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阔孩 拿什么攀比

来函回放

上星期我去学校接参加返校活动的儿子,铃一响,儿子从学校里跑出来,飞一样钻进车里说:“爸爸,快开!快开!”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踩了油门就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告诉我,班里同学的爸妈都是开着奥迪、宝马来的,档次比桑车高,还叫我下次来接他的时候,把车子停得远一点,他宁愿多走些路。

儿子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当初为了把他送到这所民办双语学校,我们费了不少功夫。可没想到一年下来,他就学会和同学攀比,下课就在一起讨论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住房、用车……我现在反思,把孩子送到这样的“贵族学校”到底对不对。

家长陈钉

曾经有个民办寄宿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学生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学生说:“唉,我爸爸这个月的零用钱没有了,他买的股票昨天输掉十几万元,他打算再买5万股补仓。”另一个学生马上接着说:“那算什么,我爸爸上次投资房产,用了1000多万元还不够,他说还要追加投资。”

据说,这样的比富,在一些收费相对较高的民办学校时常发生。为了不处于下风,孩子们言语间不免夸张,甚至杜撰。除了家庭条件外,自己的服装、文具,甚至带到学校的水果、暑期旅游的地点都成了攀比话题。

为此,不少家长像陈先生一样表示担忧,怕自己的孩子到了学校变得爱慕虚荣、讲究物质。有的家长甚至建议学校把家庭经济情况列为“不能讨论的话题”。

教育专家认为,学生间的攀比习气,家长和学校都有一定责任。与此同时,如何利用孩子的竞争心理,引导他们进行学习上的良性攀比,是当务之急。

家长先要放得下

上海教委教研室教研员步根海

开学将近,我注意到各大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前人头济济,不少家长动辄给孩子买上几百元的高级学习用品。许多家长自身的消费观念就不健康,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不过别人。我认为要让孩子不攀比,家长先要在物质上放得下。

用校规制约攀比

华东师大教科院副教授冯起德

北京市今年2月17日开始在全市各中小学试行的新《中小学生守则》中,首次将“生活不攀比”单独列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教育界已经注意到,并且正采取措施制止校园的攀比风气。

在国际上,这样的做法也不少。如目前德国教育界正重新考虑用统一校服,来制止越来越多的校园名牌追捧者;新加坡甚至明确规定中学生不准穿名牌;日本不准中学生烫发;英国皇室子弟虽在贵族学校,可社会实践必须与平民同甘共苦。

变攀比为良性竞争

上师大教科院心理学系副主任李丹

家长和学校应该及时引导,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靠自己创造,父母的成就并不是你的荣誉。家长应把他们的竞争注意力从家庭条件引向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从而使攀比演化成校园内的良性竞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