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中欧企业的心声
主题为“共庆辉煌,持续发展”的第四届中欧工商峰会11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欧洲投资银行、施耐德电器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航空集团等数百家中欧企业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峰会还就“中欧贸易与互利共赢”、“创新科技与环境保护”、“金融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个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记者从会议现场感觉到,尽管存在着诸如中欧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但中欧企业间和民间的友好合作态势仍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记者走马灯似的楼上楼下来回跑,从一个讨论会到另一个讨论会,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互利共赢”。
中欧双方应研究签署FTA在“中欧贸易与互利共赢”议题的讨论中,5名来自中欧企业的演讲嘉宾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围绕中欧经贸合作尤其是如何促进互利共赢作了精彩发言,与会者踊跃提问,气氛热烈。
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欧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的夏友富是该议题讨论会的主持人。也许是因为当大学教授的缘故,夏友富的思维之敏捷,讲话之精辟,赢得大家的折服。讨论会结束后,夏友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从在讨论会上发言的5个企业的实践来看,中欧经济贸易合作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它们已经成为中欧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典范。
这些企业的经验证明了一下几点:
一是应在合作中谋发展,求共赢。在不断壮大双方实力的同时,通过不断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达到更大的互利共赢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二是中欧企业双方只有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才能创造互利共赢的基础和未来;三是中欧企业必须应对方国家之需,符合其全局性和长远的发展需求,实现共同发展;四是企业必须明确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可信的伙伴及有着长期承诺的优秀企业和公民。
同时,夏友富还介绍了在讨论中双方达成的几点共识:一是作为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欧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根本利益的相互借重愈益加强。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加强中欧经贸关系,对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16年来,中欧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对促进双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是中欧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对两个最大的贸易伙伴来说,随着经贸合作的迅猛发展,摩擦和纠纷日益增多对双方是不利的,但应以理性角度正确对待贸易摩擦。关键是双方在互利共赢基础上,通过加强相互沟通、友好对话、增信释疑,在深化合作中化解摩擦。
三是大家对如何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促进互利共赢提出了5点建议:
首先,中欧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发展迅速,但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前景是广阔的,中欧企业应对此充满信心。为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应努力创建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使中欧合作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典范。
其次,加强中欧工商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和未来,应从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技术转让转向技术开发合作、深化双向的投资合作,以及建立更紧密的市场联盟。为创造更大的互利共赢空间,中欧双方应研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中欧双边官方多种合作与对话机制运作良好,为促进双边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缺乏常态化、机制化的民间高层次对话机制和平台,中欧企业和学术界尤其是中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发言人和与会者强烈建议:应尽快创建中欧双方政府支持、民间主导和共建、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中国-欧盟经济贸易合作论坛,作为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高?、工商界领袖及专家学者就中欧、亚欧以及全球经贸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以营造共赢环境,促进和谐发展为宗旨,加强交流和沟通,增信释疑,化解摩擦,促进和深化中欧经贸及战略合作。
第四,加快谈判进程,完善1985年中欧经贸协定,使之成为加快中欧经贸互利共赢合作强有力的法律基础。
第五,为深化中欧经贸乃至战略合作,以互利共赢为基础,应平衡解决双方各自的关注。双方应共同制定并实施中国-欧盟经贸及战略合作16年规划。同时应加强在中国和欧盟以外的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应共同推进WTO多哈回合谈判,尽快促成高水平、有利于国际贸易健康发展、平衡各方利益尤其是考虑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的新的多边贸易协议。
布鲁塞尔: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也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纯属巧合,28日下午,这边,中欧工商峰会还在人民大会堂热烈进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一行陆续登台发表演讲;那边,位于三里屯的比利时驻华大使馆内,投资布鲁塞尔招商说明会也热火朝天地敲开了锣。记者同时受邀参加了会议。
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和北约总部的所在地。其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布鲁塞尔成为欧洲的商业中心,被誉为外国企业进入欧洲关键市场的门户。
布鲁塞尔首都地区驻华商务参赞米思诺先生在招商会上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到布鲁塞尔投资兴业,比利时位居全球范围投资吸引力第5位,是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目前比利时所吸引的外国投资占全球的5%。2016年,中比两国经贸往来总额已达到140亿美元。
据记者了解,早在今年6月,比利时王储菲利浦就率领300多人的经贸代表团到中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当时的中国之行,代表团就投资协议、投资基金运作等问题同中国政府及企业进行了协商,还就海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电子和电信6个行业领域的合作展开了深入讨论。
米思诺向记者介绍,布鲁塞尔在生产力、交通设施,居民收入及就业水平等指标上均位于世界前列,它已成为欧洲最富竞争力的地区,其多元化文化特性及高素质的国际劳动力,使得这个富有活力的城市成为检验各种商业活动的理想市场。人们公认,在比利时市场上大获成功的商品推广,意味着在更为广大的欧洲市场上的成功。
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在比利时投资总量不大,但其中有些企业经过一些年的努力已经逐渐打开了局面,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大有可为。江苏通润5年前在布鲁塞尔投资,主营汽车维修所用的千斤顶,兼做其他一些汽车维修用品,经过发展,其品牌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当记者问到“如何保障中国投资企业的利益,减少中国投资者的风险”时,米思诺用他那不太流利的英文解释说:“我们还可能根据投资者反映的情况来修改我们的一些法规”。他的那份诚恳着实让记者感动了一把。
目前欧美很多公司利用布鲁塞尔的独特优势,在此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或分销配送中心。布鲁塞尔已经成为外来品牌进入欧盟的实验场,在此地胜出的公司品牌也较容易打开欧盟市场。
现在,一个专门为中国投资者开设的投资布鲁塞尔的中文网站已正是启动。该网站通过一位在布鲁塞尔成功创办企业的上海企业家的经历,让中国投资者看到并体验到在布鲁塞尔的投资过程。
欧盟企业对在华业务充满信心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28日在第四届中欧工商峰会上指出,过去16年,中欧双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贸易增长、投资收益、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16年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12000多亿美元,占中欧建交32年来贸易总量的85%。中国产品深受欧洲消费者喜爱,欧洲众多品牌在中国也家喻户晓。双边贸易互利互惠,为造福中欧人民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欧盟商会近日在对200多家在华欧盟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企业表示,他们在华发展业务主要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争取中国客户;69%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其在华投资,并有意在华建立研发中心;76%的企业告知其在华业务赢利或至少达到盈亏平衡;在经营亏损的公司中,有82%预期3年内将会赢利。
参加讨论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欧盟企业从对华服务贸易以及在华投资方面的获益是不容否认的。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去年已经达到2700多亿美元,今年还会增加。对于拥有这么大规模的贸易关系的中国和欧盟来说,产生一些分歧是很正常的,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和谈判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