

淼淼最近开始练习用三指、五指抓东西了。刚开始他喜欢抓大的模具,把一个物体抓到另一处,后来抓教具和小图钉,整个手指都伸进去,但马上发现这样抓有危险,又赶紧把手缩回来,回头望望我。我向他演示正确的三指抓的姿势,他小心地、轻轻地用三指抓起了几个小图钉。

这以后,他更喜欢用自己的小手插笔管、拿小教具、两指拿豆子,每次完成后都满足地离开,再寻找另一项工作。

淼淼在自由的环境中不受打扰地发展着自己,用他独有的方式改变着教具的用途。(王莉)

孙瑞雪:

手的敏感期到来时,儿童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三指

抓,二指抓。淼淼手的敏感期有点晚了,他尽可能快地追赶着。此时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可发展的东西,帮助儿童尽快完成这个过程。

童年期锻炼用手非常重要。我们常看到很多成人不会用手,或者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按键,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不会拴绳索。这都和他们童年这方面的发展受到障碍有关。

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因孩子而异。如数学的敏感期,国际上很多幼儿数学敏感期在3岁半以后出现,但我国孩子的数学敏感期普遍在4岁、4岁半左右来临,有的甚至在5岁以后。出生的头两年,孩子们的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会顺延。让孩子在6岁以前完成一系列敏感期是孩予理想的成长状态。

自由的心理、爱的氛围、丰富的教具和大的活动空间是儿重正常发展的充分条件。

小红靴

两周来,淼淼经常在固定时间去衣帽间做同一件事—研究自己的鞋。

今天他照例来到衣帽间,拿起自己的小红靴仔细研究起来。他先用手指不断触摸着拉链头.过一会儿,又试着拉拉链,试了两下发现自己做不到,便放弃了。接着把右手放进鞋里,触摸里面的毛绒,眼睛则盯着鞋面仔细看,看了前面看后面,看了后面看侧面。然后,他翻过鞋底仔细看鞋底的纹路,眉头随之皱了起来.似乎不满意鞋底这么脏!但还是忍不住好奇,用手按着纹路触摸鞋底的花纹。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把注意力放回拉链头,手指不断触摸,眼睛盯着仔细看。就这样不断看啊,摸啊,过了35分钟,才满足地把鞋放回鞋架,离开衣帽间。(吕景玲)

孙瑞雪:

在成人看来这是够奇怪的。

还有更奇怪的:在一个小小的、仅能容身的树坑旁,孩子们排着队,为的是能背上驮着一只兔子,在里面蹲上一小会儿。

我们真的对儿童所知甚少。、

可是有一点我们很清楚,儿童用心研究一个对象,每天用同一时间做这个研究,这就是科学家的雏形。

几乎所有儿童天生都有一些科学家的特质,不幸的是,很多

情况下,这种研究时光被打断了。

迟到的口腔敏感期

2岁的淼淼近来出现了口腔敏感期。

午睡时,他先用一只手背不停地轻轻拍打自己的嘴唇,接着把大拇指塞在嘴里吸吮,几分钟后又把食指塞进嘴里吸吮,就这样一个指头一个指头轮流塞进嘴里,最后五个手指一同塞进去。

整个过程他的表情很放松。

吃饭时他也用嘴玩勺子。先把勺子放在嘴里不停地咬,不停地从嘴里伸进拿出,伸进拿出;接着又咬勺子把儿的前端,也是不停地伸进拿出,伸进拿出;最后把整个勺把儿往嘴里塞,可能想感觉勺把儿的长度,有两次竟把刚吃下的饭呕了出来。整个过程他的表情仍然很放松.

同时,他电把教具中的珠子、生豆子放进嘴里不停地咬,用舌头控制着珠子,在嘴里不停地换位置。

还有一次,他竟然在衣帽间里咬一只鞋的后跟,当即被薛老师制止并拿走鞋后,他马上拿起另一只鞋接着咬,一副迫不及待的神情:最后老师把他抱离衣帽间时,他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望着那只鞋。(吕景玲)

孙瑞雪:

孩子心里肯定在说:我怎么刚刚才尝到(知道)这个事物呢?

儿童口腔的敏感期在半岁左右来临。显然,由于家里过度的保护,淼淼口腔的敏感期推迟了。

根据我们的观察,儿童敏感期被延误后,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年龄已大而不再出现,但有的敏感期却总要出现,如口腔敏感期。

空间的敏感期

淼淼最近到了探索空间的敏感期。他总喜欢扔教具,我告诉他:“淼淼,如果你想扔东西可以去扔弹力球,教具是用来工作的。”把弹力球给他,他立刻扔出去,发现弹力球着地后会弹起来,非常欣喜地捡回来,再同样扔出去。

重复多次后,他又把弹力球从桌上扔下来,试探这样是否能弹回来,发现结果一样,又把弹力球从教具柜上扔下来试探,发现结果一样,非常欣喜。

过了一会儿,淼淼偶然发现弹力球滚动时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弹回,他又立即把弹力球放在地面上朝障碍物滚去。然后在原地等待弹力球被弹回来。(吕景玲)

孙瑞雪:

这是一个探索空间的例子。

这个敏感期应当在l岁前出现,淼淼的这个敏感期滞后了。老师在非常认真、耐心、谨慎地帮助儿童补上这个敏感期。弹力球是幼儿最初探索空间的最好东西。扔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当老师告诉孩子他扔错了东西或扔错了地方时,孩子常常会故意再犯一下错误。这是孩子的共同特点,他在试探你是不是爱他。这时,我们的老师通常理解地笑一笑,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一遍遍地帮助,直到孩子纠正过来。这之后,儿童就会自律。

这叫有弹性的规则。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自由中的儿童》一书中详细介绍。

紧握小木钉

2岁的丁丁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人园的第三天,老师就发现他总喜欢手握一些很小的东西,小珠子、小笔芯、小线头、小纸片等等,并且是牢牢握在手心,好像生怕别人抢了去。

一工作结束后,他把一小木钉带出了教室,老师发现后,请他归位,可他紧紧攥着小拳头,无论如何都不肯放手。老师坚持请他归位,他始使用“对策”,说等奶奶来接他时再归位。老师答应了,他像攥着宝贝一样,一整天都把那个小木钉攥在手里。

还有一次,他丢了一个小零件,着急地四处寻找,最终没找到。这件事让他惦记了一个星期,每天他都在找那个小零件,还反复让老师帮他找。

他妈妈说他在家也常常握着小玩意儿入睡,并且早晨一睁眼就要看到他的小玩意儿。他还常常为丢失的小东西哭泣。两岁的丁丁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从1岁一直持续到现在。 (闫华)

孙瑞雪:

一个时期内,幼儿手里总是紧紧攥着一些小东西……把物品贴身放置或攥在手里是儿童的行为方式。这可能给他一种感觉,种拥有和不让这个东西转移的感觉。

丁丁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滞后了,现在正在弥补,同时,占有的敏感期又在借助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来发展。非常奇怪,自然总是赐予人弥补的机会,一旦儿童获得了爱和自由,很多恢复机制便自动开启。但6岁过后,这种补偿成长的机遇就越来越小,因为成人无法克服自身的恐惧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在种种限制中,儿童的吸收性心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

逼女儿打枪

我一直很反感中国人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并从心底里认为这是很多女人不如男人发展得好的原因。

所以,生下女儿时我就下决心做到:所有男孩子能做的事情她也能做,所有男孩子能玩的东西她也能玩。

女儿2岁时,我带她去公园玩。看到摊上各种样式的仿真枪,我问她:“你喜欢哪一个?妈妈给你买。”女儿面无表情地看着枪.没有吭声。我自主张,随手拿起一把放在她手上,握着她的手扣动了扳机。‘啪”的一声,枪响,女儿握着枪不动,我突然发现她眼里满含着泪水。

放下枪,我抱着女儿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轻声问她怎么了,她不回答。我问:“你想要枪吗?”她使劲摇摇头,泪水夺眶而出。

我紧紧抱住女儿。我的纤弱而善良的孩子!我为自己的做法羞愧万分。(未名)

孙瑞雪: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发展轨道,成人往往用自己的成长经验和一些自认为正确的想法干涉孩子的生活,给孩子设计未来,并坚信自己是对的。这对孩子的发展不一定有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