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提示:无压力轻飘飘

现在满世界强调“减压”,让人们觉得一切压力都有害无益。其实,只有无法导致行动的压力才有害,因为它被“憋”在身体里。如果压力能够促使有益于社会的行动,它当然是正面的。当你走出家门,看到街头匆匆忙忙的人群,看到车水马龙,看到店铺里卖力哟喝的小贩,看到脚手架上辛苦工作的工人,是什么让你周围的世界如此有活力?一言以敝之――压力!

“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这是七十年代末电影《创业》里主人公周挺山的一句台词。影片拍摄于计划体制时代,人人吃大锅饭混日子。那时可没人提什么“减压”,反倒是影片中努力拼搏的精神大受欢迎。三十年下来,社会舆论几乎掉了个头,一味强调减压,简直是对“压力”的妖魔化。

心理学有两个领域研究了压力问题。它们都强调要调节压力,而不是单纯去“减压”。一是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比赛中,调控运动员赛前压力向来是教练员的重要工作。运动员在比赛前压力过大,闹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自然有害于运动成绩。但压力过小同样不利于比赛。想看完全没有压力的比赛?那好,记得巴西国家队、皇马俱乐部队在中国踢的商业比赛吗?那就是完全没有压力的比赛。谁会愿意看那种比赛呢?

二是工效学,它专门研究工作环境与制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在工效学中,“工作负荷”(workload)是一个重点问题。这个概念指人在单位时间里承受的工作量。与它有关的一条定理认为,“超负荷与低负荷都会造成人工作效绩的下降和身心功能的恶化。”

当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人们只注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方面,忽视了另一方面,那就是由于财富的增加,“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逐渐从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扩大到普通人中。许多成年人实际上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并且能够衣食无忧。

看看青年中普遍存在的主动失业现象吧。在发达国家里,在中国一些发达地区里,甚至在不发达地区的一些富裕家庭里,不少青年人到了工作年纪却赖在家里,成为“啃老族”,这已经不是秘密。

笔者曾经了解到这么一对夫妻。男的三十出头,女的年近三十。两个人完全不工作,每天在家玩游戏,上网。因为两次宫外孕,女方摘除了两侧卵巢。从旁人的眼光看,这两个年轻人过着没有前途的可悲生活,但他们的内心体验里根本没有悲哀。因为男方的哥哥是富翁,他们的生活费用完全由大伯支付。两人整天无忧无虑,无所事事。

想知道这种“主动失业”会导致怎样的心理疾病吗?去看看《新警察故事》吧。因为由武打明星成龙主演,最初我只当那是一部普通的警匪片。但看过以后才发现,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尚未引人注意的新问题――无聊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片中几个“悍匪”都是来自富翁或者高官家庭的年轻人,衣食无忧,无所事事,便把抢劫和袭警作为消遣。电影作为艺术品自然有所夸张,但片中那些并不夸张的部分,比如这几个人天天打电玩,或者把精力消耗在“极限运动”中,却坚决不就业,是眼下不少年轻人的写照。

既然压力不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什么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只谈“减压”,不谈“增压”呢?因为现在的心理咨询只能等客上门,所以忽略了那些不会导致人上门求助的心理问题。试想,谁会因为自己无聊来找心理医生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