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大家玩一样的游戏吗?
早起的虫说:“现在,孩子全班男同学都在谈“赛尔号”,如果没玩这个,会离群的……家长究竟该怎么做?”
孩子上学,进入集体的圈子,开始发展与同学的关系,是从拥有共同点开始的。
所以从众既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种归属感的体现。
融入一个集体,从分享共同点开始。但关键这个共同点是你自己的。如果是为了迎合,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最初的意义不是为了追求快乐么。
如果可怕到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共同点,里面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人性的多样说明有人喜欢就一定有人不喜欢。
为了一个合群的表象而勉强自己,是把自己依附到被人接纳上。
网络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是很快的,
一种时尚,当你还没来得及看清它究竟是什么就已经身在其中。这后面的心理不是因为你喜欢而是因为你怕出局。
商家希望你接受他的产品,思想者希望你跟他有共鸣。。。
这一切,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你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他们说的好,是你能体会的好么?
每个人心里都有恐惧,希望别人认可,担心自己不被别人接纳,
就像皇帝的新装,皇帝其实也是因为恐惧所以上了骗子的当。
不过现在裸奔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所以这个故事的讽刺意味也会越来越淡。
淡的原因不是因为裸奔,而是我们很多时候跟他一样。宽容的心让我们可以理解他。担心不被接纳最后是更不被接纳。
记得我们中学的时候,没有电子游戏,休息时间有同学出去打球,一部分在教室里下围棋(四分之一盘的那种),有人看小说,有人聊天,有人打桥牌,有人追逐打闹。。。
很多活动在老师眼里也是不入流,但是选择的东西多,你总可以找到自己认同的,不至于因为不喜欢一样东西感觉离群。
跟小艾一起看漫画:整个班里都流行戴三角围巾,一个小男孩跟妈妈软磨硬泡,终于也有了一条,
当他高高兴兴地戴到学校里去时,同学们却都嘲笑他过时了。
追逐潮流就是这样,你花时间花精力迎合了,最后还是被抛弃,而你并没有因此而建立一个真的自我。
被动的追随不如主动的引领,因为迎合的结果是先易后难,先甜后苦.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有选择的自主。
而对于社会来说:提供选择的多样化会让更多的人生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