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把善念变“恶”行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帮助别人。在交际中,传达善意,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人。
有一家蛋糕店,为了吸引顾客,每天都会切一些蛋糕丁,装在一个塑料托盘里放在橱窗外面,贴上:“免费品尝”。
有一位老人,每天都会来品尝一点蛋糕,但从来不买。那天,老人来迟,蛋糕丁已经没有了,托盘里只剩一点碎屑。老人把那点碎末倒在嘴里,吃得很香甜,微笑着咂摸着嘴。老板见状,拿出一整块蛋糕,递给老人。老人脸上的笑容顿时变成了惊愕,他没有接蛋糕,转身默默地离开了。从此,这位老人再也没有来品尝蛋糕丁。
维护尊严比填饱肚子更重要,如果剥夺别人的尊严再给人食品,到底是一种给予,还是一种抢劫?老板是善良的,但是却不懂人的心。如果他再去切一盘蛋糕丁出来,老人会多么欣喜,又会多么感恩!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长江流域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学校组织了一次募捐,班主任要求我们把自己平时的零用钱拿出来,捐助给灾区的孩子们。
同学们纷纷拿出零用>钱交给老师,老师称赞不已。一个女孩把钱递给老师的那一刻,脸上满是幸福的表情。然而,老师从她的手里接过钱时却迟疑了,然后有些沉重地对她说:“孩子,你就不用捐了,收起你的钱吧。”她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不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要她的钱。
老师接着温柔地对她说:“你的家里原本就不宽裕,更何况你也需要……”老师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她知道老师要说什么,低头看了看自己那条残疾的腿,泪水禁不住喷涌而出。
比关心别人身体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心灵。老师只知道她是一个残疾人,却没关注她是一个有爱心,善良的人。关爱别人不仅是表面意义的,而要从心出发。
有轻微残障的胡女士说,她坐公共汽时最怕听到售票员提醒别人:“谢谢哪位乘客给这位残障人让个座。”其实,有时候她也就乘一两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能够坚持。从心底来说,她宁愿站着,也不愿像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一样,被贴上标签。
“让座就让座吧,干吗非得强调我的缺陷?”像前面那样的话,胡女士已经听到过不知多少次了。在医院排队看病,医生看到她跛足,就对别的患者说:“让这位有残障的人排在前头,照顾照顾她。”医生肯定是好意,但那些随口说出的话却让她感到像心头扎了根刺。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帮助,但谁也不愿意尊严受到损害。我们在善念萌发后,不妨细想一想,你传达善意的方式是否合适,你的行为是否会伤害到别人;时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把善念变成了“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