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要学会控制欲望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83811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前不久看了吴晓波写的《大败局》的几个案例,作者对企业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认为是政商博弈、创业原罪等的结果。如果把失败的企业放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有其失败的外部根源。但我们同样看到,类似的企业,同样的环境也有很好的活法,活的很潇洒。探究原因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去深究企业家的个性与人格魅力,企业家对成功的欲望与追求。

企业家不是一个实体概念,而是一个抽象的职能概念,表现为企业家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家精神表象为对成功的欲望渴求。经济学上对欲望的解释是:人未得到的满足。欲望是研究现代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欲望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但在管理上必须得到控制。

欲望是推动企业家成功的发动机。一个缺乏对成功渴求的企业家注定是碌碌无为或是凡夫俗子。欲望成就了企业家,同时也摧毁了一些意志不坚定、过度自我膨胀的企业家。很多企业家分不清正常的欲望与不正常的欲望,分不清雄心与野心,不正常的欲望导致一个企业瞬间灰飞湮灭。“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定律在不断地上演。

无论是过去的史玉柱、赵新先,还是五谷道场的王中旺,失败的原因在于对欲望的管理失控。五谷道场的老总王中旺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想一家企业独霸市场,占领60%的市场份额,超越华龙集团,与康师傅、统一等平起平坐。愿望是良好的,但结局是悲怆的。由于王中旺个人野心的极度膨胀导致了对企业的管理失控,最后使企业转手。五谷道场的被收购与其说是战略运营不当,倒不如说是王中旺个人野心膨胀的恶性后果。这些优秀的企业家总以为成功是很简单的事情,总以为外部资源是可以控制的,总以为政府是后台和靠山,这样简单的一种商业逻辑一再的发生,促成了一幕幕的企业悲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欲望是可以扩张的,但不能无限的膨胀。膨胀的欲望处于险象环生的地步。没有扩张的欲望,企业做不大。企业家的扩张欲望来自于对市场的窥视,对市场的把握。

与五谷道场的出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联想、华为等一批企业迅速的崛起,他们在一个专业市场专心经营,终成大业。联想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后终于迈进了世界五百强的行列,实属不易,但我们可以看到今后将会了更多的企业进入到世界五百强。联想的欲望曾经也有很多,卖过电脑,销售过手机,尝试过互联网,还涉足管理咨询,但后来这些新生的业务都拖了后腿,成为了一个个“鸡肋”,联想最后还是壮士断腕,回归主业,专心经营电脑业务,于2005年收购IBM公司的PC业务,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使联想成为了全球第三大PC厂商。

亚当·斯密认为企业家天生具有追求财富的动机,但在《道德情操论》中就谈到了一个企业家要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的欲望。老子《道德经》也讲到了对欲望的控制。老子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无为而无不为”。

市场经济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充满了凶险和陷阱。在中国这样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处都是机会的同时也到处都布满了暗礁。如果企业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充满诱惑的欲望,极有可能撞上冰山,触礁而沉没。德隆集团这个战车四处扩张,经营几十个产业,进行短融长投,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缺血而死。同样的还有三九集团把触角延伸到了八大产业,资金像撒胡椒面似的,导致企业经营受困。

如果把企业家可以分为三类的话,一类是聪明的企业家,一类是精明的企业家,最后一类是智慧的企业家。中国改革走过了30年的历程,回首一批批的企业家在这个舞台上进行表演,看到了众多的明星企业家的陨落。南德集团的牟其中、大邱庄的禹作敏、造纸厂的马胜利等,这些人不可谓不聪明,但缺乏智慧,缺乏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的要求能屈能伸、委曲求全、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的生存智慧。

彼得·圣吉曾经在《第五项修炼》中要求组织能够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组织的自我超越首先表现为企业家的思想境界、心智模式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要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通常不易察觉。因此,企业家必须进行修炼。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家的认识高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一个企业家要高瞻远瞩,要胸怀天下,要有普世之精神。蒙牛集团牛根生说“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则很好地说明了企业家对财富欲望的追求与控制,金钱财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近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盖茨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这笔钱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世界贫穷国家抵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而台湾首富郭台铭将向公益事业捐赠个人总财产60亿美元的90%即54亿美元。我们看到了世界级企业家对财富欲望的控制,承担了伟大的社会责任。

回到人性的层面,企业家的欲望必须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是一种可以控制和预见的欲望。中国企业家整体还处于一个浮躁的阶段,这种浮躁表现为仅仅是追求金钱的多寡,还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良知和勇气。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企业家成熟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样,企业家的欲望要具有法理精神。中国的企业家都很聪明,总喜欢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打擦边球,但一旦宏观调控过紧,这些企业则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中国在转型过程中,法律总是滞后的,而企业家的行为是先行的,导致的结果是企业家往往会遭受严重打击。

因此,企业家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欲望,对不同的欲望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企业家要学会在欲望的扩张与控制中追求平衡,掌握平衡的艺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