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温水中的青蛙
一只“冷”青蛙从田野来到一个暖池边,暖池中有青草蚊虫,当然也有一群青蛙嘻哈打闹。“冷”青蛙一看就知道这里的情况不对头,于是他就想说服暖池中的青蛙和他一起回到田野中去。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暖洋洋的地方,而且有吃有喝的,为什么要去田野里辛苦地找蚊子?”
“你们这里很危险!时间长了你们会丧失捉蚊虫能力的,而且如果暖池温度继续上升…”
“我知道你来自绿色田野而且见多识广,我这里的蚊虫够我吃一辈子的,不用你操心。”
“冷”青蛙明白讲大道理是行不通了,于是他拖出来前些天被暖池煮熟晒干的青蛙来到池边。
“你们看,如果你们还不马上出来,这就是将来的下场!”
这下还真地把暖池中的青蛙吓着了,有几只胆小或者机灵的青蛙果然跳了出去。这时暖池中的一个大个青蛙站起来大声地说:“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我们也能在池水变热以前自己跳出来。别以为青蛙中只有你最聪明。我困了,想打个盹。你回到你的什么广阔天地吧。”
“冷”青蛙朝这大个子青蛙屁股上踢了一脚,然后赶忙跳到暖池外。看着热气慢慢从暖池中升起,他焦急地绕着池子跑来跑去。猛然间,他发现暖池的边缘有个缺口,于是他就用力的把缺口挖大,以便让暖池中的水流出来。
暖池中的水减少了,池子中的青蛙开始吵闹起来,一些青蛙心不甘情不愿地从热气腾腾的暖池中爬了出来,而暖池底部的青蛙们还在继续睡着… …
我写童话的水平实在有限,不过,我希望这里是话拙理不拙:
1. 空谈无益:当外部形势发生着“缓慢而坚定”的变化时,仅靠标语、口号、领导讲话是无法启动变革的大幕的。更有甚的是,如果空气中整天飘荡着关于改革转型的假话、大话、空话,那就不只是无益,简直是浪费员工的青春。
2. 感性冲击:本质上人是感性的动物,只有血淋淋的事实才能撬动紧闭的大门。卡耐基说人的心灵之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需要足够的冲击力才能破门。8年前,我见过一家处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曾经尝试了多种“说辞”,但始终无法改变慵懒的局面,后来,总经理决定实行竞聘上岗。结果区区的3个主管下岗,就震撼了整个公司的3000人。(不幸的是,由于没有持续的激励机制,这种震撼很快又消失了。)当然,感性冲击不一定非得是恐怖消息不可,有时强有力的正面激励措施也很有效。
3. 破池放水:打破安乐窝,迫使到外面寻找出路。下面是与一家知名上市企业CEO对话的一部分。这位CEO就像那只“冷”青蛙,从外面空降到小城中的一个传统企业。
30年前尼克松访华,持续十几年的中美蜜月期随之开始。这期间我国引进了一批美国的技术和装备。这家小城中的企业就是依托国家行政计划和引进技术而建立的大型制造企业。得益于规模投资和区域垄断优势,企业一直保持稳健的发展,在众多三线企业中名列前茅,因而干部和员工都对企业怀有自豪感,与同城中的其它企业相比,也有一份优越感。
对于外部市场的竞争,企业当然是感触很深。于是CEO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转型计划,目标是在两年内使企业的管理思想、观念、流程和方法发生明显的变化。对照联想、海尔、长虹等公司的转型经验,CEO提出的这些主张既有远见而且也切中目前管理的要害。但是30年的小城环境以及过去的成功已经“让这些青蛙习惯于在暖池中睡觉了”:
1. 康德说,占有即被占有
30年前,这家企业曾经占有了天时(国家政策、技术装备)、地利(区域市场、资源保障)、人和(安逸的小城、廉洁的班子),因而发展地顺风顺水。
企业在占有这些条件的同时,也被这些条件所占有。企业习惯于拿来主义也就忽视了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的培养;企业享受区域市场的便利和资源保障,也就错失了开拓新天地的机会;小城给了大家踏踏实实的30年建设了一个温暖的“家”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竞争所需的“狼性”基因。
2. 马克思说,物质决定意识
30年的小城时空造就了今天的安逸和慵懒;既然物质决定意识,如果不改变地理人文社区环境,让大家凭空产生竞争意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此时不应该谋求“变”,而应该采取“撤”的战略,通过新产品和新市场并借助运营模式和运营流程的创新,来最终解决问题。这就如同打破青蛙的暖池,让水泄出来,逼迫青蛙向外寻找出路。
A. 创新运营模式。按照“简单的前台、标准化的后台”和“产销分离”的原则,首先将销售总部迁往中心城市,把各地的销售和渠道打造成简单易复制的业务单元,同时,让小城的工厂专注在生产和制造,并优化工艺流程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B. 链接研发与市场。在中心城市设立研发部门,并与市场和销售部门就近办公,同时建立一种互动机制,研发工程师定期参加市场和销售活动。初期,研发中心规模不大,但是作为一个交流平台,鼓励小城中的工程师定期参与研发中心的技术研讨会。
C. 建立新产品总部。将市场规划、产品研发、客户服务等职能全部设立在中心城市,既靠近市场和客户,与竞争对手也在同一个平台上竞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优秀人才随着新产品和新市场一起成长。
新产品和新市场是“撤”战略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新产品和新市场的牵引,仅仅在原有产品和市场的基础上,分、离、撤,都无法让企业走出小城;或者是,脚步在外,但“灵魂跟不上脚步”,用不了多久,又会回到原来的温暖池塘。
3. 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当然,这种“撤”的策略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外部分支机构与小城中多年积累起来的技术资源的衔接问题、市场销售与生产制造协调的问题、中心城市的高成本问题。而且,公平地说,小城并非一无是处。这里人们互相熟知,相互信任,沟通成本比较低,许多老技术专家也不方便从小城中迁出,更何况许多隐形冠军都是在不知名的小城中成长起来的。
因地制宜,从来没有一个灵丹妙药。如果你觉得互联网仍然不足以让你打破小城的孤独,有计划地走出小城或许就是你的选择,就像那只“冷”青蛙破池放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