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电脑迷,是喜还是忧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49345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我家住着三口人,并不宽敞的屋子里安置了三台电脑。买第三台电脑之前,家里的三口人常为谁该让谁先用电脑的问题发生争执。谁叫我们家里有一大一小俩电脑迷,而我又恰好要靠电脑吃饭呢?所以为了安定团结,只好又买了一台。

儿子小佳虽然今年才10岁,刚上小学四年级,可这孩子玩电脑的历史起码也有五六年了。小佳从小就特别喜欢电脑,对跟电脑有关的东西领悟力特别强。想当初我怀着他的时候正赶上公司接了个大项目,我天天都在电脑跟前一干就是十来个钟头,不知道这会不会产生了胎教的作用?

医生点评:至少现在还没有研究可以说明父母喜欢电脑会对孩子产生遗传作用或胎教作用,不过早期教育的影响作用倒是挺重要的。因为孩子最早接触的对象就是父母,弱小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也是父母,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孩子上小学。

我和小佳的爸爸工作都离不开电脑自是不在话下,家居生活中电脑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家里,电脑渐渐升级,就像儿子慢慢长大一样,自然而必需。第一次到我们家的客人,看到小小的空间里电脑东一台西一台,还有打印机、扫描仪等等一系列附加设备占据了屋子的显要位置,都会惊讶万分地说,怎么,你们在家开网吧呀?

小佳的爸爸和我相识也是缘于电脑。确切地说,他先是爱上电脑、再爱上我的电脑知识、最后才爱上我的。说他是大电脑迷一点也不过分,他的宝贝电脑要是出点毛病,他立马就茶饭不思,不眠不休地一定非要把问题弄明白、处理好,发展到后来,连我的电脑坏了都得让他修。小佳住在这么个“电脑天地”,能不变成小电脑迷吗?

有不少孩子喜欢电脑其实是喜欢玩电脑游戏,可小佳不是这样。偶尔玩玩游戏当然是免不了的,但小佳对游戏本身并不着迷——为此我感到非常幸运。小佳喜欢的是电脑本身,拆了装、装了又拆,摆弄个没完,同时也喜欢用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加上自己的创意“搞搞新意思”,自得其乐。

小佳上网浏览的内容一直是我们比较担心和关注的问题。我和小佳爸爸讨论之后,一致认为,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禁止或人为地设置限制,那肯定不是好办法,孩子也接受不了。关键还是引导孩子区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适宜的、什么是不适宜的,让他自觉地远离不良的诱惑和困扰。好在小佳还算懂事,我们从旁观察,这位小网民至今“记录”良好。但说实话,毕竟孩子还小,我和小佳爸爸一点都不敢麻痹大意,为了他的这点兴趣和自由,我们在边上真的不知捏了多少把汗!

可是,最近发生了一连串“小事”,让我觉得,小佳这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比起来还真是有点特别。

镜头一:班主任齐老师来家访。

我和齐老师这次是第四次见面,我们家就在学校附近,上学不需要接送,我们也就少了和老师的接触,前几次都是在家长会上见的面。

“我不知从何说起,”齐老师一开口就显得很尴尬,“小佳是个好学生,我希望我说的问题是多虑了。”老师说小佳在学校功课很好,成绩拔尖,遵守课堂纪律,从不惹是生非,像这样的学生老师们都很喜欢,一般没去想会有什么问题。“他实在是太沉默了,不愿意和同学玩,最近更是一付心事重重的样子……我想是不是……”齐老师涨红了脸说不下去,我猜她准是担心我们家出了“状况”,父母吵架闹离婚什么的,连累了她最心爱的学生。

“家里好端端的没出什么事呀!”我又惊讶又惭愧,小佳最近回家照常做功课玩电脑,我这个当妈妈的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但齐老师的话提醒了我,小佳的性格确实与众不同,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特殊的原因?

医生点评:确实已经有研究表明太早让孩子沉溺于电脑对孩子的思维的发展、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性格的养成有负面的影响。孩子慢慢地会忽视在现实环境中与他人的真实交往,或者认为有网上的交往就够了,或者由于缺乏实践而对人和人之间直接面对面的交往感到不习惯乃至恐惧。

不过,小佳的沉默可能也有电脑外的原因,比如真的有心事等,所以,具体情况如何,还需要家长多多关心孩子,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以便对症下药。

镜头二:小佳和致远面对面。

要说小佳不和朋友交往也不对,致远就是他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致远念六年级,和小佳是在学校的电脑兴趣小组认识的。致远在网上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国产鼠标”,而小佳是“数据包”,两个人经常在网上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小佳偶尔也提一些功课上的问题向学兄讨教,反正像模像样不亦乐乎。

小佳和致远交往一年多了,但我这还是第一次见他。兴趣小组没有活动了,平时他们也就只在网上聊天,不串门的。那天致远来访,我终于见到这位久闻其名的“国产鼠标”。“国产鼠标”提过来一袋子电脑配件,憨憨地笑着,个子矮小的小佳和身材高大的他呆在一起好像有点不协调,手足无措显得无话可谈。

“国产鼠标”呆了不到五分钟就走了。没多久,我看到“国产鼠标”和“数据包”开始在网上起劲地聊开了。这两个孩子,有话就不能当面说?

医生点评:这是沉迷网络者常见的现象:无法面对面交流,但可以通过网络交流。这是长时间网上交流形成习惯之后的结果。因为面对面的交流除了语言内容本身,还有语音、语调、身体语言(表情、姿势等)多种沟通内容,远比网上纯语言的沟通复杂,所以在网下,有的人就无法顺利应付乃至感到恐惧,产生退缩和逃避行为。就像有的人不敢当面对自己爱的人说“我爱你”,只敢写信来表达。

镜头三:洗衣服可以“Undo”?

星期天,我在公司加完班回家。一进门就听到洗衣机“哔哔”的响声——这是衣服洗涤完毕的通知音。早上出门前,我就留了字条,让小佳换好衣服就开洗衣机把脏衣服都洗了,看来这孩子还是听话的。

可我掀开洗衣机的盖子就懵了:天哪,几件白色的衣服全染成天蓝色了,“灾情”最严重的是一件纯棉的白衬衫,上面东一滩西一滩深浅不一的蓝渍,那可是我最喜欢的一件衬衫!很快我就找到“罪魁祸首”:小佳那条崭新的蓝色长裤。

小佳知道闯祸了,红着脸在一边解释:我也在想那深蓝色的裤子也许会掉颜色,可当时不知怎么就想着,就试试再说,不对了再“undo”……

真是糊涂,洗衣服也能“undo”。真的这样,世界不是乱套了?

医生点评:这倒不一定是电脑、网络惹的祸。现在有许多家长不要求孩子做家务,所以孩子的生活常识就非常缺乏,做出傻事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镜头四:暑假里三天没有电脑的生活。

整个暑假,小佳都足不出户。我和小佳爸爸利用周末双休日,又各自回单位多请了一天假,带小佳参加桂林三天游。原本主要是为了让小佳调剂一下单调的生活,谁知适得其反,没有电脑的三天,小佳简直是度日如年,苦不堪言。

七星公园,七星岩,骆驼山,芦笛岩,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漓江,阳朔……桂林山水甲天下,沿路景色让我和小佳的爸爸感到心旷神怡,小佳却不以为然,一路走过,小佳不是喊累,就是抱怨“哇,走半天就为了看这个呀”。

回到酒店,小佳还在嘟哝着:出来玩不如在网上玩,没电脑的日子过得真没劲。与网上多姿多彩、快速多变等特点比较,现实生活的经历就显得简单、速度慢——想想小佳说的也不全没道理。

医生点评:老干部一离休,往往容易心情差,因为从原先紧张、熟悉的工作环境中一下子变为松弛、陌生的家居生活就会有不适应反应。电脑网络带给我们飞快的节奏和大量的资讯,人一旦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脱离后就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所以,小佳的问题倒不在于过早地接触了电脑,而是生活环境太过单调,电脑成了孩子生活的几乎全部。这样孩子的视野和兴趣太过狭窄,就会使得他与常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听一位同事说,青春发育期前的儿童若长时间与电脑相处,对其思维和感情生活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小佳的这些反常表现不知是否就是与他接触电脑太早、太多有关?唉,家有小小电脑迷,还真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医生点评:总的来说,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青春发育期前的儿童长时间使用电脑确实对其思维、能力和性格有不良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思维是一种内在的交谈,人的经验、词汇、语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逻辑思维方式。青春发育前的儿童长时间地与电脑打交道,他所形成的基本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会因此代替人的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儿童成长时期的记忆能力训练将对个体的大脑发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电脑的出现让个体原先需要记忆的东西毋须再记忆。但对儿童而言,若长期没有记忆训练,他的记忆能力就会下降,对中国孩子未来的学业尤其不利。

三、儿童若过早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会在情感上对电脑的信息世界产生一种眷恋和过分的依赖之情,而过分依赖电脑与过分依赖父母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四、人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是通过人与人的相处和交流慢慢形成的,电脑本身是不会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只与电脑相处的孩子,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往往也不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因为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不健康或不适合儿童的资讯和内容,容易对分辨能力薄弱的儿童造成毒害。

为此,心理学家认为不应该放任儿童长时间与电脑相伴,家长应该和儿童一起使用电脑,给予一定的指导,并注重与孩子交流,让孩子融入真实丰富的现实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