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不是精力旺盛
一大早,爸爸还没起床,儿子伟伟就在被窝里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小精灵大战,只见小家伙不停地自言自语,发出各种“命令”和枪炮子弹的模拟声。不知疲倦的伟伟,每天爬上爬下,追鸡赶狗,造反闯祸。就算被爸爸“押”来背唐诗,也是摇头晃脑,走来走去,一刻也坐不住板凳。爸爸看不惯,不禁对他吼道:“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地坐一会儿?”伟伟见爸爸发怒了,赶紧坐在板凳上,不久又忘了,又开始马不停蹄地满世界乱淘。爸爸起身想揍他,妈妈赶紧把爸爸拉到一边说:“你又不是不知道,伟伟从来就是个闲不住的孩子,小时给他洗澡、喂奶、换尿布,他也没有一分钟是安静的。”爸爸回答说:“看你把他惯的!以后上学怎么办?”
点评与解析
正如伟伟妈妈所说,孩子活动量大小是天生的,是其气质的一个表现方面。国外,有专门测量婴儿活动量的仪器,结果显示,孩子活动量最高和最低之间,竟能相差400倍。
伟伟动来动去,一付心不在焉的样子,爸爸看不惯,怒吼加打骂,时间长了,难免会影响父子感情。妈妈比较了解孩子,知道孩子不安份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不愿意学,更不是跟家长对着干,只是天生“活动量大”的气质使他不能安静。这样的孩子往往精力旺盛,让他坐着不动,对他来说本身就是惩罚。但爸爸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这种个性到其上学后怎么办?爱动的特性可能影响与老师的关系,也可能影响到他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待这样的孩子,父母在理解的同时,还需善加引导。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爱静的孩子就一定比爱动的孩子好,虽然大多数家长喜欢静的孩子,静的孩子会读书,不闯祸。但有研究表明:在青春期后出现“厌学症”的孩子当中,有八成是讨厌运动的类型。活动量小的孩子虽然比较乖、省心,但活动量低可能会影响其动作的发展,父母应多鼓励孩子活动,并和他一起做,以激发和培养他的运动兴趣。
“平衡”才是好的。斯宾塞在其著作中曾谈到:“大自然是最讲‘平衡’的。从事体力多的农民心智活动就少些,一个人长时间的思维,身体机能就差些。特别是机械记忆多了,人就情绪低落、多愁善感。男孩用身体活动成功避开过度学习的危害,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充满活力,用来减轻过度学习的那些有趣的身体活动多一些。女孩一般文静听话,老师家长更喜爱她们,也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考试中的佼佼者都有自己放松、娱乐、调剂大脑的方法。”
因此,无论对爱动或爱静的孩子来说,培养运动的兴趣很重要。运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习惯,小时候爱运动的孩子,大了也不会把运动当成一种负担,父母应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运动的乐趣。如果能对孩子说:“尽情地玩吧,别怕弄脏衣服。”这样的家长可谓天才父母。
因势利导
※对活动量大的孩子来说,只有把他的精力发泄完了,孩子才能真正安静下来
每天安排一段时间,找一项运动项目让孩子好好地动一动。可以考虑让他参加一些适合其个性的体育项目,或是把精力用在音乐舞蹈等能量消耗型的活动上。
※运动之余,做一些安静的、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冰棍”游戏:和孩子一起玩冰棍的游戏,数3下,大家就变成“冰棍”,只能呼吸,不能动。每次停1分钟,然后再开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盘腿破记录游戏:爸爸妈妈拿着表,让孩子盘腿坐在椅子上,尽可能保持不动。你们数着表,看他最多能坚持多长时间,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让他有不断超越自己的胜利感。
※孩子入学后,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给孩子一些“合法”活动的机会,这样孩子上课会觉得轻松很多
老师可让孩子在班上给同学发发本子、擦擦黑板,对孩子一些抓耳挠腮的小动作,如果情况不太严重,就视而不见好了。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在教室里很棘手的孩子,到了户外,便成为最健康、最快乐的好孩子。我们应多提供机会,让他体验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
※对喜欢一边动一边学运动知觉型的孩子,家长可以用创造性的、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
如允许他一边拍球一边背书,一边跳绳一边回忆幼儿园里教过的儿歌等。
摘自《发现孩子的成长优势》
编辑: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