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孩子这么难?——再谈家长的两难

在我看来,有两种教育:一种是社会化,能够融入社会,取得社会支持;另一种是生命的教育,也就是学会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无疑,我们都需要融入社会。但问题在于,

怎样融入社会,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如果家庭、学校教育以社会化为核心目的,那其功能就侧重于孩子在社会上的成功。但功成名就并不意味著幸福。例如,面对社会竞争,一个人从小心存畏惧,力争上游,使恐惧和焦虑成了他/她人生的发动机。那这样的生活会幸福吗?

我认为,如果人生幸福是首要的,那就需要意识到社会化不等于幸福,它只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而已。

为了幸福,我们需要牢记我们是人,不是机器。

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不仅影响了自己融入社会的方式,也自然会带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一旦父母认为社会化就等同于人生的幸福,那追求孩子在社会的成功就成了唯一的目的。孩子所经历的痛苦,家庭关系所受的损伤,也就成了必要的代价。

也许,家庭教育中的两难,反映了父母社会生活中的两难。例如,去一个单位上班,我们可能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或不喜欢单位的规矩。但为了生计以及其他需要,仍选择做下去。这种“先生存,再发展”或 “先富贵,再享受”的态度往往也会贯彻在家庭教育中。虽然,我们也会理解孩子的难处——就像理解自己的无奈,但主导思想还是“先生存,再发展”或 “先富贵,再享受”,不是吗?

但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他/她很可能会问,甚至在心底呐喊: 为什么生活要这样? 就像我们作为成年人有时仍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把自己和孩子看做是一个生命,再来谈生存与发展?

还是坚持:为了生存与发展,人只能勉强自己/孩子做不爱做的事情?

也许,当一个人开始寻找有益身心健康的融入社会的方式,他/她也会以新的眼光看待家庭教育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