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的阳光照亮每一扇窗户

让文化的阳光照亮每一扇窗户

精彩导读:成都市坚持“全域成都”概念和政府主导原则,把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构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权益一体化发展,正在实现7个“全覆盖”,即市县两级40个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标;城区77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城区454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部建成运行……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灿烂阳光,正照耀和温暖着越来越多的窗户。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和丰富社区文化服务内容。四川省、成都市、北京市西城区等许多地方将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文化设

施作为政府的重要责任,在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经费保障、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社区文化资源提供、社区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投入的是有限的资金,收获的是无价的文明。

政府主导 夯实城市文化基石

3月,大地葱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康庄社区、绵阳市涪城区铁牛社区等基层社区考察工作时,对四川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落实相关经费保障政策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

出席今年5月底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的各地代表,在听取四川省、成都市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上的经验介绍和实地考察之后,对其基本思路和相关做法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四川省、成都市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将文化视为城市的灵魂、将社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基石,给各地代表极大激励和启发。

四川全省地市级城市的社区共有1347个,建有社区文化中心机构935个,覆盖率近70%,其中攀枝花市、雅安市、遂宁市等许多城市每个社区都建有文化中心,实现了全覆盖;特别是成都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的街道、村、社区文化阵地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四个全覆盖。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新市民集中居住区修到哪里,文化社区就建到哪里,特色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良好局面,出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场景。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四川省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坚持政府主导,将其与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探索出“市级是规划主体,区级是投资主体,街道是建设主体,社区是管理主体”的四位一体的统筹推进办法。尤其是在成都市,取得显著成效,构建市民走出家门15分钟之内就能参加文化活动的“15分钟文化圈”,已成为成都打造的“城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文化圈层的重点目标。

成都市坚持“全域成都”概念和政府主导原则,把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构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权益一体化发展,正在实现7个“全覆盖”,即市县两级40个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标;城区77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城区454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部建成运行;2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将于今年9月下旬全部达标建成;2887个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部建成;城区531个街道和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全覆盖,3125个乡镇和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即将建成;2887个村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实现农村数字电影全覆盖。

以人为本 创新文化服务方式

根深之树长青。

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各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适应社会、文化、经济日新月异的进步,不断创新文化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使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更加适应当今城市生活的特点,极大地满足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上海市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运行中实行委托管理,在产权不动、公共财政投入不减、公益性服务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政府将文化设施整体委托给社会非赢利组织机构管理,还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部分活动或服务项目如物业、健身房等,委托给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机构管理。同时,还建立了由市文化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的宣教中心、大讲坛、社区学校、信息苑、社区文艺指导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基金会全年出资约6000多万元,由这些机构制作或向文化市场购入相关文化资源,制成菜单式目录,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自主选择,按需配送,每年直接受众达60多万人次。

近年来,重庆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成绩喜人,社区广场文化活动在全市各地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每年全市的社区文化活动达1000多场,参与群众达500万人次。去年7月以来,以“唱红歌”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市各地不断掀起热潮,全市以社区为单位共组建了社区红歌队1500余支、红歌传唱基地200余个,使红歌传唱活动定时化、定型化、长期化,扩大了红歌传唱的群众参与度。

面对社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既要进行市场开发又要保持公益性的现实要求,深圳市桃源居社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探索和建立起了“五个一点”的运营管理机制,即政府承担一点、物业管理费补贴一点、开发商赞助一点、社区经营组织补贴一点、社区义工组织奉献一点,其中,整个社区的公共文化配套设施的营运成本全部由开发商承担,从物业费总收入中提留1%的文化费和2%的公共设施维修维护费,用于开展社区文化及各类文化设施的维护,收到较好效果。

江苏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展示其独特个性并逐渐形成不同特色的社区文化风貌。全国长寿之乡如皋市仅百岁老人就有200多人,该市文化部门因势利导在城市社区中建立起适应老年人活动特点的老年人娱乐性团队,给老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吴江市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列入全市文化活动规划,农民工才艺大赛、演讲比赛、歌手大赛等已成为该市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无锡市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清名桥“水弄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民俗风情的继承与发扬相结合,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加大投入 推动公共设施建设

北京市西城区,被中央文明办评为首批全国文明社区。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该区根据人多地少的现状,推出了以“1121”工程(即每个街道一个文化站、一个社区教育学校、两个街道图书馆和一个数字电影院)为重点的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格局。目前,全区所辖7个街道已建成7个街道文化站、14个街道图书馆、7个社区教育学校和9个固定的数字电影院。同时,街道图书馆作为区图书馆的分馆,也纳入了图书借阅“一卡通”服务范围,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更多的书籍。

浙江省台州市根据当地社会发展较快、文化软实力基础薄弱的实情,为了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丰厚的特色优势、解决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困局,特别制定了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的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政策性文件,实施“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在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艺术馆、图书室、艺术创作室、文化俱乐部、画廊等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城市雕塑、室外壁画、文化长廊等城市环境艺术设施建设,以及开展艺术展览、艺术比赛、艺术沙龙等政府性公共文化艺术推广活动等。

青岛市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大力实施“文化家园工程”,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由政府投资改造和建设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对社区文化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进行了规划编制、定量布点和配置,完成了160处街道社区文化中心、449处街道社区图书室和村镇文化设施的改建扩建任务,形成了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文化设施体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连云港市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要求在新建小区和旧城区改造时,将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公共活动用房纳入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并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同时,不断完善以现代化、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主导以及覆盖社区、面向大众的一般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城市社区文化基础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今年,连云港市城区的17个街道、130个社区全部建成了社区文化中心。

今年5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为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发来的贺信中说:“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中,各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正方兴未艾。文化如光、如水,照耀着人们追求幸福、崇尚文明的窗口,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