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娇气”?

所谓娇气,是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习惯于享受的行为方式,其实质是孩子惰性心理的品质的反应,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故应及时纠正。

一、自然素质的利用

虽然孩子的娇气行为主要决定于环境的影响,但孩子的先天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气质类型是一较为突出的方面。婴儿的气质可分成"平静的"、"难对付的"和"慢慢活跃起来的"三类。平静的儿童占75%,他们的情绪好,易于适应环境;难对付的儿童占10%,他们常常大惊小怪,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瓜强烈;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占15%,相对而言,他们不够活泼,对新奇事物有退缩、消极的反应。儿童心理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到7岁时,后两种气质类型的儿童中有严重情绪问题的人数要比"平静的儿童"中的人数多,而又以难对付的儿童的情绪问题较显着,娇气表现便是其中之一。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这些难对付的儿童的父母有时放任自流,或有时挫折儿童(如用敌视方式回答他们的要求),更增强了他们原来就有的易对抗、易激动的特征。可见,年轻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因材施教,不可求成心切而操之过及、拔苗助长。

二、Min主式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相关的行为。权威式教育,孩子感到强烈威慑感,易形成说谎及对他人不友善的行为;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则诱发孩子任性、懒散、娇气的习惯。适当的教育方式应是Min主的,即既要严格要求子,又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满足孩子自己的要求、愿望,敢具有一种亲密的亲子关系(依恋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的教育。

三、自我服务性劳动

父母给孩子安排适当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服、刷牙、洗脸、洗手绢、扫地等,并予以及时的指导与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独立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抵制着娇气心理、计为的产生。因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说,除了生动、形象的言语教育外,直观、具体的活动同样潜移默化地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引导儿童的利他行为

孩子的娇气往往是与自私、任性等不良行为相伴而生的。对此,父母可以经常支持、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如将自己的文具、玩具与同伴分享。陪更年幼的小朋友回家,交还捡拾物品,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等等,以期通过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幼儿专家认为,积极引导这些利他行为,对于儿童的信任感、独立感的成长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幼儿期常见的自我中心倾向与娇气、任性行为。

五、同伴是大胆的范例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同伴对于孩子的积极、消极行为均有强烈的、持久的影响力,因而父母在指导孩子交往同伴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对于具有优良品质的同伴,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交往,并激发幼儿好强、竞赛性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模仿。而对于具有类似自私、娇气、任性等不良行为的同伴,应引导孩子少与交往,并指出该同伴的缺点所在,使孩子在父母评价同伴的同时,也得到明确的告诫,即"旁观者效应"的间接强化。这种策略样适应于电视节目、电影、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教育,即让孩子在多种教育途径中,在平常点点滴滴的教育中感化、同化优良品质,而抵制、消除不良言行。

六、有效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强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表扬和批评是有条件的、非随意的、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要同时说明优点和缺点的各个细节,使孩子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孩子先前的言行、成绩作为评价当前行为的背景;评价时考虑到孩子为完成良好行为付出的努力,以表扬为主,并提出下一个期待目标;培养孩子对某一行为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力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表扬、批评的标准必须前后一致、相互配合;批评、惩罚的强度、力度要考虑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及自尊心水平,讲究评价的实际效果。

总之,为胡服诸如娇气、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应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听故事、画画、唱歌歌谣、舞蹈、游戏等入手,寓教于活动之中,以活动、行业改变行为。从整体上来说,不良言行的克服要以孩子全面的人格素质培养作为坚实的基础,避免顾此失彼,使其心灵能得到统一、健康、和谐的成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