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态势语运用技巧

演讲态势语运用技巧

 

态势语言是演讲者必须具备的一种非口头语言。它是演讲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姿态、仪表风度、手势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打扮等来表达情意、传达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是演讲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性因素。

演讲技巧一:演讲时的姿势

演讲时的姿势会影响演讲者给听众的印象,如果站得弯腰背驼的,就会给听众带来畏畏缩缩的印象,反之,如果你的演讲姿势昂首挺胸,就会给听众带来堂堂正正的印象,也会让听众更愿意听你的演讲,也可以保持一个放松的姿势,这样可以令自己不会过度紧张。

技巧:

1.演讲时站立的姿势应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直身躯,这样令自己看起来更自信,也让听众觉得你很值得信任。

2.如果感到紧张,可以手握麦克风或手扶着讲台等,这些动作可以扩散并减轻紧张情绪,但要注意手发抖时,不要手拿纸张,否则会令自己的手抖得更厉害。

3、上台前:要看好地形、路线、了解观众的情况,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资料、道具、发型等,请各工作人员调整好音响、话筒高度。

4、上台时:要从容不迫、落落大方、潇洒自信,不能松松垮垮,随随便便,弓背弯腰,不能娇柔做作,扭捏作态,怪模怪样,不能缺乏谨慎,匆匆忙忙,大步流星,不能过于迟缓,拖拖拉拉,委靡不振。

5、上台后:不要急忙开口,而应用亲切的目光注视或扫视会场几秒钟,使听众的大脑做好接收信息的准备,得到无声的感染。

6、移动:一般来说,在正规的场合演讲者站立好后是不宜移动的,但在特殊情况下,有时也要适当的移动。演讲者的身体如果需要移动的话,应注意以下三点:

(1)动要适当,宁少勿多。移动范围不应过大,不可跨越太远、来回走动。

(2)动有规则。演讲者在走动方向、节奏、快慢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规则,就既能活跃会场气氛,又能稳定听众的情绪。

(3)动要在理。必须符合演讲内容的需要,或者出于其他的目的,比如,为了进一步鼓动听众或者制止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演讲者可以向前走动点。

演讲技巧二:演讲时的视线

演讲也就代表着要接受听众众目睽睽的注视,特别是走到麦克风前与听众面对面的那一刻,所有听众的视线都集中在演讲者身上,这些视线或许会令演讲者更紧张,但如果避开演讲者的视线,会令听众觉得演讲者不值得信任。

技巧:

1.在演讲过程中,面对这些视线的压力,可以一边演讲,一边将自己的视线投在充满善意和充满笑容的听众脸上。

2.如果直视听众的眼睛会令自己感到紧张,可以将视线放在观众的头顶上,也可以变换注视的对象,不但要左右乱看。

3.侧视法。用“Z”形成“S”形运用视线。此法在演讲中用得较多。

4.点视法。在很特殊的情感处理与观众的不良反应出现时,可大胆运用此法,此法很厉害,对制止听众的骚动情绪有很大好处。

5.闭目法。人的眨眼一般是每分钟五至八次,如果眨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就成了闭眼。演讲中讲到英雄人物英勇就义,演讲者和听众极度紧张,心情难以平静时,可运用此法。

6.仰视法和俯视法。在演讲时不要老是注意听众,可以根据内容运用仰视和俯视,如表示长者对后辈的爱护、怜悯与宽容时不时把视线向下;表示尊敬、撒娇或思索、回忆时可视线向上。

7.前视法。就是演讲者视线平直向前而弧形流转,立足听众席的中心线,以此为中心弧形照顾两边,直到视线落到最后的听众头上,视线推进时不要匀速,要按语句有节奏进行,要顾及坐在偏僻角落的听众。

8.虚视法。即“眼中无听众,心中有听众”。这种方法在演讲中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初上场的演讲者可以用它来克服自己的紧张与分神毛病而不至于使自己看到台下那火辣辣的眼神而害怕。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表示演讲时的愤怒、悲伤、怀疑等感情。

9.环视法:有节奏或周期地把视线从听众的左方扫到右方,从右方扫到左方或从前排到后排,从后排到前排。视线每走一步都是弧形,弧形又构成一个整体–环形。这种方法要注意中间的过渡,由于其视线的跨度大难免有为视线而视线之嫌,演讲时要注意衔接。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感情浓烈、场面较大的演讲。

演讲技巧三:演讲的脸部表情运用

面部表情,要求自然真实,喜怒哀乐都要随着演讲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发展需要而自然流露,切不可“逢场作戏”,过分夸张,矫揉造作,那样会令人感到虚伪滑稽。也不可毫无表情,冷若冰霜,使人感到枯燥压抑。演讲者的面部表情与口语表达要协调一致,要能准确鲜明地反映自己内在的思想感情。面部表情和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应同步进行。为了有效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要尽量避免傲慢的表情、讥讽的表情、油滑的表情和沮丧的表情。这些表情都会在听众中产生不良影响,形成离心效应。

技巧:

1.面部表情要自然。要自然真诚,发自内心,尽量保持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性。

2.面部表情要既要有灵敏感和鲜明感,又要有真实感和艺术感,但不要刻意追求演员式的表情。

3.面部表情要准确。面部表情作为一种演讲表达的形式,首先应与实际内容和现场气氛相统一;其次,面部表情的变化要与演讲者的意图相吻合。

4.演讲者最好控制自己的表情,演讲时不可低头,因为人一低头就给人一种垂头丧气的感觉,眼睛最好能直线听众,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5.演讲时的速度可以放慢些,因为放慢说话的速度,可消除紧张情绪,令情绪得到稳定,而脸上的表情也可以得到放松,这就令演讲都看起来泰然自若。

演讲技巧四:演讲的声音和腔调

演讲时的声音和腔调关系到整个演讲的成败,如果演讲时音量太小,会令坐在后座的听众听不清楚,如果演讲者的声音模糊,忽高忽低,或者声音痉挛颤抖和飘忽不定,都会令听众难以理解演讲内容,甚至会令听众感到厌恶。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

技巧:

1.想要成就一场成功的演讲,演讲者在演讲时,表达要准确清晰,声音要铿锵有力,悦耳动听,演讲时还要随着感情变化区分轻重缓急。

2.演讲时要词句流利、准确,并令听众能理解,演讲时最好句式短小,不要一次讲太长的句子,通俗易懂的词语,可以讲一些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生动有活力,这样可以更吸引听众。

3.说话的速度。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4.词句流利、准确、易懂。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

5.发音正确、清晰、优美。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这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6.语调贴切、自然、动情。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尽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演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不停学习和实践,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讲者,也能造就精彩的演讲。

 

初学演讲者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个初学演讲的人,如果过分夸大态势语言的作用,渲染态势语言的魅力,势必是哗众取宠、舍本求末,使演讲失去本来的意义,只有把丰富深刻的演讲内容、准确熟练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和谐、自然的态势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学习演讲、最后达到成功的必由之路。那么初学者演讲时最不应该犯的十个错误是:

1. 念稿:

你永远都不应该去朗读幻灯片、活页图表、投影机或讲义上的文字,除非是你在展示幼儿园小朋友或那些不懂阅读的人该怎么朗读。而且,他们识字,为什么要坐下来听你把这些字念给他们听呢?

2. 不求助:

没有人样样精通。我知道自己笨,所以绝不会试着自己报税。我那天才的会计会帮我完成(而他恰好也是个不错的公共演说者)。如果你在这十点或其中任何一点上有问题,快去寻求帮助。你不会后悔的,并且很快就会变成出色的演讲者。

3. 道歉:

如果演讲者为了什么道歉,没有什么比这更让观众尴尬的了:1)观众根本没有注意到;2)观众搞不明白错在哪里或缺了什么;3)道歉分散了他们理解演讲主旨的注意力;那么。同样的,如果碰到任何你知道可能出错但观众不知情的问题,记住,无知是福。

4. 疏于练习:

这一步是无法省略的。你必须练习,高声练习。你必须彻底熟悉自己的开头和结论部分。让“怯场”情绪挫败你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你站在观众面前真枪实战是第一次听到演讲从自己口中说出的效果。所有伟大的演讲者都会练习,而且他们练习得非常勤奋。

5. 以为人人都是喜剧演员:

如果你很风趣,那就再好不过了。每个人都喜欢笑,而且谁都知道成年人笑得远远不够。但,好的演讲不一定是要风趣幽默的。确切地说,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做你自己。观众只会倾听那些他们信任的人,而唯一一个取得信任的方法就是做到真实。真实的唯一方法是做你自己。

6. 即兴发挥:

我经常听到人们(以骄傲的口气)告诉我他们从不为演讲做准备,而更喜欢即兴发挥。天哪,你必须做规划和准备,不管你的演讲时间是10分钟还是100分钟。没有人喜欢听别人瞎扯、乱弹琴、跑题或是自我重复。我记得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说,即兴演讲需要大量的准备。动手吧。

7. 提前到达演讲场所:

永远都提前到达演讲场地;如果能提前一天最好,但如果不能,至少在你安排出场前半小时到。如果提前到达,你可以让自己熟悉场地,并和其中一些观众见面,这是打破沉默和提高自己舒适度的一个绝妙办法。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在演讲中提到他们或者他们的专业领域,这会成倍提升观众兴趣。

8.使用多余的视觉辅助:

讲到朗读幻灯片,顺便也说一下,你永远都不应该展示文字密集的幻灯片、投影片或活页图表。就这么简单。你的视觉辅助工具应该用来表现你用语言无法表现的东西。明白吗?也就是图表、曲线、图片、动画和音乐。你使用的任何视觉辅助都应该起到协同说明的作用,它应该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方式进行阐释说明。

9. 超时:

超过限定的时间永远都不是一个好主意。你要么提前几分钟收尾,要么准时结束。比如,如果你只是其中一个演讲者,而你正好被安排在午餐前,或者更糟,恰好在傍晚时分,那么做一回英雄,提前10分钟结束。随后准备在午餐或者鸡尾酒会上回答提问。对你感兴趣的人自然会来找你。而另外所有人都会无比喜欢你,就因为你能够同情他们饥饿的肚子和嗡嗡叫的大脑。

10. 和盘托出:

你是专家,他们来是为了听你演讲。演讲者最普遍的冲动是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诉观众。错!组织材料的最好方式是围绕三个点展开,我觉得这非常奏效。我绝对不鼓励你给你五个以上的分论点。为什么呢?很简单。你的观众无法记住五个以上的点,如果你坚持给出很多,他们会1)到头来忘记你所说得一切;2)生气。做到清楚、简洁和体贴。将你的思路组织成三个大点,这样你的观众也可以照此进行理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演讲能力已成为考核和评价人才素质的重要尺度,学习演讲的人越来越多。笔者作为一名演讲爱好者和语言教学工作者,通过总结自己的演讲实践以及与一些初学演讲者的交流,认为初学演讲,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演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众所周知,任何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

演讲亦然。演讲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由演讲者的品德修养、语言表达和听众心理、信息传播价值及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行为过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的演讲理论是从演讲实践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熔铸了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文学、历史等许多门类的科学成果。

初学演讲的人,往往有着迫切的成功欲望,但却容易走上两个极端:或者轻视理论、盲目实践,或者死抠理论、忽略实践,结果都是屡讲屡败,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前者忽视了演讲作为一门严肃的科学所具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忽视了对演讲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企图凭借浅薄的个人经验去盲目摸索或简单地模仿而形成高水平的演讲能力,要么单纯地把演讲能力等同于口头表达能力或普通话水平甚至演讲稿的写作水平,以偏概全;要么专在态势语言上下功夫,钻牛角尖;要么错把演讲理论当成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以几个演讲名人的某次演讲或几句名言作为指南,夸夸其谈。而后者则往往被当前百家争鸣的各种演讲理论惹得眼花缭乱,要么难辨真伪,无所适从;要么视理论为要诀,一招一式都非得从书本上讨说法,被理论束缚住了手脚。如此等等,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

事实证明,没有一个人的演讲能力是天生的,而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实践,这才是古今中外的一切着名演讲家成长的共同道路。目前,在我国,以邵守义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演讲学专家对演讲理论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应该是指导我们演讲实践的宝贵财富。初学演讲的人,应该抛去浮躁,系统地掌握有关演讲的基本概念、演讲稿的写作、口语表达技巧、演讲中的机变艺术、演讲设计等知识,把科学的理论和扎实的实践相结合,开展有序、有效的演讲活动。

二、即兴演讲与常规演讲的关系。

我们一般把经过演讲者深思熟虑并备有演讲稿的比较严肃郑重的演讲称之为常规演讲,而把演讲者兴之所至,有感而发,在没有准备或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所发表的演讲称之为即兴演讲(注:按高振远先生的定义,见《演讲与口才》1997年1期)。

常规演讲和即兴演讲是两种常见的演讲方式,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但并无彼重此轻之分,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些初学演讲者往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认为常规演讲是念稿子或背稿子、装样子,是人人皆可为的没水平的表现,而即兴演讲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口才,所以一味追求即兴演讲而竭力否定常规演讲,初登讲台就毫不准备或只拿个简单的提纲就“即兴演讲”一通,渴望出口成章、一鸣惊人,结果往往是语无伦次、纰漏百出。我们认为,即兴演讲能力固然能真实体现演讲者的水平,但并非以“没有准备”为其根本特征,并非如毛泽东同志所批评的那种信口开河、胡讲乱说,向人民群众哇哇叫的老鸦声调,而“兴之所至,有感而发”才是它的灵魂,更何况所谓备有演讲稿的常规演讲,也并非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或背诵讲稿,即使是十分严肃郑重的会议上非照稿宣读不可的,也应该是边看讲稿边看听众的。比如,我们从电视上就亲眼目睹过****同志在国内、国际各种政治活动中所作的经过深思熟虑、严肃郑重地写就的报告、发言,也曾聆听过他在抗洪前线极具感染力、号召力的即兴演讲,这些各种场合、不同类型的演讲,十分准确地体现出演讲者独具的风采和魅力。另外,我们也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常规演讲中,一些演讲者为了追求理想的演讲效果,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地从当时、当地听众的实际出发运用一些即兴演讲,或者放弃准备好的演讲稿,即兴发表演说(如时间不充足、听众不耐烦、演讲主题临时改变、天气地点变化等)。这些事实都说明常规演讲和即兴演讲之间并无非此即彼的矛盾,我们学习演讲也就没有厚此薄彼的必要了。一个演讲者高水平的即兴演讲能力离不开常规演讲能力的培养,而一个只具备常规演讲能力、缺乏即兴演讲能力的人,也只能算是演讲台上的“半桶水”。所以,对初学者来说,应该脚踏实地地进行长期的文化修养、心理品质、思维方式、语言技巧等各方面的艰苦训练,全面培养各种演讲能力。

三、演讲稿与演讲的关系。

演讲前要不要写演讲稿?演讲时带不带演讲稿?这似乎是一些初学演讲者碰到的难题。有些初学者认为,演讲稿无非就是演讲前下点儿功夫写就的一篇“作文”而已,念熟甚至背诵过,如果允许带就上台照着念,否则就照原样背出来。演讲稿就起这点儿作用吗?这就涉及到了演讲中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正确处理演讲稿与演讲的关系。

演讲稿,顾名思义,就是为演讲而准备的文字材料。由于演讲的类型和方式以及演讲者的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对演讲稿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一般说来,严肃郑重的常规性演讲,如公务报告、学术研讨,由于各自的政策性和权威性、科学性和真实性等的严格要求,都必须事先备有“全稿式”讲稿,并且可以或者必须在台上照稿宣读;而英模报告、经验交流等类型的演讲,则既可以准备全稿,以便做到胸有成竹、从容上阵,在有限时间里抓住问题的关键,揭示问题的实质,也可以只写出梗概或基本观点,临场充分发挥、灵活应变。至于“兴之所至,有感而发”的一些特定场合的即兴演讲,虽然由于时间的紧迫“没有准备或没有充分准备”,但也应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打出“腹稿”或列个提纲,以免上台后信口开河。

初学演讲者往往人为地割裂了演讲稿与演讲的有机联系。要么把心思全放在演讲上,只考虑着上台后如何去“演”去“讲”,对演讲稿为演讲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充分的时间也不愿去撰写演讲稿,或者写了也当成可有可无的“道具”,显示出心态上的浮躁;要么倾尽全力在“写”上下功夫,成语、典故、格言连篇累牍,忽略了从演讲稿到演讲之间语体上的有机转换,失去口头语言应有的通俗、朴素、简短、流畅等特点,失去了演讲的可听性,上台后唯稿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把演讲变成“作文朗读”或“作文背诵”。我们认为,作为初学演讲者,不但应认真撰写演讲稿,还应充分把握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努力达到演讲稿为演讲服务的目的。

四、口头语言与态势语言的关系。

我们习惯上把演讲中的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两种。仪表、风度、表情、手势这样一些非口头语言因素被统称为态势语言。勿庸讳言,和谐、自然的态势语言是演讲成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很多着名的演讲家都十分重视态势语言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但演讲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活动,首先是一种口语行为,不同于电影、电视、戏剧等表演艺术。

一些初学演讲者为了追求轰动性的演讲效果,很容易过分夸大态势语言的作用,把演讲的“演”理解为演戏,脱离具体的演讲内容,或者借鉴一些喜剧明星的表演技巧,如:模仿口技演员学鸟鸣马嘶,模仿小品演员学老年人说话、走路等;或者按演讲前精心“设计”的表情、“排练”的动作上台表演;或者简单学习一些演讲名家的演讲习惯,如毛泽东的一手*腰一手挥动等,这些片面的做法往往给人东施效颦、矫揉造作的感觉,使演讲的形式与内容貌合神离、缺乏个性,甚至被听众斥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笔者曾听到有人对这种装腔作势、浪费时间的所谓演讲讽刺说:“如果允许的话,说不定还会有人学毛泽东同志手拿烟卷儿上场呢!”话似玩笑,但颇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还曾就演讲的得失与一初学者交流,他竟把演讲的失败归结为会场临时改换而使他难以调整“动作”这一原因上来。这种观点虽非普遍,但也绝非偶然。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初学演讲的人,如果过分夸大态势语言的作用,渲染态势语言的魅力,势必是哗众取宠、舍本求末,使演讲失去本来的意义,只有把丰富深刻的演讲内容、准确熟练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和谐、自然的态势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学习演讲、最后达到成功的必由之路。

 

学习胡适口才技巧

 

作为哲学家、学者、作家兼教授的胡适先生,不仅其诗其文对当时和后世有一定影响,其演讲艺术亦因有独特的风度而受到学者的普遍赞誉。

胡适首倡“白话文运动”,课堂上也便经常相机向学生宣传白话文写作的好处,遇有学生置疑,就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一步引导。某日,黄侃在课堂为学生讲文言文之美,又拿胡适举例:“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达十一字。而用文言文仅需‘妻丧速归’四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后来胡适在课堂上讲白话文之好处时,有学生便提出疑问,幷以黄侃先生所举之例反驳。胡适说:“这不一定,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回电用的白话文,非常省钱。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同学们纷纷拟稿,最终挑出一份字数最少、意思表达最完整的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说:“这是十二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我的白话文只用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其中‘干不了’即有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则既有婉拒之意,又有表示感谢之意。所以,语言的简练,不在于白话文还是文言文,关键在用字恰当。”大家都为先生的讲解暗暗称绝,对白话文写作也日渐有所认识。

胡适在北平时,因“旧瓶新酒”一词引发他的考据癖。他说:“现在的人爱引用西洋古谚‘旧瓶新酒’,一定是被翻译错了。其出处在马可福音第二章,犹太人用羊皮装新酒,而不是用什么瓷玻璃瓶的。”当时有人特为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先生考据擅专场,马可福音第二章。原是旧皮囊一个,难将新酒此中装。证明怕老婆 .

胡适生逢卯年,是属兔的。他太太江冬秀是寅年生的,属虎的。小兔自然怕老虎,所以有流传胡适怕老婆的笑话。胡适在接到朋友自巴黎寄来十几个法国铜币后,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谐音恰为“怕太太”,乃戏赠友好成立“怕太太会”做为会员的证章。

胡适还写过一首关于文字方面的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金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

难能可贵的恰是学问渊博的大师级学者,将自己的听众、读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于学生,更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心贴心地交流、沟通,而不是以概念口号式的说教,去灌输去教训。一次讲禅宗的“不静观”,他侃侃而谈:“当你看到一位漂亮的***,你会神魂飘荡,如醉如痴。可是有禅宗修养的人却纹丝不动。缘何?他不是静止地看到现在的她如何美丽动人,而是看到她将来会变成走路蹒跚的老太婆,甚至变成蛆虫满身爬动的枯骨——想到这些,又有什么可爱呢?”此时,胡适环顾课堂,颇显沉闷低迷,便灵机一动,调侃戏谑道:“在座的各位***请放心,没有哪个男士会相信我的混话,下课后,你照样会收到男朋友寄来粉红色的求爱信……”顿时,教室如微风吹皱的湖塘,泛起了欢乐的涟漪。

某次宴会,胡适谈及墨学,滔滔不绝。黄侃忽然张口就骂:“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账王八。”胡适猛闻此言,尚未反应过来,只听黄侃继续在骂:“便是适之的尊翁,也是混账王八。”这一下胡适大怒起来。可是黄侃此时却又大笑起来,说:“且息怒。我只是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我不是骂你,不过聊试之耳!”举座哄然大笑。

谭鑫培的戏风靡北京,各大学多有谭迷。一天课间休息,教师们闲话谭的《秦琼卖马》,胡适插话:“京剧太落伍,用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都静听高论,无人插话,突然黄侃长身立起,说:“适之,适之,那要唱武松打虎怎么办?”

哄堂听胡说。胡适应邀到某大学讲演。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引得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胡适曾写过一首题为《朋友》的白话小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五四运动期间,校长蔡元培经常离校,校务就委托胡适管理。校外的社会活动,蔡也多请胡适代表出席。故此,黄侃笑说胡适是“一只绕着蔡元培上下翻飞的黄蝴蝶”。

黄侃对胡适说:“胡先生你口口声声说要推广白话文,我看你未必出于真心。”胡闻言不解,问道:“黄先生此话怎讲?”黄答:“如果胡先生你身体力行的话,大名就不应叫‘胡适’,而应改为‘到哪里去’才对啊!”胡听后无言以对。

胡适学识渊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枝不蔓,恰到好处。在某大学演讲时,多次引孔子、孟子、孙中山语,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机智而戏谑地写道,“胡说”,引得哄堂大笑。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寓庄于谐,妙哉妙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