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而不发,掌握主动

孟子曰:“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引而不发就能掌握主动。而关键点就是“引”字,若不引,事态只能任其自生自灭,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既要引的好,还要引的巧,引道最高明处就是“不发”。一个引的架式就使得局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变化,利箭伤人不可怕,不发而中,才是高手。这个策略有两点非常巧妙,一是自己不用投入重大资源,无负重之累,二是事态若败也不会引火上身,无安全之忧。

“引而不发”,“拉满弓未必真放箭”,非常适用于管理者推行自己的指令。在复杂的心理对攻中,让下属吃不准你的想法,认为你高深莫测,从而产生敬畏之情,而你在下属的敬畏中也取得了心理优势,掌握主动。

引而不发是一种很高明的谋略,体现出管理者的运筹帷幄能力,需要很高的驾驭水平。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管理者洞悉下属的心理活动,深谙此道。在推行某个方案时,就常常运用了“引而不发”的技巧,轻而易举地取得心理优势。虽然他们有了完整且完善的方案,但放在自己的心里不说,而问计于下属,当认真听取下属陈述完解决问题的方案后,会根据下属方案与自己方案的差异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当下属拿出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一致时,他们会以欣赏的心态和语气说:“好!这主意好!就照你的意见办。”如此一来,管理者就在表扬下属的过程中“轻松”完成了自己的决策。而下属在得到管理者的欣赏和肯定后,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认为自己不仅是直接的操作者,而且也是设计者,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力,全力以赴地、创造性地执行决策方案。这是有深刻的心理动因的,行为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自己在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时,思维肯定是积极的,思维的方向会全部指向成功,集中于成功。下属在此种状态下执行任务,其结果肯定是出色的。

当管理者发现下属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虽不完全一致,但重叠的部分很多,有一些不妥之处的时候,他们会鼓励下属:“你的意见很好,照此做就行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于是管理者就把自己的意见以商讨的口气提出来,下属就会很容易理解,并且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感觉管理者终胜自己一筹,从而自发地产生崇拜心理,并按修改后的方案执行。这样做的效果会很好,因为管理者首先肯定了下属的意见,即使修改也是在肯定的基础上修改的,于是修改的过程也是下属领会上级意图的过程。这样做,下属同样会怀揣着自豪感和成就感来完成任务,同样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积极地把思维打开,一切朝着成功的方向去努力。

当管理者发现下属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重叠性很小,而且下属的方案有明显的不可行性,的时候,他们会想:“如果我全盘否定,一是不合实际,二是容易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于是他们会说:“好!你的方案中有一点很好,就是应该这样做。”从而让下属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感到自尊得到了维护。然后管理者再针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与下属平等地展开研讨,最后双方在相互的研讨中取得一致意见。这样的方案出台是在肯定下属方案某一部分的基础上而来的,下属在执行此方案过程中,会认为该方案有自己的智慧,自己就是这个方案的最初设计者,同时自己还是方案的操作者。这样,下属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同样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任务。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是懂得人性的,对人的心理解析得入木三分,因此,即使下属提出的方案毫无值得欣赏肯定之处,他们也不会张嘴否定,而会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行不行……”双方在平等友好的协商过程中,新的可行方案也就产生了。下属首先是理解了这个方案,另外也参与了方案的制订过程,方案中有自己的智慧,同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尊的满足感。

而“引而不发”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自己的决策错误。当管理者感觉自己的方案可能存在缺陷或者根本就没有方案时,引而不发,借一件事,或者制造一个引子,让下属自己去展开,自己决不参与,到关键的时候再站出来做个决断和结论,大家都已经折腾得很充分,容易信服,领导的能力和作用马上体现出来,让下属在心理上对自己彻底叹服。纵使自己的决策最终产生了不良效果,也可以让员工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负罪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责任。

让下属各尽其才

要让下属在心理上对所在公司或企业产生价值认同感,对管理者产生崇敬心理,对管理者下放的任务或推行的命令遵从不误,管理者就必须要发掘每个下属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让其产生个人价值被认同感的心理。

儒家有云:“识人用人,德才兼顾,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其实,对于管理者来说,在人才管理上,积极发掘下属的优点,并加以合理利用,做到人尽其才,方是使用人的最高境界。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正是说明了管理者只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并加以利用,做到人尽其才,就能让事情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管理者不放从中借鉴用人智慧:狮子图谋霸业,准备开拓自己的疆域,便决定与邻国开战。出征前它举行了御前军事会议,并派出大臣通告百兽,要大家根据各自的特长担负不同的工作:大象驮运军需用品,熊冲锋厮杀,狐狸出谋策划当参谋,猴子则充当间谍深入敌后。有动物建议说:“把驴子送走,它们的反应太慢了,还有野兔,他们会动摇军心的。”“不!不能这样办”狮子说,“我要用它们,而且它们会在战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驴子可作司号兵,它发出的号令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野兔奔跑迅捷,可以在战场上做联络员和通讯员。”那些动物觉得狮王说得很有道理。后来在战争中果然是每个动物都发挥出了最大的用处,取得了胜利。

在这则故事中,狮子之所在图谋霸业的过程中取得胜利,正是因为它有英明的用人原则,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让它们各尽其能。在人事管理中,管理者也要懂得这一原则,积极发现并利用下属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

俗话说:“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世上只有偏才,而没有全才,有所长必有所短,即使天才,也不可能七十二行,行行当状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确的用人之道,在于求其人之长,而不在于求其人为“完人”。你用他的长处,他就是“能人”;反之用其“短处”,则他就是“笨人”了。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你用他的长处而忽略他的短处,会让他产生知遇之感,从而竭尽全力的工作;反之,则不然。

某广告公司在执行一个大项目,由于市场部人手吃紧,主管便把优秀的文案人员小峰临时充用,由于业务不熟,小峰在市场部出了一个小差错,险些对该项目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受到责备。失意之余,小峰在心理上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挫折感顿生,心想:“英雄既未遇到良时良地,不如归去。我凭什么在此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决然辞职,公司也因此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文案人员。

用人,用其长就是人才,用其短就是庸才。管理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同“巨匠手中无废料”是一样的意思。熟练的工匠可以让每一块不论大小的材料发挥作用,高明的管理者也应该可以发现每个人身上可用的地方,明白每个人的才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他的效用。是金子就要让他发光,是人才就要发挥其才,这是一条最起码的用人原则。如果管理者能做到这一点,遇到不同的事,用不同的人,自然能收到最大的效用。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才个体自身的不同的心理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的员工就好比是演员,而老板就是导演。如果“导演”能根据“演员”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使每个角色都由最适合的演员出演,那么这场节目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哈佛商学院MBA核心教程中有这样对个体心理因素的阐述,即在所有个体心理因素中有五个最基础的维度:一是外向性心理特性,这样的人才善于社交、言谈,适合做外交方面的工作;二是随和性心理特性,这样的人才能够愉快合作,给人以信任的感觉,适合做协调方面的工作;三是责任心心理特性,这样的人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可靠性,适合单独负责一个项目,委以大任;四是情绪稳定型心理特性,平和,安全,能够统揽全局,这样的人才适合做决策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冷静处事,善于分析;五是经验的开放型心理特性,个体聪明,敏锐,适合做开拓创新型的工作。基于以上的五个心理维度,企业家们就可以量体裁衣,善用人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世界上只有无能的管理者,没有无能的下属。管理者只有“短中见长”,善于发现下属的长处,扬其长而避其短,进而尊其长抑其短,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