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智力、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有坚强的意志、毅力,自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具备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不被未来社会所淘汰。而幼儿时期是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但在现实中,幼儿的生理健康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心理健康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现在的孩子心理负担较重,加上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患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看报道:一学生因受不了父母的批评而离家出走;一女孩因考试不理想而自杀;一大学新生因受不了酷暑的炎热而跳楼自杀,等等触目惊心的事件,怎不令我们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震惊。反思其原因:
首先,家庭中一些不良环境因素是导致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品质的重要原因。一是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提出让孩子为自己、为别人做些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爱护养成了幼儿唯我独尊的心理,只知享受,不知分享与付出。二是不少父母只注重幼儿的智力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性交往行为的发展。第二,众多家庭对幼儿品质的培养未能从理论上得到指导,只注重对幼儿的“养”,而忽视对幼儿的“教”。第三,对幼儿进行人格品质培养时,方法单一而且运用不当,一些家长常以权威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态度专横,使得说服教育变成无物的训话或说教。在使用奖惩这一手段时,要么奖励只重结果,要么惩罚过于严厉,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些伤害孩子心理的行为,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了孩子健康。因此,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家长、幼儿园教师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家庭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个体社会化的第一步,作为家长,应从哪些方面关注幼儿健康心理呢?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受很多因素影响,心理环境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家长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识,行为是他控的,情感也稚嫩脆弱,因此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关爱。.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家庭各成员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使家庭充满温暖。家长要尽可能做孩子的朋友,使幼儿在融洽、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学会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情绪稳定,乐观,热情,学习效率高,心理健康愉快。
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长辈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首先我们的长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有统一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懂事等错误的观点。如今特别是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特别的溺爱和顺从,经常为一些小事情,父母说应该这样做,而祖辈却说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长辈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孩子无所适从,使之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为幼儿做出良好的示范。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一日生活中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心理教育因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玩具玩后收拾物品,就有一个责任心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有的幼儿玩具丢得到处都是,就去玩了,家长就可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当孩子有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让幼儿在“我要做”、“我能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经验,克服困难。使幼儿形成自信、自尊、自强,勇敢,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家园同步、科学育儿
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作为完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大家只重视学校方面的教育作用,忽视家庭教育的意义,从而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如:在幼儿园,教师要求幼儿要关心、尊敬长辈,要学会分享,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家长觉得孩子小或太宠爱而不让孩子去做,使得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形成正向合力,取得正效应,反而抵消了原有的教育效果。因此,为了让幼儿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家园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