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任性的表现、成因与矫治
幼儿任性的表现、成因与矫治
家长会经常看到或感受到这样一幕:
A:在商店里,孩子为了买这样或那样的玩具、食品,大哭大闹,,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这时家长要么对孩子大打出手,要么无奈地就范,依了孩子……
B:在亲朋好友的聚会中,孩子们为了共同喜好的物品,争来抢去,互不相让,甚至还打了起来,让父母难堪尽了头。
C:孩子不想自己吃饭,父母想通过您的威严来说服教育,不想爷爷出来“帮忙”,躲在爷爷身后的孩子嘻皮又笑脸,扬言“管得着吗!”……
D……
以上表现为孩子的任性。
幼儿任性,从心理学上讲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现象。由于孩子心理发展还不成成熟,对许多事情缺少认识和判断力,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和情绪来参与,于是便有了任性。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任性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幼儿任性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任性也就成了孩子要挟大人来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和法宝。因此,必须把幼儿任性扼杀在最初阶段。如果您的孩子也任性,不防参考以下几招。
防患于未然
幼儿任性的表现一般都有规律,作父母的要多留意,当孩子要出现任性时,(或去商店,朋友家,和祖辈在一起)及时对孩子讲好条件,打好预防针,对其“约法三章”,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要取消此活动。力争把孩子的任性扼杀在萌芽阶段。
让孩子选择
孩子一旦出现了任性,可通过让孩子选择的办法来帮助他。如果想让宝宝停下他一直在看的电视,您不防让他选择到底要看五分钟还是三分钟,这时的孩子会毫不犹豫在说“五分钟”,等到时间一到,宝宝再想反悔、任性也就不太可能了。
说理引导
孩子有些要求是无理的,是不能满足的。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可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童话、故事、寓言里面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并利用故事中的榜样和现实生活中的任性相对比,让孩子从内心里拒绝任性。上一年级的女儿做作业精力不集中时,自己总是提醒不要学习《小猫钓鱼》中开始的猫弟弟。“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可见童话、故事中有多少的榜样可让孩子学习,模仿!再次,说理教育做为“预防针”放在孩子出现任性前,把您的孩子说成是故事中的“榜样人”,早哄住孩子。这样效果会很好。如果把说理引导放在孩子任性后也会不错的。
冷处理
按照幼儿心理特征,对待孩子任性的最佳办法是进行“冷处理”,即采用暂时不理采他们的态度,此时,无论孩子是哭是闹是蹦是跳,都应对其漠然置之,把孩子暂时孤立起来。只要不发生意外现象,几次后,孩子从中自然领悟到:靠执拗、任性、发脾气是不能实现自己不合时理的愿望的。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全家人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一定要步调一致,否则,不光目的达不到,孩子的任性会越来越严重。
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子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不和小朋友抢玩具,对人要有礼貌……久而久之,他就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方法的运用
在孩子任性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切莫打骂孩子,也不要当众批评羞辱孩子。家长可灵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孩子在玩具摊前耍赖不走,非要买某种玩具时,大人可对远处发出的声音说:“噢,那里怎么了,快去看看!”然后抱着孩子离开此处。买玩具的事就会很快被忘记了。
激励夸奖
孩子好胜,喜欢听“好话”、“戴高帽”。在孩子出现任性的前期,家长可大力表扬孩子的某一长处,为孩子“转变”找好台阶,或者反向激将,说他不会像某某一样任性,从而达到家长企盼的结果。
舍得拒绝
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长要舍得拒绝,切莫轻易满足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对已为父母的人说过:“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那任性也就让你无法收场了。
定些规矩
“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凡事都有一定的规矩和界线,什么是该做的,什么又是不能做的。从小家长就要给孩子指出日?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那些任性的连基本生活习惯都没养成的孩子,做父母的可要在幼儿的习惯培养上多下一番功夫。为他安排一个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空间,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如果家长一时做不到,可暂时让他离开父母,到亲戚朋友家中生活一段时间,这对矫正孩子的坏脾气也有一定效果。
教育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教育一致,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任性的宝宝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