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流血的伤口也会很痛

不少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中,不一定有躯体虐待,但父母的情感漠视、老师的肆意批评、同学的嘲笑……种种隐性的精神暴力直接造成一些孩子自闭、厌学、低自尊、害怕人际交往、自信缺乏等――

林赛君

一直以来,不打骂孩子,就算是对孩子好,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被家长忽视、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都是伤害孩子的暴力行为。

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看,出生到成熟阶段统称为广义儿童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也是可塑性最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期。生活中,对儿童精神上的软暴力比肉体施暴更常见,也更容易让人忽视,却让儿童日后产生焦虑症、抑郁症和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奶奶,别用鬼来吓我

“我不想住在奶奶家了,她要把我关到山上。”6岁的妞妞独自出现在城里的阿姨家门前,让家人大为吃惊。妞妞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乡下。生性活泼的她经常和邻居的小孩在外面跑,弄得满身都是泥巴,奶奶管不住她,就每次都拿妞妞最怕的“鬼屋”来吓唬她。“再出去乱跑,把你关到山上‘鬼屋’!”奶奶为自己的“威胁”能够奏效感到高兴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孙女因此“离家出走”了。

心理学上,对儿童的攻击包括工具性的攻击和言语的操作性攻击。“再哭鬼来抓走你”或者“警察叔叔来抓人了”……用这些言语来吓孩子,就属于言语的操作性攻击。很多家长往往只看到一时的“恐吓”有了效果,例如孩子立马不哭了,马上听话了,却不料受伤的地方是看不见的。

心理医生戴王磊分析,许多孩子的童年可能都有被狼外婆、鬼故事等吓过的经历。对孩子来说,当时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不良影响。但这样的恐惧经历却会在家长的“屡试不爽”中被泛化。例如他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例,孩提时因为听多了“狼外婆”故事,成长中再不敢与老年妇女接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在童年时期受到的恐吓,很可能会影响到其社交能力的发展和人格发育。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因为童年的阴影,造成内向、不愿与人交往、自卑的性格。

妈妈,别在人前数落我

“我们家的小亚,就是个‘屋里蹲’,又懒又粗心,这不,上学期期末又考差了,把他爸爸气了好几天。真是个不省心的孩子。”每次带小亚到单位,妈妈总是要向几个同事唠叨一番。小亚的几个表姐弟都非常讨大人喜欢,“你看看,姐姐学习多好,你也用点心啊,怎么和人家比?”妈妈一带小亚去走亲戚,就要现场教育一番。现在小亚放了暑假,就整天呆在家里,哪里也不去。舅舅搬了新家,邀请他去玩,他也不愿意。更别提去妈妈单位玩了。

一些儿童最怕的是父母带他出去串门,因为一见面,大人就会列举他们的种种缺点,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自卑感。心理医生认为,这样的伤害甚至超过肉体上的折磨,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

当孩子肉体受伤时,家长总是忙着搽药、包扎,对于这些看不见的心理伤害,却觉得都是为了孩子好。小亚的妈妈说,把孩子跟别人比,是为了激励孩子,了解外面的竞争,能争气点。成人认为有效的激将法,用在儿童身上却可能是另一种效果,儿童不具备成人的解读能力,在他们的眼里,父母的“激将”就是单纯的指责,他们会因此产生父母不喜欢自己,自己一无是处的不良暗示。

心理医生建议,在孩子的整个求学时期,还是应该以鼓励的教育方式为主,多发掘孩子的优点,注意孩子的内心感受,将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信健全的人格。切不可单纯地站在成人的认知角度来指责孩子。

小伙伴,请别嘲笑我

“小傻瓜,不带你玩!别跟过来!”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的小军经常是同学嘲笑和被排斥的对象。同学的恶作剧――塞垃圾在他抽屉里、背后贴张纸条,已是家常便饭。每次班级调换座位,分到和小军同桌的孩子总是一脸不快。对这一切,小军好像也都接受了,班主任无奈地说,现在只能让小军一个人坐,不然其他孩子的家长还会来提意见。

学龄儿童寻找同伴的冲动十分强烈,找不到同伴就会十分焦虑。儿童时期最着急的是被同龄儿童所排斥、歧视。伙伴关系不仅为儿童提供社会交往方面的经验和技能,还有利于发展安全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儿童变成孤立者的原因很多,但后果却基本相同:被拒绝的儿童往往更加逃避学校,在教室内显得更加拘谨和不自在。长此以往,儿童的社会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往往变得自私、自闭、远离人群,严重的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

对于遭受同伴软暴力的孩子,家长、老师甚至孩子信任的年长同伴的及时介入非常重要。心理医生有几点建议:第一,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很多儿童在受到同伴排挤的时候并不会主动和大人倾诉,家长要常与孩子交流,一旦察觉孩子在团体中感到不快乐就要及时而积极地干预;第二,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积极沟通。及时获得孩子在校的信息,和老师一起找到孩子不受欢迎的原因,从而加以指导;第三,老师应对弱势的学生多些关注。有时候孩子第一次受到排挤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及时支持,从而导致其他孩子跟风欺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