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等不满要调整心理

随着高考录取进程的继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满意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有些人甚至需要一个漫长的调整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会遇到不少考试的后续问题,比如被录取的学校不理想、不喜欢被录取的专业、不适应大学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比考试成绩不理想更让学生们觉得难以接受。”心理科主任高静芳医生认为,自我心理调适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对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非常关键。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北京的学生,考上杭州的大学后,几乎天天吵着要回去。事实上,这就是典型的不适应。”高主任说,这个学生到杭州后经常给妈妈打电话,每次都吵着要回家,“从9月18日开学到国庆节前短短十几天时间内,这个学生回了三趟家,平时在学校时也非常焦躁。他说自己心静不下来,学习时也无法集中注意力,晚上又睡不着觉。”

“读大学一年以来,这个学生一直在北京、杭州两地咨询,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是忍不住老想回家。”所以这个高考时以高分考入杭州一所重点大学的学生,大一期末各门学科都只是勉强及格。高主任说,从中学进入大学,环境的突然改变很容易让学生出现焦虑、抗拒等情绪,虽然不像这个学生这么极端,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以往每年临近开学,都有学生或家长来咨询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的咨询都是越来越多。”高主任说,学生们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三种:

第一种是对专业的不适应。有些是因为填报志愿时,家长没有充分尊重孩子个人意愿,包办了学校或专业志愿的填写,从而导致孩子不喜欢自己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有些因为填报志愿时,对所填专业知之甚少,在入学以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应被录取的专业。

第二种是对环境的不适应。这种情况在去外地读大学的学生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突然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和事物会让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而学习方法、学习氛围的变化,也会对有些学生产生困扰。

第三种是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的氛围和环境更接近社会,学生们需要面对更多学习以外的问题,如果不能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大学生活可能会让有些学生觉得很难接受,这也是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成绩一落千丈的原因之一。

“首先要勇于接受现实,要暗示自己,抵触、抗拒心理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不妨自己多一次机会,尝试着去接受、喜欢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其次要寻找合理的宣泄途径,比如找父母、朋友、心理医生等把烦恼说出来,或者通过户外运动、旅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而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也应该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尽量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