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全部意义只有两个字
在南京,从9月30日到10月11日,有三名大学生自杀。自2007年以来,南京已有多所高校发生过学生自杀事件,有的学校甚至不止一起。据一项对国内16所高校学生自杀状况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自杀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特征“自杀传染”,仅2007年春季,北京地区大学生自杀人数超过20人。
为什么自杀?此前就有研究表明,有六大原因:一是适应性问题,包括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适应;二是人际关系问题;三是恋爱及性意识困扰问题;四是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焦虑、情绪失衡;五是学业问题,包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动机功利化;六是就业和发展问题。统计表明,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占全部心理问题的92.5%,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见2008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说白了,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的“拦路虎”,如果斗智斗勇都能够斩获之,那么,生命就会依然灿烂如初,就会像诺贝尔那样把生命当作自然给人类雕琢的宝石,像罗曼.罗兰那样感悟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的,哲学家们对生命的诠释都没有能展示出生命真正的含义,其实它就是两个字“活着”:因为活着才变成了可雕琢的宝石;因为要活着,才会成为英雄;因为能活着,才更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当我们看到从瓦砾下走出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时,没有人不惊叹生命是如此的顽强。灰蒙蒙的尘土就像那蔚蓝的海洋,绽放着一朵朵欢腾的浪花,他们活着,他们被掩埋了几十上百个甚至一百多小时后仍活着!活着就是一切!然而,人们又是如此健忘,“5.12”诸多生命礼赞并没有留住大学生抛弃生命的脚步,他们在迈向生命的一道一道沟沟坎坎时退缩了,投降了,成了一个个苍白的符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最为令人忧虑的是,报道说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是其他同龄人的2-4倍,且有上升趋势。而且大学生自杀明显存在着一个“链式效应”,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得知他人自杀后容易效仿。翻阅资料我们会发现,这个“链式效应”就是两个世纪以来的“维特效应”。 1774年德国文豪歌德发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后,在欧洲仿效小说的主人公维特自杀的人剧增,维特效应因此而得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维特效应”就是心理情绪上的“流感”。人的动物属性在这里得到尽情解释,天底下的喜剧都大同小异,而悲剧却像树叶一样各有不同。死亡竟然会成为人们心理“感冒”的一种归宿,这实在不是一件吉利的事情。
我相信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感冒”病症,这些人会因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头晕、发烧乃至毙命。但也正因乎此,我们才有了全民健康锻炼的主旨和运动,大家都来做运动和深呼吸,强壮了个体,抵抗力增强,“感冒”来了才会匆匆而过,不留痕迹。而今,面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维特效应”,也该来次全民运动,把“活着”当作生命意义唯一之所在,从青少年的磨砺教育做起,直到生命即使被摧残至奄奄一息也像寒梅一样傲视严冬,这样,才会从免疫的角度把“维特效应”降至最低,甚至只是作为一个名词让人们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