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和心理指导

人的心理活动,就像流水一样从不同断地“流动”?。这种流动,如果遇到“阻塞”,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实质上是一种适应不良。即当个体的活动、判断、期望和情绪体验等心理状态超出常态,产生偏差,而又无法妥善调整时的矛盾心态。近几年来,分数、考试、升学,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中的“热点”。学校、社会的舆论导向;父母、家庭的过高期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少学生难以承受。于是在学习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然而,不少教师往往习惯于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问题,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做工作,缺乏针对性,不但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如能号准脉搏,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指导,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排除心理障碍,就能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与自卑道别

以自卑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最为普遍的情形了。对于这些同学,按照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心理疏导,才能拨开阴霾,才能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带来自信的阳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给以引导: 1.实事求是,?悦纳自我。要记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聪明的人无非就是善于发扬自己的优点,尽可能抑制自己的缺点罢了。要学会实事求是地“解剖”自己。有缺点就勇敢地承认,有优点更应大胆肯定发扬。悦纳自我,抬起头来前进。

2.善于比较,公正评价。生活中,人们常会把自己与他人比较,用以确定自己的位置。自卑的人总是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习惯于找优于自己的人比较,对照之下越发感到自己无能;他们甚至用己之短比人之长,自然是越比越泄气。因此,应该寻找条件相仿的人去比,应全面比较双方的长短,才能对自己有公正的评价。

3.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卑总是与某些欠缺联系在一起。因此,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是根治自卑的最佳方法。充分肯定自己优点,展现自我风采的同时,更要自身加倍努力。当一个人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就能找回那一份自信,从而与自卑挥手道别。

向畏难挑战

畏难心理与自卑是结伴而行的。失败多而自卑,基础差而畏难。这些同学迫切需要的,不是说教和灌输,而是更多的聆听、理解、指点。

心理指导的特点之一,就是师生之间改变了那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成了真诚的朋友。教师耐心聆听、理解学生的倾诉,让他把心头的烦恼充分渲泄出来;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处境,仔细分析、寻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真正所在,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目标与方法,鼓励学生向畏难挑战,“跳一跳,摘下桃子”,取得成功。让学生在“跳”中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培养起自信、自尊、自强中情感。

改依赖为自立

依赖心理是不少独生子女的通玻在家里,他们养尊处优,大事小事由父母代劳,学习上,他们缺少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的观点和见解。习惯于问答案、对答案、甚至抄他人的答案。

要排除依赖心理,并不是批评指责,由教师一本正经开药方,让学生服药所能奏效。这里需要的仍然是朋友式的交谈,动之以情,跷之以理,提朋友式的忠告,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看看改革开放的形势,聊聊“优存劣汰”的社会趋势,想想一个人靠依赖是不错持久的,将来总要走上社会,参加竞争,还是要依靠自己。所以从小培养自立意识,必将终身受益。

变厌学为乐学

厌学情绪在差生中普遍存在,在学习较好的学生中,也会产生。要变厌学为乐学,关键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要使这种乐趣建立在不断成功的尝试上。可以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带着问题步入知识的殿堂,就会产生一种饶有兴趣的感受,而不再是枯燥乏味。同时,教师循循善诱,为学生设计一个个适宜的成功的阶梯,使学生在成功中产生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感受,体会自身的价值,让成功带来更浓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 味获得成功时的兴奋感觉,在学习中保持这样的特殊感觉,让它流过自己陶全身。

学习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会充满乐趣,这就是洛扎诺夫所说的“达到知识的无痛分娩,消除紧张、忧患和烦恼”的美好境界。

心理指导,正是在娓娓谈心中,在循循诱导下,像一个知心朋友那样,唤起学生自我教育,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