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演讲的“事”、“情”、“理”

了解演讲的“事”、“情”、“理”

 

演讲稿是以说理为主的,目的就是以理服人,是一种宣传教育群众的手段。通过演讲者对所讲事物的态度,引发自身真实而有必然性的情感,只有将真挚的情感融入于所讲的“事”、“理”,才更能使人乐于接受,也更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演讲者借助的事例必须生动、正确、可信。通过叙事产生道理,利用叙事中产生的情感沟通听众的思想,达到其演讲的目的。因此,“情”、“理”、“事”是构成演讲稿内容结构的重要因素。了解“事”、“情”、“理”的内涵及各自的作用,是写好演讲稿的关键。

1、事——典型的事例 是演讲成功的物质材料

“事”在演讲稿内容结构中最有实体性,也最有客观性的要素,是演讲成功的物质材料。

古人曰:“夫立言要在于有物。”演讲没有充实的内容,没有具体的事例,思想观点便会失去依托,再多的道理也将流于空谈。当然,典型事例最好列举身边的、本企业的,而不是好高骛远列举听众不大熟知的“他山之石”,那样,其结果只能是阳春白雪和者寡。

演讲者讲的观点和主张,一般都是因为某一客观事例形式,并表现对这一“事”的看法。例如秋谨的《敬告二万女同胞》的演讲中,讲述“女人一生下来就晦气,是个没用的,恨不得摔死。从小缠足,肉也烂了,骨也折断了,只不过是讨个某人家姑娘的脚小说法罢了。男人死了,女子要戴孝三年,而女人死了,男子只戴几根蓝线,嫌难看不带。人死了没有几天,就出去偷鸡摸狗……七天未尽,新娘子早已过了门了。”这些事例都极其普通,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平常之事,但是被用到演讲中,却有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体现出秋谨对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的不幸遭遇,寄于极大的同情,批判了男尊女卑的“女孩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等谰言。鼓励妇女同封建势力抗争。对这一主题如果不用上述材料,会达不到目的,为什么呢?就是缺乏具体有力的材料,也就是对传播道理缺乏有力的证据。任何演讲都不能不是谈论事物的演讲。事例有大有小,在演讲中出现的方式也有不同,但他们在演讲内容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事例的关键就是理解和掌握有着正确根据的事例。尤其是它的本质和规律,这样无论对事例的感性陈述或理性的抽象,就都会是正确的、可信的,而不是片面的、歪曲的或失实的。只有真实令人信服的事例,才能在内容上保证演讲的成功。

演讲引用事例贵在精而不在多,只有精心选择典型事例,才能说明观点、阐发道理、深化主题。引用事例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总结性引用法,即对所引用事例包含的思想内涵归纳总结,借以揭示主旨;其次,还有评述性引用法,即借名言格言来直接加以评论,以阐明列举事例的目的及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及看法;引申性引用法,即在列举事例基础上,进行推导分析,借以把简单例证做详细分析,充分证明自己观点,加强论据的说服力;比较性引用法,在列举事例后,由表及里层层分析,来阐明自己观点,等等,使听众得出与演讲者一样的结论。譬如,炼铁厂李秦燕演讲的《我的组长,一缕阳光》,她没有用过多的大道理来诠释降本增效的主题,而是通过几个微乎其微的小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班长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降本增效的点点滴滴,表现了基层职工热爱企业、倾情企业的高尚情怀。正是从这一件件典型事例中,使在场听众为班长的精细管理所感动、所激励,为生产一线兵头将尾的敬业精神所折服、所鼓舞。

2、情–激越的情感 是演讲成功的助燃剂

“情”也是演讲稿内容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最有活力的,最有激动力的要素,是演讲成功的助燃剂。

演讲是演讲者思想和情感的燃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你想使自己的语言感动别人,就应该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否着,就达不到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演讲效果。情不通,则理不达,情理相悖,即便是至理名言,也不能使听众所打动,所接受。情感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蕴含在演讲内容之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激浊扬清,贬褒分明,如文化信息部的肖潇和高岩,在演讲中并没有雷同地讲如何降本增效,而是通过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把降本增效主题表达的淋漓尽致。另一种是表达在演讲技巧中,跌宕起伏的演讲语言,轻重缓急的语势节奏,演讲者威严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可爱的微笑,都可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设备检修部李丽萍那略带沙哑的声音、近似评书的风格、自如洒脱的气质,别有一番气度;还有瑞达公司的李少春、二幼的燕楠、烧结厂的张燕燕、炼铁厂的刘丽歆和李秦燕、武保处的王建玉等选手,他(她)们清澈明亮的嗓音和独具个性的演讲风格,都给听众留下与众不同的深刻印象。

演讲者对所讲的“事”必然构成某种特定的关系,这关系中就有演讲者对事物体验和态度。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利弊判断。演讲内容中的情感一般都是由演讲者对所讲事物引起的,不是无缘无故的,既是客观事物引起的,又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必然性情感。这种情感会升华所讲的“事”,使之事例更加感人,所讲的道理更能使人接受,也更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对听从产生更大的情感激发性。例如《要事业,也要生活》的演讲“女性在事业上作无谓牺牲的时代正在结束,我们要在事业和生活之间构筑坚固的桥梁,我们这一代人的事业,就是通向一个崭新时代的曲折的路溶着我们的足迹,人们找到的不是一个事业的畸形儿,而是一个创造生活的强者,一个开拓事业的富翁……让怯懦的人接下去徘徊吧!让俗人们接下去议论和怜悯吧!同伴们,我们走着自己的路,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演讲中渗透出最深刻、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不是故意捏造,而是在叙事说理中的自然流露,是必然的,是衬托“事”“理”的需要,使“事”更加感人,“理”更易服人。演讲者正是用铿锵有力真挚激昂的话语,煽动着当代女性,既要事业,也要生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这种情感有着广泛的群众代表性,是广大有志向女性的心声,所以演讲者的情感也是一种个性与共性统一的情感。只有这种情感,才能引起更广泛的听众的情感“共鸣”,产生更大范围的情感激发作用。演讲稿中的“情”代表着一定的人民的情感、民族的情感和先进的阶级情感,这种“情”有一定的群体共性,是通过演讲的个性情感表现出来的。演讲的情感也是多种形态的,并非都是慷慨激昂、愤愤不平,也有幽默方式表达的情感,但无论用何种形式表达情感,它都必须服务于“事”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事”更感人。

唯情方能动人,这是演讲必须注意的一个特点。但要是“情”产生理想的效果,还必须注意两点:一要自然,演讲所表露的感情应与演讲内容相和谐,应是从生活实际产生并自然流露的生活真情,而不是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之情。只有真情,才能打动听众、抓住听众,收到细物润无声的教育效果,如设备检修部的雷厉、铁运部的呼磊、人力资源部的宋登华等,温文尔雅,娓娓道来,演讲风格赏心悦目。二要适度,把握分寸,运用自如。一般情况下,感情不要表现太满,激情不要过于张扬,否着,有情反被多情误。当然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影响人,给人提供精神动力,还需要饱满的激情,需要大爱之情,需要对真善美执着追求的拳拳之情。

3、理——深刻的哲理 是演讲成功的中枢灵魂

“理”是演讲稿内容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演讲成功的中枢灵魂。

所谓哲理是人们对事物和人生高度概括的总和,它比一般性的道理更为深刻,凝练,更有说服力。演讲既要以向听众表情达意,阐述道理为目的,就要在以情动人的同时,做到以理服人,特别要对一般性的说法加工、锤炼,使之成为带着理性的格言、警句,从而使你的演讲更生动、凝练、意趣盎然,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说事例是演讲的血肉,感情是演讲的神经,那么哲理就是演讲的灵魂。演讲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作用强弱,很大程度上要看演讲所释放的“理”能否释疑解惑,催人奋进。

“理”包含着客观的本身所蕴含的道理和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一般说来任何演讲要获得成功,它的理性内容都要体现一定的普遍的真理性。只有真理性的道理,才能以理服人,才能对听众产生理性的启迪。否则,演讲就不能在听众的心理上留下理性的积淀,也就是听完了就结束了,留不下什么东西。因而也就没有什么社会作用可谈,演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无任何意义了。因此,“理”就是演讲稿中的中枢灵魂。李燕杰的《塑造美的心灵》和曲啸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演讲,由于阐发了关于青年修养和人生道路的真理,因而启发了广大青年乃至全国亿万群众的良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普通的演讲词也必须具备真理性的理性启迪,如《做一头躬耕报苑的老黄牛》一位竞选报社副总编职务的竞选演讲中讲到:“我将协助社长、总编辑抓好三件事;一抓英雄二抓胆三抓皮肤是关键”他把报社的职员喻为“英雄”,利润喻为“胆”,报纸喻为“皮肤”,而干部职工是皮肤上的毛,演讲中用了几个生动有效的比喻,说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观点,阐明了道理,指出了报社的振兴之路,只有干部职工上下一致,团结奋斗,报社才能得到振兴发展,取得更大的利润。报社倒闭,我们也将失业,谓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而这个理与在场的听众达成共识,得到听众的认可,取得了演讲的良好效果。

表达哲理的方法:一是引用隽永的诗句。诗句能提高演讲格调,增加艺术韵味,使演讲意境升华至诗意与哲理的饱和点,意味绵长,耐人深思。如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就被大家多次引用。二是引用精辟的警句,警句不仅有思想性,有节奏感,有旋律美,而且能给人丰富的精神享受,给人美的启迪。三是有强烈的感召力,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致力国民革命,他过人的演讲口才享誉中华、享誉日本,享誉世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革命领袖地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李燕杰、彭一清、蔡朝东等着名演讲家精彩的鼓动演讲,给多少人以勇气和力量,使沉沦者奋起、萎靡者振作、糊涂者清醒,使多少人情绪高昂、激情满怀,重新燃起心中的希望之火。

综上所述,成功的演讲就在于事例的经典,感情的激越,哲理的深刻,就在于哲理统帅下的事与情的有机统一。

 

了解演讲者与听众的关系 触发听众的兴奋点

 

学习如何和人说话。这听起来不难,是吗?你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跟人说话。但是现在你要学习的是同时跟3个或4个以上的人说话,让他们理解你的意思,从你提供的信息中获益,甚至被你说的话所影响。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演讲。演讲有着一个骇人的光环,然而实际上它不一定要顶着这个光环,它的恶名被夸大了。我们要将它分而治之,将每个部分逐个击破,从而驯服这只“怪物”。要了解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知道为什么要了解和掌握听众呢?

第一,听众是演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双向交流活动。

演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听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演讲者离开了听众就失去了对象,演讲活动就无法进行。

第二,了解和掌握听众是实现演讲目的的客观要求。

演讲的目的是说服听众改变态度并按照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就要求演讲者了解听众的心理、要求和希望及对你所讲观点的态度,这样你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好演讲。

第三,听众在演讲活动中虽处于客体的地位,但也绝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参与者。

如果听众对演讲内容有极大兴趣,便会采取积极、热情的合作态度;反之,则会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演讲就不会成功,因此,演讲者必须在了解听众的基础上力求触发听众的兴奋点和创造欲,才能实现的最终目的。

演讲者行为与听众感知之间的关系

演讲者的手在发抖,你感觉到了。演讲者走入投影仪明亮的照射光线区域并瞟了一眼,你不自觉地全身回缩了一下。英国实验中的夫妇看见对方受到电击时,他们的镜像神经元使其产生了先前自己受到电击时一样的反应。《新星》节目中罗伯特.克鲁维斯手忙脚乱、紧张兮兮地拿着堆起的沉重箱子,而街上的陌生人也受到他的影响而变得紧张兮兮。鲍勃.多尔说出了充满情感的语言,选民却无动于衷。格雷.戴维斯在阿诺德.施瓦辛格面前黯然失色,所以他失去了州长的位置。

所有这些例子都代表了产生消极感知的消极行为。现在让我们转换镜头:如果行为是积极的,它就会产生正面感知。

让我们回到2004年7月27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当时还默默无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42岁州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政策演讲,结尾时他说道:

美国,今晚,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活力,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紧迫感,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激情,如果你和我感受到同样的希望,如果我们履行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坚信,整个美国,从佛罗里达到俄勒冈,从华盛顿到缅因,人们都将在十一月站起来,约翰.克里(JohnKerry)将宣誓成为总统,约翰.爱德华兹(JohnEdwards)将宣誓成为副总统。这个国家将重申她的承诺,在经历了政治的黑暗长夜之后,光明而崭新的一天将要来临。

奥巴马的语言充分表现出了活力、紧迫感和激情,而他的声音和形象也表现出了活力、紧迫感和激情。

这套表达体系将运载物成功送上轨道,在座无虚席的波士顿舰队中心体育馆(FleetCenter)里,大会代表们一致起身向奥巴马报以热烈的欢呼。此后的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内,媒体上到处都充满了对这位充满魅力的年轻政治家热情的赞美之辞,他一夜之间成为一名政治明星。三个月后,他成为了一名第一任期的美国参议员。他的投票支持率达到了70%,是伊利诺伊州参议院席位角逐有史以来最高的。四年之后,他的势头不减,四个月后,巴拉克.奥巴马成为了美国民主党第44届总统候选人——这一切仅仅源于一场时长16分25秒的演讲。

演讲中演讲者和听众之间不是敌对关系

合作的状态才能让双方获得令人满意的经验。听众知道你所做的并非易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可能像你一样曾经面对听众。他们希望你能成功。他们希望听到你的信息,理解你说的话。他们希望你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觉良好。最重要的是,他们希望理解你告诉他们的东西,并从中获益。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就不会来听你演讲了。当你能接受并消化这一点时,你就在克服演讲的恐惧心理这条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演讲前充分准备 克服演讲恐惧症

 

有的人因为要在人前演讲而两腿发抖。无论如何,演讲只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不管喜不喜欢,你总有一天要做这样一件事情。从婚礼上的祝酒词到向工友介绍东西,演讲在你的生产生活中占有显着地位。唯一的问题是,演讲,你准备好了吗?

你也许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并没有准备好,那么下面这些贴士也许对你有用处。

1)放松,不要被台下的人吓到,他们大多都不是你这个专业,甚至不是你的同学,同事,你不用太在意他们的感受,你需要关注自己的表现。

2)做好准备。演讲之前的准备工作将有助于减压。记住,谁准备不成功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

3)了解你的听众。这不是让你在门口迎接并结交每一个人,而是让人家认为你想和他们引起共鸣。就像不要在保护动物的演讲上穿裘皮大衣那样简单。

4)对你要说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轮廓。演讲之前准备工作大纲和演讲大纲,工作大纲上面可以写任何东西,包括要说的话,要引用的内容等等,演讲大纲则主要控制演讲的进程,让你自己一目了然,知道演讲进行到哪里了。演讲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读材料。

5)和听众有眼神交流。没必要总是看着一点,可以环视整个演讲场所和你的所有听众。注意!在这样的时候要避免洒水车效应,就是不要持续的从演讲场所的一边看到另外一边,而是把视线放到听众中的不同的人身上。

6)在开始部分,你要表现的比较强势一点。需要有一个吸引注意力的话题。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挑衅或者是一个和主题相关的小故事。

7)在演讲中适当使用手势和小道具。

8)应该比平常说得慢一点。你得记住你的听众在努力吸收你的滔滔不绝的论述。

9)注意:从一点向另一点过度要清楚,让听众跟上你的进度;演讲中的过度不要太多

10)要说在点子上。如果你东拉西扯会让听众失去兴趣。如果你在讲的内容非常重要,用越少的词描述越好。

11)结语部分,劝说式结语可用问题式结尾;减弱式结尾-阐述观点,然后说明仍在继续研究某一领域,为听众留下想象空间。

12)构建演讲主体的不同方法:一个主题的不同方面;把相同领域的东西组成次一级的主题;空间形式展示发,分部分讲解相关领域

13)介绍部分要有力,要达到交流的目的,有四点注意:必须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介绍你的题目;树立你的威信/可信度;总体预览一下你的要点。

14)信息型演讲的结构:介绍,主体,结语。例如十五分钟的演讲,介绍部分五分钟,结语部分两分钟,主体部分十分钟。主体也可以分成若干要点进行,不宜太多。

15)不要让演讲拖得太长,有些人听10分钟就没有兴趣了。如何在演讲中控制时间?一个好的办法是在大纲中重点部分标明时间。如果已经超出了预计时间,就勇敢的说出来时间不够了,梳理一下之前或者之后的要点,然后做总结。演讲是交流导向的,而非表演导向。如果你非得拖那么长的话,最好每十分钟安排一个互动环节。

16)在收尾部分,给听众一些思考的空间。结束的时候不要总是说“谢谢”这样很没有新意。可以用一个总结陈述让人觉得你结束了。

17)要乐在其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