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只是一种职业?
日前给大学生做了一场培训,培训中听到一种观念:“宁可自己挣500,不去打工挣5000”。这让我的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幕:
那一次,家里包饺子需要香菜,我就到市场去买。询问几家之后,终于看到香菜,可主人不在,我便问旁边的摊主:“老兄,这家的主人不在吗?”,这个摊主提高嗓门喊了起来,“张老板,有人买你家香菜啦。。。。。。”听到“老板”二字,我留意了一下他的摊位,除了香菜之外,还有姜、与大蒜,整个摊位上的菜品总值不到100元。。。。。。
这个摊主所经营的商品总值不到100元,但是,身份却是一个老板。一种异样的情绪油然而生:这个老板可能要比我们许多的上班族辛苦的多。
改革开放后,一些人响应党的“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号召,纷纷下海经商,他们艰苦努力挣到了钱,生活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多了一令人羡慕的称呼——“老板”。视觉的冲击给人们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无形中,也使大家对这些人产生了尊重、敬畏,一时间,“老板”成了富有、身份、地位的象征,这种象征与其说给人带来了羡慕倒不如说是一种诱惑,“老板”两字带来了更多的追随者与粉丝。
对“老板”二字的诠释,也给我们下一代人留下了一个重重的阴影,似乎自己干就是老板,自己干就一定可以挣到钱。
回眸二十年,我们身边曾经富起来的那一批人,还继续是老板、继续是富有者、继续用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他们有多少?已所剩无几!
改革开放造就了一批人,使一部分人富起来了,那只是国家的优惠政策给了我们当“老板”的机会。细想当初,从广州背一些擦屁股纸来都会挣钱(0.1元/包的小包装纸,现在我们叫餐巾纸),现在还可能吗?不可能了。
时代在变,观念也要变。
今年四月,前微软公司中国区总裁唐俊离开了盛大网络,进入名不见经转的新华都集团任总裁兼CEO,年薪高达十个亿(现金加原始股)。可唐俊只是一个打工者,一个职业经理人。可见,过去成功的经验也可能就是我们今天失败的原因。今天已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观念、思维都在变化,老板已不再是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种谋生的选择,一种证明自己财富、身份、地位的途径,一种职业。
我们谈到职业,就会有职业取向,就会有爱与不爱、就会有适合与不适合。也可能“老板”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的所爱。但“老板”是一个相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唐俊在九四年北京邮电毕业后,在美国成立了注册了一家公司,结果自己关掉了,并不是他做的不好,而是,他感觉到可以使自己价值最大化的地方并不在于此。也许,“老板”只是我们一时崇拜、一时的冲动,希望用它来实现人们对我们的认同,与自我价值的体现。而并非是我们一生的职业、一生想要的。
职业不同,会反应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带给我们的预期与感受也会不同。职业是我们一生赖以生存的土壤;对正在求职的大学生而言,职业与我们期望的认同、价值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一种区分,一种自我潜在嗜好的体现。老板可以住别墅,打工者同样可以如此。唐俊今天的成就不是一般“老板”可以做到的,只是我们选择了做什么,我们的选择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真正能做的、真正喜欢的、真正可以在此最大程度的发挥自我优势及才能,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谈到我们想要的,可能会有许多,好多东西是现在想要的,好多东西是未来想要的,这也要做好一个区分。否则就会有矛盾、就会有冲突,就会失去我们的专注,失去了专注我们就会迷去方向感。迷失了方向就会浮躁、就会缺少动力;所以,抛开老板的面纱与光环,厘清方向、分辨出现时期想要的是什么,用最短的时间去积累知识、积累财富、积累资源,做一个真正不为员工打工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