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你要有服人的资本

策划人:你要有服人的资本

“务实”的态度

常听业内人士抱怨说,和企业合作真难,开始把你当“高人”,中间把你当“常人”,最后把你当“路人”,甚至当“仇人”。原因何在?有些策划人的结论是:中国的企业家观念太落后,水平太低,太难沟通。因而建议策划人不要和企业交朋友,不要试图和企业长期合作,第一笔钱先到账,第二笔钱争取,第三笔钱别指望。

出现这种局面,难道仅仅是因为企业,策划人就毫无责任吗?恰恰相反,我们认为,主要责任在策划人一方。

策划人和企业能否合作好,关键在于一个“实”字,只要你真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市场打开了,销售额上去了,效益提高了,一句话,企业收到实效了,自然也就满意了。否则,企业出了钱,想解决的问题又没解决,任何实际效果也没得到,必然和你说再见。

策划人要解决“实”的问题,需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务实的态度,二是务实的方法,三是务实的资本。

先来谈谈态度的问题。

其一,是为了给企业解决问题,还是单纯为了赚钱。企业请策划人的目的很明确: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难题。但非常遗憾,我们有些策划人却不是以此为出发点,而是以赚钱为目的。错误的动机派生出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不管会做不会做,只要给钱,什么项目都敢做,所谓“全能型”策划人;只要有钱赚,一个月三个五个都能做,所谓“速成型”策划人;单子一到手,熬上两个夜方案就出来了,所谓“闭门造车型”策划人;今天自称中国公关第一人,明天自称中国促销第一人,后天又自称中国策划业创始人,所谓“炒作型策划人”;为了拉单子,什么大话都敢吹,什么空愿都敢许,钱一到手就不了了之,所谓“欺骗型”策划人,凡此种种。一句话,都是为了钱。

其二,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企业是千差万别的,企业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须是不同的。所谓一厂一策。如果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拿书本上的一般原则,去诊治具体企业的具体病症,拿时下流行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去包治所有企业的所有的病,那自然是要失败的。为什么CI之风在中国狂刮了一阵便悄无声息了,为什么“点子”当年那么香,如今这样“臭”?不能说与此无关。

其三,是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还是言必称希腊。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固然需要学,因为人家先进嘛!然中国企业面临的宏观和微观经营环境毕竟与国外企业不同,因而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然不同。有些策划人却忽略甚至忘记了这一点,不是从研究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具体经营环境中找方法,而是从“IBM”、“可口可乐”、“宝洁”、“微软”的经验中找方法,这就难免牛头不对马嘴。

其四,是从你所服务的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还是“言必称名牌”。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地域的企业,即使面临同一类型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截然不同。如,同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大型企业的当务之急可能是尽快研制出一种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而小型企业的解决之道可能是尽快找到一个合作厂家。有些策划人可能忽略甚至记却这一点,一谈就是海尔如何如何,长虹如何如何,小天鹅如何如何?殊不知你所服务的企业与海尔等企业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沾不上边,因而你的一套理论企业根本不想听,听了也用不上。

“务实”的方法

上面谈到:策划人要做到务实,必先解决态度问题,若没有务实的态度,其他一切便无从谈起。但只有正确的认识还不够,还要有务实的方法。

务实的方法体现在咨询策划活动的全过程,重点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曰 “基石”论。营销调研是咨询策划的基石,策划人应用70%以上的精力搞调研。实际上,调研的过程也就是策划的过程。许多好的点子,好的想法,正是策划人在和消费者的对话中、在对市场的考察中、在与中间商的沟通中、在与企业内部人员的交谈中、在同这方方面面的思想碰撞中产生的,并不是坐在屋里苦思冥想出来的。市场和工厂才是策划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而有些策划人却不是这样,他们靠着自己所谓的“上帝赐与的”、“不同凡人的”头脑,搞速战速决,不管你是南方的企业,还是北方的企业,是工业品企业、还是消费品企业,是生产性企业,还是服务性企业,只要大眼一看,顺便一听,再熬上一个夜,“高明”的策划案就可以出来了。更有甚者,已深于唯心论泥潭,竟在公开发行的所谓着作中,声称自己的灵感是基督给予的,岂不可笑?

二曰“双脑”论。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单凭策划人一方拿不出,必须要和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集中双方的智慧。咨询策划的过程就是企业内外脑有机结合的过程。策划的成果是双方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什么强调“双脑”,而不是“单脑”?因为策划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客观的、主观的、微观的、宏观的、管理的、经营的、营销的、生产的、技术的、研发的、消费者、竞争者、中间商、企业内部等等,再高明的策划人,其知识和经验也是有限的,这就使充分吸纳企业内脑的知识、经验及智慧成为必然。策划人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专业理论和策划经验等,企业同样有自己的优势,如行业知识、企业知识及市场知识等,双方谁也不可能取代谁,只有双方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智慧产品。而有的策划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小看了企业的能耐,或是怕失去了自己的神秘感,或是图省事,或是缺乏清醒的认识,亦或是基于其它原因,往往把企业拒之于策划之外,唱独角戏,跳单人舞,如此策划也难免失败。

三曰“惟实”论。我们也一向认为,搞策划要“不惟书,不惟众,不惟外,不惟名,只惟实”。不能拿书本上的条条硬套于企业,不能拿外国企业的经验硬套于企业,不能拿名牌企业的做法硬套于企业,不能只热衷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不得实效,不能盲目听从于众人的议论,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现实处境、现实问题及现实资源,为企业找到现实的出路。尤其强调其特殊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而有些策划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由于实践功底太差,或是由于盲目崇书、崇名,或是由于策划作风浮躁,或是由于不愿下工夫,出的策划案往往是中看不中用,与企业的实际相去甚远,如此策划也难免无效。

四曰“过程论”。我们也一向认为,任何一项策划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调研设计方案、培训、指导实施、评估修正等等,只有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搞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够取得期望的策划效果,尤其是培训与指导实施等后期工程尤为重要。有专家说,设计出一个好的策划案只是完成了30%的工程量,而更多的工作尚在实施阶段,此话确有道理。只有通过这后续工程,才能把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变成企业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检验方案的正确性,才能完善和发展方案。而有些策划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把拿出策划方案视为策划工作的结束,至于方案是否管用,怎么落实,那就与我无关了。如此策划也难免无用。

“务实”的资本

策划人要做到务实,既要有务实的态度,又要有务实的方法,更要有务实的资本。

资本者,功夫也,实力也。没真本领,想务实也做不到。如何获得真本领,我们认为中国策划人最需要的是一条“冷板凳”和一双“铁脚板”。

所谓“冷板凳”,就是要有“甘面壁读十年书”的精神。有人说,策划是搞实战的,要什么理论?甚至越有理论,越被同行瞧不起;很有点当年“读书无用论”的味道。殊不知,深厚的理论功底正是策划人区别于企业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正是企业家请你帮忙的主要理由之一。试想,论实践经验,你不会赶得上企业家吧!如果实践不如人家,理论再不如人家,那人家何必花钱请你?最近几年,策划界盛行“出书热”,有人一年能三本书、五本书,甚至更多,认为出来一本书就成理论家了,然而拿这些大作和国外策划人的着作一比较便不难发现,人家是花了多年的功夫、精力,研究了几十本上百本书,几十个上百个案例才写出来的。让你拜读之后觉得有新东西、有用、能用、好用。而我国多数策划人的大作则着实显得浅薄,归根到底,“冷板凳”没有坐到家是主要原因之一。

所谓“铁脚板”就是要练好实践的功夫。大多数营销策划人都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当然,策划家不等于企业家,也不必是企业家,但策划家必须是半个企业家。没干过不要紧,下工夫补课就是了。如何补,迈动双脚,深入到市场中去,深入到企业中去,认认真真调查研究,或者干脆到企业干它几年,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过去没干过,现在又不去研究,不去实践,那你就不懂企业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就不懂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不会真正明白企业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那么你的案就有可能写成“散文”,写成“小说”,企业看不明白,也用不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