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84475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对一个组织而言,最怕的不是“低效能人士”,而是“高耗能人士”,因为一个高耗能人士所消耗掉的组织能量,远远大于多个低效能人士。
高耗能人士虽然不见得智力超群,不过一般都算得上聪明,做起自己想做的事来,通常都能把活儿玩得漂亮,很容易赢得“你太有才了”的赞誉。所以他们刚刚进入一个组织的时候,“伯乐”们常沾沾自喜:看,我发现了一个怎样的人才!但时间一长,嗡嗡声就出来了:“这个人是谁看上的?”“这样的人怎么能进来?”
变化的发生因为人们发现,这样的才子才女固然会带来一些“业绩”和“亮点”,但他们消耗掉的能量却要大于他们的贡献。他们高兴的时候偶尔会“火花”一闪放出异彩,可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组织中的焦虑源、冲突源。他们总是捅娄子、惹是非、找麻烦、挑事端,一不留神,组织就被他们拖人低效和混乱的状态。戏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可将高耗能人士的习惯总结如下:
习惯一:喜欢迟到,并总能为自己的迟到找出理由。通常高耗能人士不会准时出席会议,他们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入会议室,这是他们“凸现”自己的一种办法。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不守时,多数时候他会带着孩童般无辜的表情告诉你他多么不想迟到,但是因为某某事情不得不迟到。
习惯二:遇到不顺心的事,立刻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让别人为自己的不爽埋单。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麻烦,高耗能人士有一个绝招,就是在遇到麻烦时迅速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位置上,制造一种让别人内疚的情境。明明某个事情是他自己忘记了,却要质问你为什么不提醒他;明明是他期望过高落了空,却要谴责别人对自己不公平;明明是自己实力不够,却要指责别人嫉妒自己。总之,他的不顺、不爽,都是别人害的,他不需要负一点点责任。
习惯三:善于负向联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高耗能人士在遇到矛盾冲突时,大脑总是极为活跃,由事到人,由今到昔,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块石头激起一片狂涛,一双翅膀掀起一场风暴,不搞个七荤八素、五色杂陈,绝不会收场。
习惯四:缺乏界限感和分寸感。通常在刚刚接触阶段,高耗能人士会给人们留下不错的印象,比如聪明伶俐、待人热情等等。但是,交往距离一旦由远及近,很快就会让人感到不舒服。高耗能人士与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有需要、有意愿,就可以不分时间和场合地去说去做,根本不顾及他人感受。他们的行为不是令领导难堪、异性尴尬,就是让同事为难、朋友蒙羞,甚至吓跑客户,气走合作者,自己还视之为“坦诚”、“真实”、“不虚伪”、“坚持原则”、“追求真理”。
习惯五:喜欢对别人提要求,却不允许别人对他提要求。高耗能人士因为有点儿小才华,通常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就是标准。与别人合作的时候,他们的权利意识比任何人都强,而从别人或组织中获取资源的时候,他们又会当仁不让。他们要求别人为自己创造条件,却憎恨别人或组织对他提要求。他们可以敏锐地看到别人或组织的毛病,却绝不会反思自身。
习惯六:虽然承诺在先,但在关键时刻总会出状况,是组织中的“不确定因素”。为了实现预定目标,任何组织都会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工作秩序,然而对高耗能人士来说,这一切都要根据我的感觉、我的需要、我的利益来调整。他们高兴的时候,干活不在话下;一不高兴了,立马就用“我不干了”相威胁,不管工作是怎样安排的,也不管自己是否承诺在先。他们的反复无常和“随机应变”,使组织运行的可控性大为降低。由于这个“变数”的存在,组织也要随时准备支付更高的成本。
习惯七:当陷入困境时,立即退化为儿童,需要大剂量的陪伴和安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高耗能人士因为以上种种习惯,在职场上早晚会陷入困境,在生活上也常痛苦不堪。一旦麻烦来临,他们就变得可怜兮兮,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身边的人,不管其是不是适合的对象,只要逮住就不放手,抱怨、倾诉、寻求安慰,涕泪横流,通宵达旦,直到对方忍无可忍,逃之夭夭。
高耗能人士对自己的这些习惯大都并不觉察,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反省自我。一旦与他人或组织发生摩擦,他们都会天真地认为问题不在自己,感到自己很无辜,很委屈,环顾四周,人心叵测、社会黑暗、命运不公,只有他才是正确的。
高耗能人士最核心的特质就是自我中心,不能顾及他人感受,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他们缺乏的正是“情感智力”的核心:同感能力。
同感能力的缺乏可能源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小被父母——生命中的最重要他人——冷落、拒绝、否定和伤害,这使得儿童无法建立起安全感而产生对他人的信任。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在自我和他人之间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墙。但这道墙在提供保护的同时也造成隔绝,使他无法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结,体察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学习相处之道。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从小被父母过度宠爱,他们所有的需要,甚至是不合理的需要都可以随时得到满足,他们用不着去考虑别人、感受别人,也就无从发展起与他人同感、合作的能力。
不论是自我保护型的还是自我放纵型的高耗能人士,如果不能穿透他们的自我和世界之间这道看不见的墙,都注定会痛苦和孤独,因为人是在“人”中生存的,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和群体中获得生存资源与情感力量。如果在人际互动中,一个人常常是伤害性、破坏性的,支持与温暖也就会越离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