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拒绝孩子的请示
在单位我是主管,在家里我是主妇。
单位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等着我拿主意。经常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李姐刚问完市场分析会安排,小张又冲进来催问促销折扣的事,小梁则在一旁等着我在她的统计表上签字确认……而我心里正在着急:还有十分钟就得去参加部门主管的例会了,可是资料还没拿齐!唉,眼前永远有大堆的杂事没处理完——每件似乎都需要尽快做决定。
家里也忙,老公儿子衣食住行样样都得管着。特别是那宝贝儿子,万一哪天我忘了把他当天要穿的衣服先准备好,等他醒来睁开眼睛,就会听见他喊:“妈妈,今天穿哪件毛衣?”半分钟后,“妈妈,今天穿哪条裤子?”
一件小事,促使我改变了这种状况。
几个月前,小张给我送了一份关于内部控制方式的请示,可因为忙,这份材料放了一个月也没有看。当小张第三次询问我的时候,我无可奈何地对小张说:“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有时间,你自己分析一下,提出个措施来吧。”结果,第二天小张就把问题解决了。通过这件事情,我开始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是不是管得太多、太具体?从此,我有了个主意:把每天的工作分成两类,一类是本来就该我干的;另一类是员工“分配”给我的。凡属替员工做的工作,不论自己有没有时间,都一概拒绝,请员工想好解决办法后再来汇报。这样做的结果,使部门里的管理人员人人勤于动脑、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而自己也轻松多了。
在和一位管理顾问谈到这件事时,他说,对,你这就叫“拒绝依赖性请示”。当你学会对下属说“你自己分析一下,提出个措施来吧”的时候,问题便解决了。这样既鼓励员工自己解决问题,你也可轻松上阵,干更重要更关键的事。否则,你自己累,效果还不一定好,下属也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大大妨碍了他们的进步。
我突然想到,我天天替孩子拿主意,是不是也妨碍了他的进步?
儿子轩轩今年9岁,倒是特别的乖巧听话。
从小我对轩轩就管得特别严——我认为,孩子就该管得紧紧的,才能保证不出问题,才算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在我的严格“管理”下,轩轩每做一件事,都得事先征得大人的同意,或者问过大人的意见。大人的决定,是说一不二的。特别是前几年,回想起来,我对轩轩说得最多的一个句子可能就是“轩轩,听话!”。有时候,明明不存在原则性错误的问题,我偏偏要作出与他不同的选择,然后“强制执行”,我觉得,这样才能树立长辈在轩轩眼里的权威,才能让孩子更听话。
所以,轩轩一举手一投足,跟他的同龄人比起来,显得特别的规矩。我和他爸爸说过的话,他都特别上心。记得轩轩上幼儿园大班时的一天下午,轩轩的姑妈出了点事,我和轩轩爸爸急着赶去,就把轩轩寄在邻居邱姨家了。结果,当我们晚上9点多赶回家,发现轩轩竟滴水未进。邱姨说不管她怎么哄,轩轩就是不肯吃任何东西,只是一个劲地说:妈妈说了,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看着轩轩饿得发白的脸,我真的好心疼!可是想到自己的儿子这么听话,我又感到无比的欣慰。
上了小学,别人的孩子总因为调皮捣蛋“出状况”,惟独轩轩从来没有惹过祸。这孩子本来就文静,加上凡事小心,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还能出什么状况?老师家访,都一个劲地说,轩轩是他们教过的学生中最听话的好孩子。
可当我把对轩轩的教育与工作中的经历联想起来时,不禁感到有些忧虑。轩轩一天不知要给我来多少次“依赖性请示”,我是否在不知不觉中犯了我工作中所犯的同样错误?
思虑再三,我决定做出改变。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真的得给他点自由发挥的空间了。可他毕竟和我的下属不同,我能依样画葫芦做出同样的转变吗?
我开始了我的尝试。事实比我想像的要更困难,因为轩轩并没有像我的下属那样,一旦我放权,就兴高采烈地发挥起他的主观能动性。轩轩显得特别的迷茫,而且,他“请示”的次数更多了,好像我不肯替他拿主意,他有点害怕了,更频繁地“请示”,仿佛想证明点什么似的。
我慢慢地开导他:轩轩现在长大一些了,要学会自己决定事情。
时间过去两个月,效果却依然不太好。很多他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他还是习惯性地问我,而且还非要我决定不行。有时候我故意不帮他拿主意,他干脆就整件事情置之不理了。比如,我要是不帮他决定到底吃苹果还是吃梨子,他可能干脆就不吃了。
我非常后悔,也许由于自己错误的观念,轩轩从小被我限制得太厉害,使他养成了“懒得”思考的习惯,到现在似乎已陷入一个难以扭转的尴尬境地。而且,对我的做法,轩轩看上去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好像我不帮他拿主意,就是不想管他、就是不爱他了,所以为了这些事情也没少闹情绪。到后来,偶尔有一些不该自作主张的事情,他倒是一声不响就做了,事后追究起来,他又觉得委屈:是妈妈让我学着自己决定事情的啊,我决定了你怎么又反对呢?
轩轩的爸爸说,本来不是好好的吗,轩轩那么乖、那么听话的孩子你上哪找去?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唉,我现在觉得,管好一个孩子,真的比管好部门里一百多个员工还难哪。真不知道,我该不该再拒绝孩子的“请示”?
医生点评:小孩对父母存在依赖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的规律是越小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强。
充分关心、爱护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可以说是父母的天职,这也是孩子身体和心理正常发育所必需的。事实证明:有父母关爱、保护的孩子与缺乏父母关爱、无助的孩子,两者身心发育的状况有明显的差异。
父母的关爱可以说是无限的,但绝对不是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把孩子一切大小事都给包办了。更不要将关爱变成对孩子所有活动的支配和控制。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对孩子提出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合理的行为准则,而且父母家长要一致维护这些行为准则。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给孩子的自由度也要逐渐加大,让孩子自己决定的事要不断增多。不要给孩子规定得太多、太死,更不要过分挑剔孩子行为而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如果对孩子的活动干涉过多,这也限制,那也约束,什么都由父母替他想,替他做。其结果,这孩子就如同该断奶而不断奶的孩子那样发育不良。而且,这种心理上的发育不良,比长期不断奶所引起的体格发育不良更难以矫正。
父母的包办代替是对孩子手脚和头脑的束缚,将可能导致如下两种不良后果:一种是孩子被束缚住了,自立能力和生存能力得不到锻炼,一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就困难重重,寸步难行。等你想把孩子放飞的时候,他已如你手上的风筝,在牵制下才能飞上天。另一种是孩子突然挣脱束缚,将可能走向另一极端,从反抗家长起步,形成反社会人格,犹如断线的风筝漫无目标、无所顾忌、随风飘舞,最后体无完肤。
孩子有自己的决定是孩子自信心的一种表现。自信心是个人成长过程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孩子有自信心,智力才能不断发展,做事才有成功的希望;若缺乏自信心,无论大事小事,一概依靠父母,将影响其智力发展,遇到问题不会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做事缺乏责任感。这种孩子很难适应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呢?
首先,从孩子懂事开始,父母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加一些事情的安排。如节假日的活动,玩具、图书、衣服的选购等。从小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次,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责任。例如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和书包、自己洗脸和洗澡等。
当然,安排这些事情应循序渐进,开始时孩子可能做得不够好,但应以鼓励为主,在适当提出帮助的同时,对孩子的进步做充分肯定和支持。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独立行为,只要是正当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对孩子主动提出的要求要作出及时、亲切的回应,不要模棱两可,更不要粗暴拒绝。对合理的要求应予以充分的支持;对不合理的要求应明确予以拒绝。而且不要忘记向孩子讲明支持或拒绝的原因。
孩子就是这样逐步从“依赖”向“独立”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