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怎么沟通 怎么和人沟通
人与人怎么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谨记一个原则,那就是切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待对方。因为这不但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还会让你因为姿态高度而放弃有效沟通。善于沟通的人是永远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想要顺畅沟通,就要保持与对方相同的高度,就要允许对方将与自己理解的不同偏差表达出来。
事实证明,真正有效、顺畅的沟通都是双方放低姿态,并保持相同心态来交流的。特别是当沟通过程中,一方的身份明显高于对方时,若能适度放低姿态,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美国前总统里根虽然贵为一国总统,但为了赢得国民的好感,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也不惜放下高高在上的总统身段,亲自为一个小孩做助手。
原来,当时有一个叫比利的小男孩已经病入膏育。男孩家人都非常希望让他在临死之前完成自己的所有心愿。所以,大家拼命满足比利的每一个要求。
可是,当比利说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梦想时,大家都无计可施了。为什么呢?比利最大愿望竟是能做一回总统!这个愿望让全家人为难了,哪怕是那些想帮助他的好心人也同样无计可施。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里根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向比利发出邀请,请他到白宫来圆自己的梦想。比利身体虽然虚弱,但当他进入白宫坐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时,小脸上却泛起满足的笑容。里根并不是装样子让比利来白宫坐一坐,而是真的让他当总统,自己则亲自给他做助手,“帮”他处理所有公务。这样让比利真的如同总统一样,使他内心无限满足。
这种类似于游戏的工作,里根足足坚持了一整天,直到比利离开白宫。这件事情一出,里根马上成为民众眼中最有人情味、最有亲和力的总统。大家都认为,这才是他们需要的总统。这种从内心发出的喜爱让里根一度成为美国“最称职的总统”。
很多时候,人们总习惯将自己看得最重,认为自己才是高高在上的,是应该受到他人敬重的。但事实是,当我们将自己的姿态放在高处时,也就将与我们沟通的对方推到了远处。无疑,这对于顺畅的沟通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当我们高姿态时,态度总会在无形中变得不好,从而导致双方沟通关系恶化,让沟通无法继续下去。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沟通过程中相对放低姿态,则可让对方感受到充分尊重。这时,哪怕我们所说的话对方有所反对,甚至有坚决反对,也因为我们的尊重而不好意思直接表达。这无疑就大大促进了双方的沟通顺畅,使得关系融洽,并迅速建立对话机制,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
有哲人说,放低姿态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认识自己的正确行为。确实,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从来不缺少高高在上的人。但事实是,不管这个世界少了多么高高在上的人,地球都一样会照常转动。
相反,世界上却总是很缺少低调、平和的人。如果我们平时都能放低一些自我姿态,对他人宽容一些,对自己看轻一点,就会让生活与人际都变得轻松、踏实。
善于沟通的人是深谙此道的。他们总是非常喜欢在沟通过程中将自己的姿态保持相对低调的。这种低姿态的风度,总能恰到好处地让我们看到其内心的光明磊落以及无私无畏。这种境界最能打动,也能吸引人。从而使得我们更愿意与之进行交流,保持平和、顺畅的沟通。哪怕是天大的事,有这种气场的存在,也可以达成良好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聪明者总是说: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因为傲骨让我们做人更健康,而傲气只会让我们飘飘然不知所以,无端将自己与他人之间拉开距离。这对于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来说,是万万要不得的大忌。一个人心中充满了傲气,就会让他人引起内心的警戒,就会给人不容易相处的感觉。但是,若能时时刻刻注意适当放低自己的姿态,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原本并不容易接近的人,会变得愿意与我们共事,甚至由衷佩服我们。
沟通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只要能摆正自己的心态,达到对方愿意配合我们交流的效果,那么沟通也就成功一半了。而在这个沟通过程中,我们再低调一些,姿态放低一点,则能取得理想的人际关系,成功消除对方的警惕与戒备,沟通自然就会变得顺畅,我们想要的结果也会唾手可得。
怎么和人沟通
我们都知道,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一定是先耐心地听病人说完他的病情,再依着症状做检查、开药方、给出平时的注意事项。
在人与人的谈话中,要有一个好的沟通,我们也需要学做好医生,先听后说,听清楚对方的意思,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真正要听清楚,不仅需要我们竖起耳朵,听对方具体说了些什么;还需要我们睁大眼睛,观察对方的情绪变化;更需要我们敞开心扉,用心去体会对方的内心表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对方,进入同一个语境,说的时候才能说到点子上去,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
郑茜和华菲菲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也一直保持联系,有一天郑茜打电话给华菲菲说,心情不大好,想找个地方坐坐,一起说说话。
她们在一个咖啡馆落座以后,华菲菲就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郑茜竟然掉了眼泪,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和老公吵架了,他还想动手打我。”
华菲菲听到这话,就替她打抱不平:“他怎么能这样,娶到你这样的好老婆,竟然不知道珍惜,实在不行,跟他离婚算了。”
郑茜一惊,说:“离婚?是不是太草率了?”
华菲菲说:“你条件这么好,还怕跟他离婚,离了婚闭着眼睛找,也能找到一个比他更好的。”
郑茜说:“离婚,孩子怎么办啊?”
华菲菲说:“你想要就要,不想要就给他,也不能为了孩子自己的幸福就不要了吧。”
郑茜不再说话了,喝完咖啡,她们也都各自回了家。
后来,华菲菲约郑茜出来逛街,郑茜总说没时间。华菲菲很是纳闷儿,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她。
再后来,华菲菲从另外一个要好的女同学那里得知,郑茜在生让她和老公离婚的气。她和老公关系一向挺好的,那一次,她是因为和婆婆闹了点矛盾,所以和老公也吵了几句。她和华菲菲说,也就是找个人诉诉苦而已。没想到华菲菲竟然让他们离婚,她后来跟老公说了,老公也很生气,让她以后不要和华菲菲来往。
得知郑茜生气的原因,华菲菲一定很后悔不该说出让郑茜离婚的话,而她更应该后悔的是,没有耐心地听郑茜把话说完,就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看上去她是替对方出头,反而因为误解对方的意思,让郑茜两口子对自己一肚子的意见。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别人找你诉苦,就是想把事情说出来,心里没那么憋闷,并没有想着一定让你给出个主意,把什么问题给解决掉,这时候你只需要听他耐心地说完,顺着对方的情绪,适当地说些宽慰的话。千万不可以像华菲菲这样,话没听完就上纲上线、火上浇油,那样对方的郁闷没有消解不说,反倒可能因为你的话心里添了堵。
如果对方真想让你给出主意时,你更要听他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才能判定是非曲直,给出合情合理的建议。毕竟,很多事情都不像你主观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郑茜本来就是因为婆媳间闹点矛盾,然后和老公绊了嘴,如果华菲菲听清楚了这些,她就可以从化解婆媳矛盾入手,给出建议,而不是劝对方离婚。
生活中做一个先听后说的人,能让沟通更顺利,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先听后说,能给对方一个情绪的缓冲。当别人情绪激动地找你说某件事时,你千万别急着回应他,可以端个凳子给他坐着,给他递支烟或老一杯水,耐心地让他把话说完,他说着说着,心情就会渐渐平静下来,自己先对事情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这时候你再根据他所说的内容,以局外人的身份点拨几句,自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相反,如果你不等他平静下来,就急着给建议,只会让对方的情绪更激动。
先听后说,可以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真相。一个公司新研发的产品市场遇冷,老板很生气,他把研发部的经理叫过来,准备大骂一顿,但他还是先压住了火气,让经理先说原因,经理解释说市场对新产品有一个接受过程,预计产品在两个月之后会开始热销。老板没再说什么,而两个月后产品果然大卖,老板开公司大会时专门表扬了那位经理。试想如果老板不先听解释,直接骂经理一顿,甚至把新产品停了,会有什么后果?
先听后说,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用耳朵、眼睛、心去“聆听”,搞清楚对方的真实意图,才能站到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也只有认真地听,才会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更愿意和你交流。一项调查显示,遭受校园暴力的大部分孩子,并不愿意和家长说,而不说的原因除了受到施暴者的威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家长没耐心听,刚听两句就呵斥孩子,让他们专心学习,离“坏孩子”远点。而不是听孩子讲完,搞清楚对错,站出来替孩子撑腰,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怎么和孩子做朋友
F一友好的氛围(friendlymood)营造友好的氛围有利于亲子交流的氛围,有助于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因为这样孩子更善于接纳身边的一切,而不是处处提防他人
R一相互尊重的态度(respectfulattitude)如果孩子受到了尊重,他们就会懂得尊重的价值,进而才能建立自尊和自信,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I一对倾听感兴趣(interestedlistening)向孩子表示想倾听他说话,让他有机会和你聊天,有助于培养孩子大胆说话,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E一热情(enthusiasm)如果对孩子表示热情,彼此之间就会产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N一培养(nurturing)不管成人还是孩子都需要培养,家长们可以抽出时间来跟孩子一起玩耍,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对生活充满正能量的各个方面,这会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D一和孩子对话(dialoguewithyourchild),日常中与孩子多多说话,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多动脑子,发散思维。
S一自尊和自信(self-esteemandconfidence)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方面,家长们可以在培养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给予适当的鼓励。
怎样和孩子沟通交流
1.父母与孩子交流要用信任的语气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2.父母与孩子交流要用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
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玩一会儿,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3.父母与孩子交流要用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4.父母与孩子交流要用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
5.父母与孩子交流要用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家长与孩子交流误区
指责埋怨型沟通
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
迁就讨好型沟通
溺爱是一种畸爱,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孩子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想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
打岔啰唆型沟通
打岔啰唆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说话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像两架同时开着的收音机,各自在坚持不懈地播放着各自的声音,根本没有听众和反馈;另一种情况就是,一方在喋喋不休,另一方则陷入烦躁、焦虑之中,盼望若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这种毫无效能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造成孩子出现青春期问题,出现逆反和抵触情绪。
怎么和孩子做朋友怎样和孩子沟通交流家长与孩子交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