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耐人寻味的书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52272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第一次听到田野的名字是在周三的业务学习上,作为问题儿童的典型让老师们讨论教育对策。

初次见面:目中无人

第一次看到田野,是在拍摄“周末小剧场”现场,看他旁若无人只顾自己拍球的样子让我感觉他跟周围的环境是分离的,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执着得有点病态。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在门口帮一个孩子擦眼泪,成为了与田野正式接触新老师的第一人。他是被园长拉着手腕像踩棉花一样走进教室的,眼睛看着屋顶含糊不清地叫了一句“顾老师”,我猜我的模样他肯定不知道。

我的发现:散乱的心智

第一天,他游荡教室,触摸了所有的教玩具,材料散落了教室的每个角落,看到新积木,他会立即冲过去抢在手里玩起来。看上去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群非正常孩子放入堆满玩具的屋子,孩子们看到积木立即冲上前把玩,各玩各的,同伴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接着把一群正常孩子放入同样的环境,看到积木,孩子们的反应非常冷淡,他们的眼睛仔细观察屋子的每个角落,不停地问:“这是什么?”思考桌上的积木和屋子到底有什么联系,二十分钟后才有孩子拿起积木搭了起来。相比之下,正常孩子的反应有点木纳,非正常孩子的反应才是我们希望的快速敏捷。事实证明,看上去具有聪明行为的孩子是不正常的,正常的孩子会思考环境和自身的联系,在陌生的环境中是警觉和谨慎的。

在不工作的所有时间里,田野显得特别地无能和脆弱,不会举手等待发言,不会听信号行动,不会跟孩子们一起自由活动,甚至不会回答老师的提问,只会用眼泪和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还会在洗手池里小便。这些现象并不是独立的,它们有个共同的本质,就是田野不懂得观察周围环境,不能了解周围和自身的关系。

一天,卞泽麟带来了一个桔子,想在吃点心时吃,我同意了,田野对我说他也想吃,我说是卞泽麟自己带来的。过了一会儿,我看见田野在吃桔子,我问他哪来,他指指教室里的水果篮。不一会儿,卞泽麟跑来说田野抢他的桔子,我追问是从哪里抢的,卞泽麟指指自己的手心。我带着卞泽麟一起来到田野的面前问:“田野,你刚才的桔子到底从哪里拿的?”田野指指水果篮,我继续问:“看着卞泽麟说,你的桔子到底从哪里拿的?”他继续指指水果篮,我再问一次:“看着我的眼睛,你再说一遍。”他心虚地指指卞泽麟。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田野撒谎的技巧如此娴熟,他的镇定自若令我无法相信这是一个5岁的孩子,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历练才达到这个境界。

对照田野的行为,他确实是一个非正常儿童。所有非正常儿童的本质是心理歧变,暴力、自卑、恐惧、依赖、说谎等都是歧变的外在表现,这一切,田野他都有。

我的尝试之一:公平与信任

我们每天听到频率最高的话是“老师,田野打我。”孩子们之间身体的触碰有很多种情况,田野是很粗暴,但不见得每次都是他的错。在我这里,我给予他公平和信任,是别人的错,一定向田野道歉。但我的公平和信任对所有的孩子都一样。一天,田野跑过来大声地说别人打他的耳朵,很痛,原因是被他打的孩子还手了。以下是我和田野的对话:

“老师,他打我!”

“你有没有打他?”

“老师,他打我!”

“你有没有打他?”

“他打我!”

“你有没有打他?”

“他打我!”

“你有没有打他?”

“有!”

“那我就没办法了!”

田野没有声音地走了。

田野平时对待同伴非常地“苛刻”,眼里容不得一粒沙,与同伴发生了摩擦一定是别人的错,他打人是有充分理由的,甚至觉得每个人都在欺负他。他犯错后从不反省,因为他不懂得关系是相互的。在班里,他和同伴关系并不好,每个孩子都怕他。那天他的耳朵一定很痛,在痛的时候想到请老师主持公道,我的追问逼迫他想起事件的原由,自己犯错在先,要承担后果。一天,田野早早地吃完了饭,想玩一辆赛车模,向老师讨要。老师请他自己去想办法征得主人的同意。田野跑到饭桌旁大声地问:“办公室里那辆车是谁的?”没人回答,他继续大声问,问到第五遍时,他已经开始暴躁地跳脚了,任晨恺说:“喊吧,没人会理你的。”卞泽麟说:“田野,你叫什么?!”自始至终没有孩子回答他的问题,他终于没有玩到那车模。其实,这个情节是偶遇的,发展是我安排的,结果是我想要的,他那“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神气遭受了极大的挫折。此次经历让他体验到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体会遭到别人拒绝的痛苦,了解让别人痛苦的结果自己也痛苦。一次,两次,三次,在痛的后面,他逐渐懂得分辨是非,遇事接受事理。

我的尝试之二:用蒙氏工作来帮助他

田野是典型的强型儿童。玛利亚女士对强型儿童有过这样的描述:任性、暴力倾向、暴怒、不服从和进攻性。不服从表现得很明显,是一种所谓的破坏性本能。占有欲很强,它会导致自私和嫉妒;目的不稳定;不能集中注意双手动作的协调比较困难,因此他们很容易掉落和打碎东西;心理混乱非分的想象。这些儿童可能大声叫喊、尖叫;一般都爱喧闹。他们干扰别人常常冷酷无情地对待弱小儿童和动物。在餐桌上他们一般都很贪婪。当这些儿童进入蒙氏教室,这些缺陷明显消失了。这一结果使我们懂得,他们以前的那些缺陷是习得的,而不是天生的。这些缺陷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原因造成的,就是心理生活的营养的不足。

蒙氏工作带着一份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影响着每位孩子,也影响着田野。事实证明,我班的孩子没有一个因为田野这颗重磅炸弹而出现混乱,田野在工作环境中是安静和专注的。他在工作中获得了心理成长的营养,学会了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我的收获:田野的变化

一天自由活动时田野推了赵克凡,赵克凡摔了下去,头撞到了椅子角,赵克凡立刻大哭了起来。我听到哭声抬起头,看见田野正在给他擦眼泪。我走过去,发现伤口肿了,有血印。我问田野为什么伤害小朋友,他回答:“我推他是故意的。”满脸的难受和后悔。我请他离开大家坐到旁边,他很顺从。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为别人擦眼泪,也第一次向我承认他的行为是故意的。他学会了坦诚,也知道了承担责任,他的变化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又一天早上吃点心时,田野吃完自己的饼干立刻去取点心盘里的饼干,生活老师没同意,他立刻大哭大闹。下午吃水果,他一下子拿了两份坐在位子上慢慢地吃了起来。我拿走了一份水果,对他说“你的妈妈只付了一份水果的钱,你只能吃一份。如果你真的想多吃,就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小朋友,看到他们都吃到了,还有多的你才可以再吃。”

几天后,我在给小朋友梳头,他跑过来说:“顾老师,我现在可以多吃一块吗?”我问他:“所有的小朋友都吃到了吗?”他说:“是的。”我说:“当然可以了。”那时候的他显得那么彬彬有礼,看他的衣冠不整都觉得有点可爱了。当他在集体活动中肆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立即告诉他:“没声音,你影响了大家。继续影响,请你离开。”老师经常请他为大家做事,搭个小模型,搬很多的椅子等,让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好的,周围就会给他带来好的反应,自己的行为是坏的,周围就会给他带来坏的反应,想要好反应还是坏反应自己作选择。事实上,田野学会了为自己而服从。

我和田野的交往还在继续……

和田野在一起,让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值得细细品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