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的探索

小学生的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催发儿童主体作用的重要结构。它的特殊功能是检验、反愧巩固、拓展教与学两方面效果。小学生语文素质是伴随着心理素质的发展而发展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各种心理素质的萌生、转折和发展时期,为此,教师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中,尤其要注重儿童心理因素的探索,做到因人而异与因才施教这两方面的切合,以求提高课堂作业的整体效益,促进课堂训练的全程优化。我在作业设计中经过实践的探索,收到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以穿插性的作业,让课堂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孕育起精心思考的意志力。

所谓作业设计的穿插性,即是将语文作业的内容,根据课堂训练的目标、过程、侧重,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中,穿插在课堂训练的各个环节中。低年级儿童,一般是注意力欠集中,专心不够持久,作业的数量多了,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烦感和应付情绪,不能收到语言文字训练实效。因而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中,注意让儿童“少食多餐”,即尽量采用教教练练、教练衔接的小滚动性结构,使作业在课堂上的覆盖面广一点,密度大一点,次量小一点,这样有张有弛的节奏,时而的新鲜感、紧凑感、轻松感,给儿童调控出课堂学习的最佳注意力,促进课堂训练的全程优化。按课堂教学结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课初安排对学生新知识起导向作用的作业,引发知识迁移、衔接的吸纳力,形成学习新知识的渡桥;课中结合训练重点,设计检验儿童对知识消化吸收效果性的作业,以引发、巩固知识,形成夯实基础的内驱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看图读拼音识字》中,当儿童学习了马、牛、羊三个字后,我设计了句式训练的作业:(1)()、()会拉车、会耕地,还可以骑车;(2)()、()的奶可供人们食用;(3)()、()、()的皮可制成皮革,做成皮鞋、皮夹克等。这样,结合识字发展了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如教学《看月食》,在抓住重点段训练时,我设置了填空作业:月食开始了,慢慢地月亮成了一般,接着像,像,一会儿只留下个红铜式的圆影子。练习既加深儿童对月食过程的认识,又使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课末,原则上设置对课文内容具有拓展性作用的作业。

二、以多变性的作业,让儿童产生新鲜感。

低年级儿童,习惯于直观形象的感觉,属于低级阶段的思维,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于表面性、片面性的简单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较为肤浅,对运用知识生搬硬套,囫囵吞枣。为了培养儿童认识问题的敏锐性、主见力,增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堂作业设计在坚持轻负荷、求精练的前提下,我根据课文特点,给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多品种食谱”,设计出读、背、默、填、说、写、画、演、赛等多种内容、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作业。低年级儿童富有好奇、喜新、求趣之特点,我在作业设计中注重了用颜色勾、画标记,以形成儿童积极主动作业的认真态度,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如教二年级课文《蜜蜂引路》,在儿童理解课文后,我要求儿童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以及养蜂人的小房子各自的方位与线路图。练习不仅检验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理解、认识能力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三、以多层性的作业,让儿童树立自信心。

低年级儿童,接收知识的“食量”还小,也尚未形成细嚼品味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仿效性、机械性。为此,作业设计要适度,宜浅显。

我对课堂作业设计注意了两个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即是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逐步提高的做法,尽力把难记、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知识化解在说说、画画、比比等趣味性的作业中让学生消化,坡度缓了效果就好,学生自信心增强,课外自己找题目、找习题练的就多起来了。

(二)差异性原则。

基于儿童智力因素的差异,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个儿童的作业要求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为使每个儿童做作业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我在设计练习作业中,对全班儿童采取了“共食制与分食制”相结合的办法,既有保证每个儿童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主体作业成份,又有因人而异作业的兼顾,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优生群体的发展。如教第三册《归类识字(一)》,在完成课本作业第二题时,要求能量大的儿童试着用组成的词各说一句完整的话,对一般的儿童则要求对会用的词说一句话,而对差的学生则要求组成词即可了。对后两种儿童尽量给多说多写的训练机会,以提高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逐步缩小与前者的知能差距。有些中差生学习来劲了,方法科学了,成绩进步了就与前者竞争,形成了创与追的学风。

四、以导向性的作业,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低年级儿童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在读文、造句、说话、写话上的思维障碍甚多,语言枯燥乏味、拖滞、累赘。要提高学生读、写、说的能力,教师必须当好探求知识奥妙的导游者、觅宝人。在作业设计上要以提供能产生语言内力——思维力的“营养补品”,即富有想象性、拓展性、延伸性内容的作业,强化儿童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的训练。低年级有许多课文没有明确写出结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空间,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潜在因素,利用课文的“空白”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第二册《要下雨了》,编成这样的填空题:下雨前燕子飞得低,是因为空气,虫子的翅膀,飞不高。下雨前小鱼游到上来,是因为她觉得,她想。下雨前蚂蚁往搬家,是因为她的家在,会被水淹没。因为小白兔看见,所以她知道。这些句式都表示因果关系,有的果在前,因在后,有的因在前,果在后,而且一果多因。这些句式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儿童说话能力,更帮助儿童理清了课文思路,发展了思维的逻辑性。通过巧设问题与将问题化难为易的诱导,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逐渐增强儿童的语文能力。

总而言之,根据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设计练习作业,是优化课堂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但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儿童心理是发展的,且受不同的客观环境影响,具有个性特点。为此,教师要想把准作业设计之舵,在深酌教材思路的前题下,更要注重儿童个性心理的研究,找准共性的、个性的心理因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