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开放的视野审视学前教育

年末岁初,我有机会参加了浦东新区组织的赴意大利、法国的学前教育21天的培训,其间我们一起了解西方现代学前教育的现状,分享人类共同探讨、研究儿童的最新信息,感悟最深的有两点:

1中国(上海)与欧洲的学前教育,正从地球的东西两端走向中间。

2学会从一个更开放的视野,审视和思量学前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我的所见所闻:

(一)意、法两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理念: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对教育投入,都是这些国家政府十分关心的事情。

从学前三年到大学学习,学生所有的学杂费全部由政府承担,这种普及义务教育的做法,为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

现行的教育制度,确保了不管来自富裕家庭还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子女,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儿童,都享有法律所给予的教育平等权。

意大利幼儿园中移民儿童占40%左右,所以,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十分注意培养儿童对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二)意、法两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是以政府办园为主,国家允许私人办园,家长有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权利。无论哪种办园体制,所有的幼儿园和保育学校,都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学前教育机构没有等级之分。

意、法两国的学前教育办园的形式多样,所有的幼儿园都同样享有相同的权利与义务,在办园水平上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合不合法的问题。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一般以就近为主。

意、法两国的学前教育从属于地方政府管理。两国的地方政府统筹地方教育问题,将学前教育纳入到整个社会公共福利、教育系统之中,所以,学前教育机构与大学、中学、小学一样,享有整个地区的所有教育资源,这对形成整个社会的教育合力、大教育观的形成起到了客观上的保证。

(三)培训期中,我们所到的地方,都能感悟到她们对儿童的尊重。不少幼儿园教师在我们到达他们幼儿园的前一天,向全园家长告知此事并征询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如:有的家长提出不要让她的孩子参加这个活动,或提出外宾不能对着我的孩子拍照。那么,幼儿园的教师是坚决地尊重家长的意愿,将家长的要求转告我们。教室和公共场所的灯光、墙饰、内容等都是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学的角度考虑,体现出高度的“以儿童为本”思想。

尤其是对残疾儿童人格的尊重以及细致入微的人性化考虑,(如:吃饭准备的餐具、座位摆放得距离、角度等),让残疾儿童在其思想意识中确立的是“我和大家是没有差异的”理念。

我的所思所想:

(一)今天,我们国家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较之以往已经有很大的提高。最近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对中国的教育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五年累计2.43万亿元,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浦东新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每年投入也是相当大的。其目的在于实实在在地提高浦东学前教育的质量,让浦东的百姓子女享有良好的学前教育。

于是,如何筹划、好使用好每一分钱,减少浪费,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成正比,让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步,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严肃问题,

(二)目前,学前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如何依法办学,规范教育;提高办园质量,促教育内涵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和公平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办好每一所幼儿园,而不是只要保全几所“好的幼儿园”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广大的老百姓享受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最近,国家尝试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市民开发,包括儿童少年。当这些馆所向社会开放时,我们搞学前教育的人是否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有效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对学前儿童进行弘扬祖国悠久文化、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新的问题。

(三)我发现:大家在教育理念上有很多的趋同,强调的是儿童本位。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我们还处于半虚拟化的状态。我们对某些问题的考虑,比较多地习惯于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上,缺少对微观的、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思考。比较多地从长官、成人的意志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缺乏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如何将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儿童观体现人们的在行为上,将事情做得更细、更精、更好,恐怕更多的是做而不是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

让我们一起来思量我们的学前教育而后该做什么?怎么做?是我访欧回来想的比较多的问题。

作者:王正可(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