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兵兵妈妈总觉得是自己给孩子起错了名字,以致招来今天这样的结果。小家伙一天到晚惹事生非,战事不断。前天把邻居家的小狗抓掉了毛,昨天抢明明的玩具,今天因为一点小事,将最要好的小伙伴手臂咬出一道道牙痕,妈妈只有不断地跟人道歉。妈妈对此非常苦恼,将兵兵的表现讲给她的一位好朋友,一位专门从事儿童教育研究的专家,这位专家是这样安慰兵兵妈妈的:孩子的错误虽然令人生气,但同时提供了不少教育资源,孩子把小狗的毛抓掉了,家长可趁此机会告诉孩子动物也会疼,它也有情感。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可让孩子懂得“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道理。孩子咬了他的好朋友,你终于可以有事例教导孩子,用什么方式去表达爱合适。
点评与解析
正如那位朋友所说,孩子的错误为我们提供了多少教育资源啊!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盘磁带,需要预演和体验所有的情绪(快乐、痛苦、悲伤、嫉妒等)与行为,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这些都是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孩子可通过“心理反刍”,找到较为合适的应对方法。孩子与哺乳动物一样,要在游戏中预演攻击与防御、残忍与仁慈、捕获与放弃,才能获得生存的能力。一直受到贴身看护的孩子,由于得不到行为与情绪实践的时机,小时候未曾体验的东西,长大后就会欠债,内心总会有些许不安宁、不踏实,有时甚至会以冲动般的行为或异样行动,来做那些未竟之“事”,最终遭到社会的谴责。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家长常会以此来表达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心情,可有否认真想过,小错不犯的人常常会犯大的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犯错的经验。就像人的免疫力形成一样,1~3岁是免疫力形成的最佳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要形成有效的免疫,肌体就要付出应激与发炎的代价。一个很敏感、很正确、很负责任的母亲,要说服自己给予孩子犯错误、说假话、干坏事的自由,有时比登天还难。这样的母亲很讲道理,做事也总在理上,但却不能明白,孩子正是通过错误来调整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由此获得对错误的部分免疫力。我们总不希望孩子上了大学,再犯一些儿时的低级错误吧!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中“导”的学问很多,但最重要一条是让孩子犯错误。
※不要竭尽全力预防孩子犯错
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与其让孩子成人之后再犯错,不如现在就让他试错。首先,应让孩子从错误中明白犯错的后果,知道什么叫做责任,毕竟面对谴责和赔偿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次,打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单独为他所造,不能随性而为,让孩子因此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再次是让他学会协调攻击欲望与环境的关系,慢慢地把自身行为转向到积极和安全的范围中来。
※让孩子自己面对错误
大人挺身而出,大包大揽,把孩子藏在身后是不明智和不恰当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印象才会深刻。被大人抱怨为没记性的孩子,大多不是记性差,而是大人没让他记住。好的教育是把孩子的犯错当成教育的良机,不致使孩子对犯错产生恐惧感,有勇气犯错误,更有勇气承认和改正错误,并且使孩子清楚地认识到犯错不会影响父母对他的爱。孩子从中学到的是自信,改正错误的勇气和从犯错中获得成长的经历。
※不要过度处罚
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以为孩子有什么品行或道德问题。过分严厉的责骂和体罚,只会让孩子的小错演变为心理上的创伤,甚至还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惩罚只能减少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却不能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正确做法是可先抓住孩子的可取之处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再指出其错误,把纠错和激励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一味地表扬,只会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一味地批评,也会使他忽略自己的优点,从而变得没有自信。
摘自《发现孩子的成长优势》
编辑: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