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该怎么用
激将法该怎么用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求人办事时,找准对方的软肋也能成为激发他人办事的巨大力量。找准对方的软肋,可以根据人性的弱点,从道义的角度去激怒他。让对方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义不容辞地必须去干。中国人历来都比较重视“礼”和“义”,从这两个方面下手,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国时期的刘备,就是凭着“礼”求来了军师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用“义”求得了关羽和张飞的忠肝义胆、生死相随,为他建立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逃至樊口时,他势单力孤,继续与曹军对抗无异于死路一条,所以他除了与盘踞江东的孙权联手以外,别无他计。去江东与孙权谈判无疑需要一个智勇双全的将才,能够担当此任的非诸葛孔明莫属。诸葛亮自荐过江,最终说服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最后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当时,孙权是一个年仅26岁的将军,血气方刚,自尊心很强。诸葛亮是怎样打动他的呢?其实他正是利用孙权这个弱点,用言语刺激孙权的自尊心,让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转变了。诸葛亮见到孙权时这样说:“如今天下大乱,将军在江东举兵,刘备在江南集结,目的都在与曹操争夺天下。眼下曹军势如破竹,威震天下,空有英雄气概是无法抵挡曹军南下的。加上刘备之军渐渐败退,将军您宜早做应对,仔细斟酌才是。如果贵国实力能够与曹操对抗,就与他断绝外交;如果无力与其对抗,不如迅速解除武装、俯首投降算了。可依我看来,将军只是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犹豫不决。可是目前形势急迫,不容您费时考虑,希望马上定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孙权听到此话禁不住一愣,反问道:“按你所说形势如此严峻,刘备怎么不赶快投靠曹操呢?”
孔明回答说:“此言差矣。齐国壮士田横您应该知道,他在道义上不能投靠汉高祖,宁可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刘备是汉室后裔,具有帝王资质,目前虽然困顿,仍有八方壮士慕其英名,纷纷前来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于事成与不成,只有靠天命而定。岂可向曹贼投降呢?”孙权听后大叫一声:“我吴国拥有十万大军,承父兄之业,更岂可轻易言降?”孙权虽然大叫不降,其实内心也很不踏实,事实上他没有足够的实力抗击曹操。于是又向诸葛亮问道:“眼下除了刘备之外再找不到能与曹操抗衡的军队,可刘备最近连吃败仗,不知是否有军力与其再战?”
对此,诸葛亮早有准备,他说:“刘备确实吃了败仗,但现在军力仍不少于一万。而曹操之军虽众,但长途南下,早已人困马乏。而此次为了追击我们,曹军的骑兵一昼夜竟跑了三百里,早已成为强弩之末。再者,曹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士,不习惯南方水战,我方占有地利;荆州之民虽然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是时时准备反抗。如果将军集精兵猛将与刘备之军配合,联手作战,一定会击败曹军,此为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剩下的就只有看将军您的决断。”孔明这一番精辟的分析,指出强敌之短处,强调刘、吴联合的潜力所在,最后把事情成败的关键又推给了孙权自己,可谓步步高招,神机妙算,使原本主意不定的孙权下定决心,联蜀抗曹。
此事,诸葛亮之所以能够与孙权谈判成功,关键在于他采用了激将之法,抓住了孙权的自尊心强的特点。对于血气方刚、智勇双全的孙权来说,使用其他的计谋也许无济于事,而激将之法也许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