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演讲技巧?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讲话稿作为一种应用文,虽然比较正式、严肃,格式比较固定,但和其他文章一样,都面临一个如何打动人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件事,同样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同志说起来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有的却让你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一样的思想,同一种论断,那些文笔生动、善于说“家常话”的讲话稿往往更具说服力。如何提高讲话稿的感染力?以下几种方式值得借鉴:


一、适当使用典故或名言警句


在讲话稿中熟练而精当地使用典故、引用名言警句,能够增加文章的厚重感,使说理更加透彻。使用典故是毛泽东同志讲话的一个重要特征,比如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讲‘‘农夫与蛇”,在七大闭幕词中讲“愚公移山”,都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在日本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演讲中引用了日本的一句谚语,“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然后顺势说道:“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尽管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根基如同泰山和富士山一样,不可动摇!”这句谚语引用得恰到好处,不仅引起了听众的思考,而且激发了强烈的共鸣。


二、巧妙变换论述方式


传达贯彻上级精神的讲话稿,如果仅仅是对上级有关文件内容的简单抄录或者“如法炮制”,就会十分单调老套,效果自然不会好。这时可以考虑转换一下论述方式。如换正面论述为反面论述、正反对比论述或者是反问式论述,换集中论述为分散论述,或换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等。


我有一位同事,在起草本单位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时被资料“套住”,写本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作用老离不开上级的那几句话,领导不满意,他也急得团团转。这时,从事文秘工作多年的办公室主任提醒他能否考虑换个方式。他茅塞顿开,改变了平铺直叙的论述方式,写成“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进步,我们有没有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科学发展观讲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有没有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有没有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不仅准确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而且引起了大家的反思,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又比如,在谈打击走私的意义时,广东某海关领导是这样讲的,“打击走私,不是一项一般性的工作,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不是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不是可紧可慢的事情,而是摆在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抓、大力抓的大事、急事。” 这里把正面论述转换为连续几个“不是,而是”的正反两方面论述,把一般句式转换为排比句式,讲出了新意和气势。再比如,某市领导在总结市属一个资源条件较差地区的发展经验时,摆脱了“有科学的思路、敢闯敢试、强化执行”等套话,用了一系列以对比条件为基础的判断句,鲜明地提出“第一,同样的资源和发展条件,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效果大不一样;第二,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困难,善不善于开动脑筋、拿出克敌制胜的办法,效果大不一样;第三,同样的目标任务,有没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大刀阔斧的气魄,效果大不一样;第四,同样是发展县域经济,有没有一支敢干事、善于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效果大不一样⋯ ⋯ ”这样的论述就具有了很强的冲击力。因此,在起草讲话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阐述一些“大道理” 时遇到困难,考虑一下变化论述方式常常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三、合理采用修辞方式


在行文时适当采用排比、设问、比喻、借代、顶针等修辞方式,能够增加文采,有效地提高文章的感染力,使听者精神为之一振。如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这篇讲话中,谈到“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这一缺点时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这里主要用了设问和比喻手法,既增加了文章的起伏,又引起了听者的思考。年,江同志在大学演讲时,谈到各国都应该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时说:“阳光包含七种色彩,世界也是异彩纷呈。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里用的是类比的手法。排比是讲话稿写作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往往可以使要说明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逻辑更加严密,层次更加清晰,气势更加恢宏。如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语言整洁优美,节奏铿锵有力。


四、灵活使用长短句


领导讲话不能总是那么居高临下,要尽量通俗通顺,在不失庄重严肃的基础上体现一些口语特色。一些好的讲话稿为什么那么难忘?为什么《毛选》、《邓选》那么亲切、自然、流畅?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短句的充分使用和长短句的交叉使用,使文章具有韵律感,文气通畅。“整齐对称”一种美,但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长词短词、长句短句相互结合、相互照应,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是一种美。如在毛泽东同志《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这么一段: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段文字给人带来了很强的审美享受。


五、注意虚实结合


一般来看,说理、概括、提炼的那些部分,可以看作是“虚”的;具体的例子、怎么干、采取什么办法和措施可以看作是“实”的。这里所讲的虚实结合,主要是指叙中有议,做到观点与典型事例或数据的有机融合,这样不但能够丰富内容,提升高度,而且可以避免文章变得呆板、干巴。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经验材料的审稿会,有一篇同志之间团结互助的材料基础不错,事迹充实生动,但大家看后总觉得“味道”还没出来。这时一位同志点了一句“是不是少了议论和拔高?”按这个思路一改,加了这么一段话:“对身处困境同志的帮助,于细微之处体现大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唤起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更深刻地感悟到了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组织之间唇齿相依、血浓于水的关系⋯⋯”一下子使整篇材料增色不少。所以,在讲话稿写作过程中应注意做到虚与实的紧密配合,仅有观点没有具体生动的事例,满篇都是干巴的说教与要求,效果不会好;仅有事例而没有提炼概括和议论,就会缺乏深度,也会影响讲话的效果。


提高讲话稿感染力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需要长期不懈地积累、探索与实践。应该说,思想、观点、内容永远都是文章的灵魂,逻辑紧密、观点深刻、分析到位、内容实在、措施得力,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构思和撰写讲话稿最应下苦功、使狠劲的地方。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工作者,也必须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适当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争取做到叙事清楚而不拖沓,抒情真挚而不做作,说理严谨而不枯燥。只有这样,讲话稿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文字能力才能在锻炼中不断提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