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的魔力到底在哪
15年前,尼尔-帕普沃思给朋友发了一条“圣诞快乐”的短信,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就这样诞生了。据报道,如今,全球每天有数十亿条短信通过电波传递。短信究竟有何魔力,让人们对它如此“宠爱”?
短信帮人回避压力
一位“拇指一族”告诉我:“不仅我们爱发短信,你看看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哪没有发短信的人?”
短信背后蕴藏着诸多心理因素,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想法更容易用短信表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直接的语言交流会伴随着人际压力。其一,当你表白某种情感或提出,某项要求时,可不希望遭到拒绝。而短信让人感到,反正把心里想的都发出去了,又不会遭到别人直接的拒绝,这就会让压力感减轻很多。
其二,如果朋友提出不合理要求,直接拒绝也有压力,因为语气中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满。而短信不附带任何情绪,能帮助人们从正面回避压力,让人备感轻松。
短信不那么唐突
你和朋友沟通时,选择不同的通讯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首先,我们来看看邮件。你给朋友发了一封信,作为收信方,掌握着主动权,他可以控制回信的时间;而发信方则相对被动,只能耐心等待。
其次,电话是这三种沟通中最直接的方式。当电话铃一响,对方就不得不突然中断思路,接听电话,这可能会影响其工作。
最后,短信是一种折中的方式,在朋友繁忙时,既能起到告知的作用,又能让他有充分时间思考。
语言交流不可少
此外,人们喜爱短信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价格低廉,一条一角;很多有趣的短信可以长期保留,娱己也娱人等等。
既然短信的好处多多,是不是意味着可以取代其他的沟通方式了呢?当然不是。短信能够简单交流,但却远远不能满足深度交流的需要。首先,短信的输入很费时间。其次,短信只是由文字构成,而没有声调和表情,不够生动。面对面交流会有更多附加信息,如肢体动作、眼神、笑容,可以更准确地完成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