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三段论在辩论中的应用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论】。 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由此可见,三段论是由一个大前提(陈述大概念的命题);一个小前提(陈述与大概念有关的具体实例的命题);和一个结论(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的结论)组成的。 在辩论中,我们使用三段论时,并不需要完全将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说出来,反而可以视情况省略某一部分,这就是简易三...

read more..

围魏救赵,克敌制胜

战国时,齐国军师孙膑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在归路中,魏军陷入伏击,与齐军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魏将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论辩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围魏救赵”的战术与对方展开论战:先佯作进攻对手的某一个点,当对方为了保护这一点而其他地方露出破绽时,再集中进行攻击,从而克敌制胜。 在法庭论...

read more..

万毅智驳审判官

万毅是一位爱国将领,早年曾在张学良的东北军中任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率军积极抗日,歼灭了大量日军,让日军闻风丧胆,在侵华日军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怕一万,就怕万毅。 1941年2月,时任旅长的万毅被国民党中一些消极抗日的反动军官密谋“通敌叛国”,抓进了监狱。第二年,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将万毅交到军法部门,进行公开审判,以“明正典刑”。 为了置万毅于死地,开庭前...

read more..

“禅语”妙答解“两难”

禅宗的禅师们常常借论辩之机,启迪他人。即使令人难以着手的“两难”问题,禅师们也往往能够出奇制胜,以“禅语”来进行解读,让设问者心悦诚服。现撷取两例,与大家共同分享“禅语”在论辩中的魅力。 一、用“一推”解“两难” 山上住者一位很聪明的禅师,人们都说没什么问题能难住他。偏偏有一顽童,想方设法要难住禅师。一天,他捉住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跑去见禅师。 一见面,他就问禅师:“老和尚,大家都说难...

read more..

一步步教你使用“圈套”法

日常辩论,要想给对方猝不及防的致命一击,我们可以采用“圈套”法。也就是暂时对己方观点避而不谈,而是借助相关话题诱敌,让对手不知不觉自我否定。这时,突然亮明观点,对手想要回击,却发现手脚已被束缚,只得乖乖就犯,从而轻松赢得辩论的成功。 不过,要想让“圈套法”在辩论中发挥良好作用,我们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鱼饵对不上口味,鱼儿就不会往钩上咬;猎人驱赶的方向不对,野兽也不会径奔陷阱。要...

read more..

跟公诉人学论辩高招

在激烈的法庭辩论中,公诉人需要巧妙运用各种法庭辩论招法,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就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辩驳,从而取得法庭论辩的最终胜利。下面,我们结合实例,一起向公诉人学三个论辩高招—— 引申归谬 如果论敌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有失偏颇,我方不妨先认可其观点,然后顺着论敌的逻辑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进而否定其观点,这就是“引申归谬”的反驳术。请看一起故意...

read more..

比较法:论辩反驳的“杀手锏”

在论辩中,面对辩敌咄咄逼人的进攻,如果直接反驳难以取胜,不妨巧妙地将敌我双方论据放在一起,使之形成比较,让对方错误的论点自行暴露。下面我们来看看三种常见的论辩比较法。 一、数量比较法 有时候,在论辩中,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判断和推理,只要把两个关键的数量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往往能点到对方的死穴,令其哑口无言,这就是数量比较法。 李晗和美国留学生盖斯是好朋友,他们同在一所著名大学学...

read more..

教士驳倒无赖汉

安息日,一个总喜欢占便宜的无赖汉在教堂里聆听教士的布道。教士这么说:“今世贫穷之人,在来世必能获得富有;而今世富有者,以上帝之旨,来世则将堕入困顿。因为每个人都是上帝平等的子民,每个人都将得到平等的待遇。” 几天后,这个无赖汉跑去找教士。 “教士,”他焦虑地说:“你真的认为今世贫穷的人,来世就会富有吗?” “毫无疑问。”教士语气非常肯定地说。 “你知道我是个可怜的穷人,没有房子没有钱,连...

read more..

欲擒故纵妙辩驳,曲径通幽巧制敌

前不久的一个雨天,笔者在公交车上耳闻目睹了这样一幕—— 一名少妇牵着条狗上了公交车,那条狗四只脚脏得很。 少妇神气地对售票员说:“要是我替我的狗付钱买票,它能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个座位吗?” 售票员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能啦。”少妇很是高兴,掏出钱包准备给狗买票。 这时候,售票员接着说:“你的狗买票后,可以跟所有的乘客一样有个座位。不过,它也要跟其他乘客一样,不能把脚放到座位上去。” 乘客们...

read more..

怎样使你的反驳更有力度

反驳,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驳斥对方的错误观点,从而论证自己的正确的观点。反驳要有力度,才能驳倒对方。为了伸张正义、宣传真理,必须驳倒一些错误的观点,使其没有市场。怎样才能使你的反驳显得有力度呢?这里提出几个常用的招法,供大家参考。 1.事例反驳法 事实胜于雄辩。用铁的事实来驳斥错误观点是最有力度的,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反驳方法。列举与对方观点相反的典型事例,就可以证明其谬误...

read more..

让对手捉襟见肘,自讨苦吃

有这样一个国外小幽默。一个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护士问:“没有人能帮助您吗?”病人答:“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护士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病人回敬道:“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 显然,护士的这句“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很荒谬,但病人并不直接指出其荒谬之处,而是故意“承认”其真,然...

read more..

用“无厘头”驳倒“无理”

日常辩论,常讲究有理有据。而那些毫无逻辑联系,故意将没有关联的事理或现象进行莫名其妙地组合、串联或歪曲,以及粗俗随意、无根无据的推理和论断被我们称作“无厘头”。然而,当你遭遇他人的无理指责要求、胡搅蛮缠或是刁难时,这令人诟病的“无厘”却能在博人一笑之余,咂出几分道理,收到用“无厘”驳倒“无理”的反击效果。 一、用“虚妄的事物”辩驳 一般来说,辩论中引用的事物要真实可信,那些虚幻飘渺的事...

read more..

韩寒舌战方舟子

龙年伊始,最引人关注的事件莫过于方舟子与韩寒之间的“代笔门”论战。方舟子质疑韩寒的文章是有人代笔。这对韩寒来说,真是“地窖里中枪”。面对方舟子的质疑,韩寒没有“沉默是金”,也没有破口大骂,而是据理力辩,言语中透出理性和机智。 分析动机,釜底抽薪 “代笔门”最早起源于今年的1月15日,有位名叫麦田的网友,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方舟子随即加入麦田阵营,并扛起大旗。可麦田却在此时退出,并向韩寒致...

read more..

迂回进攻,找对“路”更易赢

“绕到敌人背后,打他个措手不及!”类似的台词在战争电影中不陌生吧。所谓绕到敌人背后,实际上是迂回寻找敌人薄弱环节,一击制胜。在论辩中也如此,参赛双方资料储备很完备,正面攻防战中很难斩获分数,采取迂回之法,避开锋芒攻其不备才是上策。如何才能把反击“绕”到敌人后方呢?依笔者经验,有这几条“路”可供选择。 “纠正逻辑”之路 一场“公务接待能否定为腐败新平台”的辩论如期举行,正方认为公务接待已经...

read more..

同“枝”异“花”,变着花样驳对方

一个叫曾希颜的秀才剽窃了阮籍的诗句,阮籍一气之下,把他告到官府。公堂上,曾希颜狡辩说:“文章是由字组成,这些字是老祖宗发明的,怎么会是你阮籍的呢?老祖宗的发明谁都可以用,你犯得着生这么大的气吗?” 阮籍听了,说:“照你这么说,曾希颜一定是个无耻之徒了。” 曾希颜大怒:“你敢当堂辱骂我,真是欺人太甚!” 阮籍说:“我刚才说的那些话,那些字,都是老祖宗发明的,我可以随便用,随便说的,你犯...

read more..

站在对方立场上巧赢论辩

日常谈话中,我们经常会说,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多为对方考虑,才能说出打动对方的话。论辩中,如果我们也试着从对方立场出发,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呢? 一所大学正在进行一场主题为“英语四六级考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论辩。正方观点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利大于弊。正方发言道:四六级考试是对英语知识能力的基本测试。经过长时间英语学习,进行统一的标准测试,巩固学习成果,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read more..

移花接木:苹果树上摘蜜桃

在苹果树上能够摘到什么?这还用问,当然是苹果了!但你见没见过,有人竟然在苹果树上摘到了蜜桃?这是为何?当然得益于主人巧施移花接木之术了——把桃树的枝条嫁接到苹果树上,精心打理,便能产生如上结果。 “移花接木”术也可用到论辩之中,或暗中更换概念、论题,或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苹果树上摘蜜桃”的奇效。 购物之殇——“消费”就等于“纳税” 为搞好...

read more..

巧妙用仿拟,轻松驳论敌

在伦敦,对不规范停车执法严格,但是仍然有人因为各种原因而以身试法。一天,某先生把车停在不准停车的一个叉路口旁,办完事回来时发现一交警正在车旁准备开罚单。某先生赶紧上前,对交警说:“我在这一带转了20圈,因为我已经和人约好,必须准时赴约,否则就会丢了我的饭碗。”交警看着他,略微笑了笑,道:“我在这一带转了20年,已经和单位约定好,必须按规定办事,否则我就会丢了我的饭碗。”这位先生微微...

read more..

如何击其软肋

在某网站记者诽谤案的审理过程中,被告代理律师为涉嫌诽谤的记者辩护道:“把李宝善等人称作‘金刚’、‘头目’,不是被告人的发明,他们不过是引用了匿名信上的话,引用并不是捏造事实,不存在故意诽谤,也就不能构成诽谤罪。”于是,原告代理律师马上反驳道:“那么,如果有人写匿名信,说你是讼棍,又有人把它用来写文章,公诸社会,说你是讼棍,你认为怎样?这是不是诽谤呢?”被告代理律师当即无言以对。(备...

read more..

“照你这么说”:让论敌作茧自缚

热播电影《不二神探》中,柳岩扮演嫌疑人。陈妍希、文章扮演警员对她进行审问。 陈妍希说:“死者死于飞针,这就是在你家搜出来的作案凶器。”柳岩说:“这是普通的缝衣针,谁家没有?”陈妍希又说:“你曾经蝉联女子飞镖冠军,会飞镖就一定会飞针!”柳岩反驳:“照你这么说,会飞镖就等于会飞针,那会踢足球就是会大力金刚腿喽?”陈妍希顿时哑口无言。后来事实证明,罪犯另有其人。 柳岩按照陈妍希的逻辑推出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