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惩罚的问题
1. 对不会说话的孩子,当他去摸不能摸的东西时,是不是可以打他的小手?
孩子不会说话不意味着他不会听或者不理解。小孩子每一分钟都在学习。问题是,他在学什么?家长可以选择:重复打他的手,让他知道,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要打手;或者像对待一个有自尊的大人一样,给他现在和以后都有用的提示。抱走孩子(或挪走东西)的时候,可以平静但清楚地告诉他:
“刀子不能舔,你可以舔勺子。”
“这个小瓷狗会摔碎的,毛绒狗摔不坏。”
可以多次重复这样的提示,重复提示和重复打手所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
2. 惩罚和承受自然结果有什么不同?只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吗?
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一位父亲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惩罚和承受自然结果的区别:
我的儿子向我借一件藏青色的毛衣,他觉得配他的牛仔裤正合适。我告诉他:“可以借给你,但要好好爱护。”一周以后,我想起来要穿那件毛衣,竟然发现是在他房间里一堆脏衣服的下面。毛衣后面蹭的都是粉笔末,前面也溅上了肉酱。
我气疯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他当时回来的话,我一定会告诉他,取消周日和我一起看比赛,把票给别人。
等他后来回到家的时候,我已经平静了一些,但还是很生他的气。他向我道歉。一周后,他又来找我借。我说:“不行!”没有说教,没有长篇大论,他自己知道为什么。
一个月后,他又来向我借格子T恤衫,参加学校的校外活动。我告诉他:“我需要一份书面保证,保住我的T恤衫归还时完好无损。”晚上,我在邮箱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亲爱的爸爸:
如果你借给我T恤衫,我会想尽办法让它保持干净。我不往黑板上靠。我不把圆珠笔放在口袋里。吃饭的时候,我用餐巾纸遮住。
爱你的马克
这张纸条让我很满意。我认为,如果他肯花时间写下来,那就应该也能做得到。
附:T恤衫第二天晚上就还给我了,干干净净地用衣架挂着。
这就是一个承受自然后果的事例。其中一个自然后果是:借别人的东西损坏了,物主会生气,另一个自然后果是:物主不愿意再借给你任何东西了。还有一种可能:物主改主意,可以借给你,但是需要你作出承诺,保住不再发生类似情况。物主不必对你采取什么行动,他的真实反应比起“为了你好”的惩罚方式,更容易让你从中吸取教训。
3. 上周,我发现沙发上有一堆的桔子皮。当我问他们“谁干的?”的时候,他们都互相指对方。我该不该找出谁干的,然后惩罚他?
当家长问“谁干的?”的时候,孩子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家长就会觉得“一定有人撒谎”。我们越想发现真相,孩子们越想表明他们的清白。看到让我们生气的事情时,表达愤怒会对我们更有帮助,而不是确认 “嫌疑人”,然后加以惩罚。
“看到吃的东西放在沙发上,我很生气。桔子皮的汁弄在沙发上就洗不掉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听到他们齐声说:“不是我干的。”“他干的。”“小狗弄的。”“小妹妹弄的。”
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知道:
“我对谁干的不感兴趣。也不想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我只想知道现在怎么补救!”
不用指责和惩罚,我们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而不是互相揭发报复。
“现在,我想让你们俩帮助我清理沙发和桔子皮。”
4. 代替惩罚可以用“表达不同意的立场”。我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的孩子好像很内疚,很可怜。我也很难过。是不是我做的有点太过分了?
我们能理解你的担心。赛尔玛·富兰伯格(Selma Fraiberg)博士在她的《奇妙岁月》一书中写到:“孩子需要在一定的阶段感受我们的拒绝。但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的话,他会感到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或者被蔑视,那么我们就在滥用做家长的权利,并有可能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中掺杂了过多的负疚感和嫌弃自我的成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之后,要告诉孩子该怎样修正他的错误。他们经历了自责之后,还要有机会能恢复原来的自信,重新看到自己是个受尊重,负责任的家庭一员。例如:
“我很生气!她本来玩得好好的,你拿走她的拨浪鼓。你想办法哄她别哭了!”
(代替“你又把她弄哭了。你又该挨打了。”)
“一进屋就看到水池里堆满脏盘子,让我很生气。你答应收拾的。我希望上床之前,你把它们洗干净收拾好。”
(代替“明天不能出去玩了。让你知道不守诺言的后果。”)
“整整一盒洗衣粉都洒厕所地板上了。看到这乱七八糟的样子,我非常生气。洗衣粉不是用来玩的。快去拿一个袋子、扫帚和簸箕,别弄得整个屋子都是。”
(代替“看看你干的好事。晚上不许看电视!”)
这些表达都是在对孩子说:“我不喜欢你做的,我希望你多加注意。”。我们期待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当他做了后悔的事情,他能反思:“我能做什么事情可以改正我的错误,把过失弥补回来。”而不是“我做的事情证明我毫无价值,该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