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炉”再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正当我们的社会筹划着怎样缓解这样的压力时,长春师范学院对毕业生施行了“召回”制。凡该校毕业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需要更新,或用人单位不满意的,学校将实行“召回”制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对一免费培训。“召回”制如一石激水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投来的是疑问的目光,“召回”制能解决就业难吗?它的可行空间有多大?给大学生就业会带来什么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对我省各界人士进行了采访。

大学生:这是一种人力、物力和青春的浪费

谈到“召回”制度,一些大学生都持不赞同的态度。

哈师大的赵楠同学说:“我不会接受,因为再回到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不会有什么提高,这只是一种人力、物力和青春的浪费。如果要学习的话,我会选择考研。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有所提高,也可以为自己找工作增加一些筹码。”

一位荆同学也表示不同意这种“制度”,他认为,对于学生自身来讲,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难道这只能证明自己是“残次品”吗?

还有一些已经毕业的同学认为,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相差很远,甚至有些根本用不上。现在社会变化很快,就业要看机遇了,刚毕业大家都差不多。知识、经验还是在社会和工作中积累的更为实用。回学校学习、培训根本没必要。

用人单位:不会给再回学校学习的时间

一些用人单位也认为“召回”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但单位不会给那些学生再回学校学习的时间。因为企业讲求的是效益,不可能等一个人去学习然后再回来工作,这会浪费很多时间,失去很多效益。

学校:只有调整教育格局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针对“召回”制度学校又是怎样看的呢?

哈师大负责毕业生工作的别正全老师分析说,从态度上看,这种做法是积极的,但这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只是一种补救的措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如果大学教育只靠这种补救的方式,去实现学生就业,那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就业难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单从学校角度讲,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应该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真正的素质教育。专业针对教育,教育要针对社会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格局,以达到理想的就业率。因为格局决定结局,只有调整合理的教育格局,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许会走点弯路遭受挫折。但职业的成功之道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控制弱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克服弱点上。只要识别并发挥自身的天赋,配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找到适合的岗位。

工程大学就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业的主体在于学生本身。即使学校施行这种做法,学生也未必选择。大学生们在发现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存在欠缺时,通常会选择考研。是否实行“召回”,应该根据各学校的情况而定。

有关部门:“召回”制度有待考验

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召回”制度,现在看还是个雏形,能否有所成效还有待完善与考验。2005年黑龙江省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已达到11.3万人。为保证就业率,省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保部门积极联手对策。以市场为导向,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主管部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非公有制单位和中小企业接收毕业生政策;并且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引导他们到基层、到西部工作。另外,黑龙江省还加强了网络市场的建设,形成了一个强大、快捷的供求信息发布体系。这些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

有关专家表示,“召回”制度从其初衷看是良好的。但从实质上看,未必能改善就业难。从某种意义上讲,“召回”制似乎有哗众取宠之嫌。因为大学生在校的三、四年时间,学校都没有将专业知识传授好,毕业后再进行“召回”又有何意义?很大程度上,高等教育缺少针对性。从长远发展来看,教育的改革重点应放在在校生身上,而不是毕业生身上。调整适当的教育教学方针,准确的向社会输出不同的人才,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